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工程旗舰 (架空虚构)设计
大致设计框架为 初步拥有行星间航行技术支持是 在武装舰上的实验 作为实验型过渡舰 313工程于xxx2年x月x日既始 定位为载机重型导弹巡洋舰 设计初衷是为了以最低成本 搭载并实验更多新型装备 并记录其在太空实验数据 由于定型商议中传统设计派获胜 因此采用传统的设计构造
这是主图 可进行概览 概述 这是舰艏(如下图) 外甲板设有4×5导弹发射井,以及导弹尾烟导出口,向下二至四层,为导弹发射辅助单元,安装测距白光目标搜索镜,目标侦察激光指引辅助被动引导弹头,以及尾焰导气管与舰艏管线电子元件与飞行甲板减压舱套组,五层甲板,分上下,前后两区域上下层,为对作战航空器检修,武器挂载预留通道。前区域为航空器起飞跑道,配套电磁弹射轨道,前后区域以尾流板为界,尾板兼为减压舱舱室封闭闸门。尾板后为起飞预备位置,配套两套升降机连通六层甲板对接机库等战位。最下方为近距反舰导弹发射井
这是舰艇中部 (如下图)舰艇中部分五大功能区,第一功能区为核燃料及主反应堆组,主反应堆组由四个核聚变两个核裂变反应炉组成, 加强了区域防护,使用特种石墨,特种铜铅合金压铸为舱室壁。设单独计算机系统,使用无人化管理,燃料加注和废热交换均智能化控制。第二功能区储存放射性废料,与带辐射武器如自锐性贫铀弹头。同时设置舰主锅炉房,通过核废料余热加热供暖介质,同时配合热交换计算系统均匀分配热量,维持全舰正常运转。第三功能区为飞行甲板降落段,使用上下两具阻拦索以及回收机械臂共同组成航天器回收系统,并能进行对航天器基础维修跑道损害管理。确保能再次快速升空接敌。同时跑道右侧设置电子助降板,配合观测系统对航天器进近姿态的收集与助降计算机对飞行轨道预测,下达对航天器近进路线调整指令,以最优路线着舰。第四功能区为机炮占位,前射机炮为两挺双联装155mm高速炮,后射机炮为三具120mm口径双联快速反应炮, 用于打击近处小吨位舰艇以及来袭导弹快速拦截。第五功能区为舰载武器配套弹药舱,储存全舰各型号常规弹药,全仓储式采用无人化智能化管理,弹药可通过终端自动配送至各作战单位,且全弹药浸泡在油性稳定液中,舱室壁同时做加厚处理,提升全舰战场生存能力。
舰岛分为三个功能区,最上层功能区安置电磁波,红外,可见光雷达。构成有源相控阵雷达阵列,形成新一代“中华神盾”系统。二号功能区为中控室,安置超算系统,作为信息中枢,负责总体飞控,火控及主维生系统。三号功能区为热交换系统,为整体主要散热区域,空气过滤区域。
舰艉划分为四大主要功能分区。一号分区为作战导弹发射井,4×2排布,及其发射辅助设备。二号分区设置电机组,为全舰提供电能,同时配套变压器,分压站依照中央超算指令,分配全舰电能。第三功能分区主要承担消耗性物品存放例如食品,水,维修配件等,全舰下甲板均有该类型舱室,此舱室为储存总舱室。第四功能区为全舰动力输出核心,为7台由核机组提供能量的无工质火箭发动机,最高可提供60000吨推力。
(这个本来是做科创赛用的论文 来给各位分享一下 内容有大删改);)随便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