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读后感

2020-05-13 14:50 作者:kouzhaoqi  | 我要投稿

        今天,终于把《红楼梦》看完了 。以往读完一本书以后,心里会由阅读前的堵塞转变为阅读完以后的了然畅通,但这一次,心里还有很多含含糊糊的感觉,更谈不上阅读完的通透感,我想,大概是自己还没有把书读透、读深入。

        但不管读得怎样,还是得写一下关于《红楼梦》的阅读总结。

        首先,说一下印象深刻的几个人。没完整地读《红楼梦》以前,会涉猎到关于《红楼梦》的人物的评论,发现其实很片面。其中,关于贾宝玉的,统一的都说他是个反叛封建传统性人物,他反叛性的精神也得到了可歌可泣的赞颂。

        但阅读时,发现宝玉哪里是反叛,明明他更多呈现的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天性的一面,喜欢热闹、说话真实、待人纯粹,甚至还有点任性。而且很多时候,他的衣食住行根本就离不开他所厌恶的功名利禄,他的任性、他的只顾儿女情缘的性情也只有富贵人家才能供养得起。因此觉得宝玉不过是富贵之乡中被宠着还没长大的纯粹而任性的孩子,说他是反叛形象、与封建传统对抗,其实是把他拔高了,只是恰好他不喜欢文章经济、不喜欢功名利禄,单纯在乎儿女情缘的孩子性情属于封建传统的对立面 ,关于封建传统,他并没有很强烈的反抗,只是心里不喜欢罢了。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对于宝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可以看到其实宝玉在不断成长。从刚开始注重儿女情缘,到后来黛玉死后伤心欲绝,逐渐性情变得不在像以前那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心里有什么情绪立马发作出来,变得开始藏起自己的心事。再到后来,由开始的姐妹姑娘们离开他就像要了他的命,到后来他来到太虚幻境,顿悟人世间儿女情缘不过是一场空,主动出家离开姐妹姑娘们,宝玉在不断成长,由一个在乎儿女真情、任性纯粹的孩子经历了家道中落、家人诓骗自己娶了别人、喜欢的人离世的混沌期,变成最后顿悟出家,进入空门,完成下凡经历情缘劫难的愿望,宝玉终于不在是那个生于富贵乡、依赖于富贵乡、依赖于那块玉活命的孩子,他终于有了心、终于顿悟世事,终于知道自己该去哪、该干嘛,终于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宝玉的这种蜕变不是以反抗封建传统为目的,而是以完成自我内在的探寻、成长、突破与建设为宗旨。我想,关于宝玉这样的理解比偏向性地把他简单地定义为外在地反抗封建传统的形象更丰富与深入些。

       其次,说到凤姐,也总看到很对评论说到她刻薄、奉承、八面玲珑的一面,因而对她没什么好印象。阅读前面的章节,看到她放利钱、看到她害死尤二姐,看到她耍嘴皮子奉承贾母,看到她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看到她持家好强,确实对她没什么好印象,但阅读完后面的章节,看到贾家一大家子入不敷出的开销,料理家事真的很难。还有管理那么对势利的丫头婆子,没点厉害,实在很难管。甚至后面看到凤姐病危,而贾琏却并没有很照顾很心疼,而且之前还四处沾花惹草,摊上这样一个负心人,能不要强点吗?因而凤姐很多时候都是无奈之举,而且最后还落得个早死的下场,于是凤姐这个人物其实读着反而让人同情与心疼。

        再说到贾政,之前看到的一些评论都说他迂腐,是封建传统的守卫者。其实读完全书,反而会对贾政产生敬佩之情。虽然他宝玉很严厉,其实是作为父亲的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后面有说到宝玉昏迷快要死的情节,那时的贾政明明在为宝玉难过流泪,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情。而且贾政从政时,一直清正严明。甚至薛姨妈让他为薛蟠的刑事疏通关系时,贾也是很不愿意的,这一点是很值得敬佩的。除此以外,他对贾母也很孝顺,在贾母的葬礼上,他也是主张注重心意,切忌铺张浪费,所以说其实贾政是个公正严肃、有原则的人,并不是什么迂腐的人。而且在当时那个社会,为官为政小李、维护封建传统统治是为正统国家效力,在当时是很官方且自豪的正当事,而文章经纶却是实现为官的途径,追求为官为政的贾政千不该万不该就是认同了八股选拔并把它神化了,还因此而否定了与之无关的其他文章书籍。

        说完她们几个,印象比较深刻,就是贾府的丫鬟婆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很懂得人情世故,一个表情、一句话表面什么意思、实则什么意思,说者有意,听者亦有意。只能说,在这一大家子里,不懂得人情世故,随时都会被淘汰掉。

       书里说人情练即文章,不得不说,书里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情、人物事件等一系列关于人物的描写繁杂而细致,自然而深刻,真真是人情练达。

        以上,说完人物,再说一下内容。全文关于服饰、关于饮食、关于房屋居所、关于病药、关于贵妃回门探亲的礼节、关于丧葬礼节、关于各种节日李节等的描写不得不说很细致,极大地丰富了全书的阅读价值。

       但有一点让人觉得突兀的就是书中关于太虚幻境的描写,刚开始,贾宝玉关于进入太虚幻境在册子上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这时候关于太虚幻境的描写像是梦境,又像是昏迷的宝玉真的游历到太虚幻境经历了一样,这时候太虚幻境是否真的存在并不明确。后面又出现宝玉昏迷,游历到太虚幻境中,这时候的太虚幻境与现实中真实出现的和尚形成照应,使太虚幻境存在得到明确。但中间部分,大观园内直接出现凤姐遇见鬼神、赵姨娘被鬼神附体的描写,把鬼神写实,使鬼神地狱这种设定正面出现,但却没有与太虚幻境这种仙境设定形成某种联系,感觉这两个仙鬼设定是两个松散的系统,觉得最好可以写一下期间的联系。

        最后,这部书在最后一节说明了《红楼梦》这个故事是从石头上抄来的,使故事离读者又远了一层,那为什么石头上会有这样的故事呢?读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更强烈的神秘感与独特的阅读体验感。这种设定也很巧妙。

        以上,便是全部阅读总结 。


《红楼梦》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