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军档案:苏军坦克在冬季作战的经验——来自苏联战俘的口供

2023-09-03 10:21 作者:DASTIGER  | 我要投稿

简介:在冰天雪地的冬季,装甲部队作战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乘员的保暖、坦克的启动和热车、积雪覆冰地带的通行等等。本文这篇1942年初的报告便是德军在对战俘营里的苏军军官进行审问后总结的红军坦克冬季作战经验,文中简要介绍了苏军坦克部队为保证坦克在冬天的作战行动采取的常见后勤保障措施和战术战法。(下附有本人中文翻译)

(资料来源:www.panzer-elmito.org

原文大意(限于个人德语水平,翻译如有错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红军关于坦克部队在冬季作战的经验

(Nauck少校和Darius中尉于1941年12月5日至8日在Hammelburg军官战俘营提取的战俘口供报告)

 

A.乘员的防寒

       温度不低于-15℃时,穿保暖衣物就已足够。更低的温度下,车长和驾驶员之间会安装一只暖炉,其中一部分是用燃油来加热的。将战斗舱与发动机舱之间的挡板拆除来取暖的做法没什么用,因为热气只有在坦克停着的时候才有效果。而试图给乘员穿电加热制服也不行,这样会烫伤乘员,对电池的要求也过高。

       用软管将发动机尾气导经战斗舱被证明效果不错(译者注:应该是指将通有炽热尾气的管子穿过战斗舱布置,不然直接灌入尾气怕不是分分钟一氧化碳中毒?)。但由于空间问题,实施难度却很大,而且还会导致发动机损失功率。

 

B.坦克的作战准备

       除了“在坦克下方的战壕里点燃柴火、在早晨浇淋热油和热水以及在低转速下热车”这些为人熟知的措施外,在-20~-25℃环境下,人们还会把一只电池放在一台可以移动到各坦克旁边的低矮平板车上,以便将坦克首次点火的电能节约下来,这一方法很成功。为了防寒,这只电池会被套上一层由棉或者皮制成的外套。

       此外,卡车也被用来给油和水保温,即晚上将坦克里放出的油和水储存在卡车货箱中保暖过夜,早上再将其加注回坦克中。保温容器的保暖则借助通过煤油或者木柴燃烧加热的蛇形管道来实现。最好的方法是将便携式小煤油炉(气炉式)置于坦克下方,并用石棉包裹的管道将热量导入坦克。这样做能在30分钟内使发动机舱的温度从-40℃升至60℃。这种小炉子装有5L煤油,燃气温度能达到360℃。在1940/41年冬天,苏军曾尝试过使用更大的这类炉子。

       最常用的是一种金属加热箱(长80-100cm),通过燃料加热并且配备金属筛网。1L燃料足够维持2-3小时的加热效果。与此同时,坦克也必须用双层帆布覆盖。

       只要散热器添加了防冻液,-15℃时启动坦克毫无难度。俄国人的冬季机油性能很好,很耐寒。需要紧急启动时(在战斗中启动),还可以用压缩气瓶来完成。

 

C.光学设备

       光学设备配备了布套,如果蒙上雾气,人们就会用纯皮革、棉布和细布片擦拭它。要避免对着光学设备哈气。

       苏军偶尔用一种看起来类似蜡烛的烟熏物质来除去水雾。从光学仪器外侧则通过酒精来除雾。

 

D.方向机、武器

       俄国人在冬季使用的专用武器润滑油能在-30℃的温度下工作,方向机和炮塔座圈都能顺畅运行。

 

E.坦克的雪地通行能力

       在沼泽地和芬兰冬季战争中的经验已经表明苏军坦克的底盘高度太小且履带太窄。这一点在KV坦克和T-34坦克的设计上被考虑到了。T-34的履带除了加宽以外,还向侧面进行了弯曲,以便在转向时将雪和泥土摊薄,这样坦克在转弯时就不会陷进沼泽太深。该坦克机动灵活,地面摩擦更小,转向器承受的负担也小。KV和T-34坦克据说不需要借助任何特殊装备就能穿过厚达80-100cm的雪地,遇到雪堆时可以在多次尝试后成功通过。

       其他型号的坦克则有以下辅助工具可以使用:

       a)木棍垫子或者柴捆。

       b)遇到雪堆时能横捆在履带前方的木梁。

       c)被软铁丝捆扎在履带上的用来克服小障碍的木棍。

       d)在每块履带板上用螺栓安装铁片,从而拓宽履带。

       e)在每3至4片履带板上安装一只角钢块(T-34已经批量装备)

 

F.克服结冰的坡路

       结冰的小斜坡可以通过给履带安装刺钉来克服,这些刺钉要交错布置,不能排成一排。它们被拧在履带板的孔上,多款俄国坦克都已配备这样的孔。

 

G.实用的、具备雪地行驶能力的卡车

       一种3轴卡车被证明非常有用,它的后两轴是驱动的。其两对后轮每一对都用一条橡胶履带连接起来,最前面那对轮子则架在雪橇上。该车的散热器前方有一只伸向上方的护盾,当遇到雪堆时能将发动机抬起。这样一款“如履平地者”能在50cm厚的积雪中轻松前进,它也被用于牵引火炮。

 

H.大规模坦克部队在冬季的机动

       坦克的冬季作战指挥与夏季作战指挥只有细微差别,然而进攻宽度要向纵深方向转移,这样每个坦克旅的宽度是2.5km。每辆坦克的后面用绳索拖着6至20名刚派至前线的滑雪步兵。大批步兵则循着印迹跟进。

       总的来讲俄国人认为,如果有必要,在冬季时也要让坦克冲击静态防御战线。比起防御,冬天里苏军坦克部队更喜欢发动持续性的进攻。红军士兵在耐寒能力与牺牲精神方面更胜德军一筹。我们必须要考虑遭遇有步兵团支援的装甲进攻的可能。

 

J.由坦克牵引的装甲雪橇

       坦克后部最多能坐上6名士兵,这样步兵也就随之一同前进了。更好的做法则是在后面拖上一只常见的雪橇,上面搭乘有5至8名用沙袋防御敌方步兵射击的士兵。基于经验,人们造了一种长5m的雪橇,它同时也是一只铲雪车。这些雪橇会被坦克一直拉到对敌前线,并在那里被丢下。该雪橇的侧装甲板高度为75至100cm,它能像铲雪车一样为后续步兵铲除前方的积雪。苏芬战争末期人们还使用一种低矮的类似Wolokuschen(译者注:不太清楚这个Wolokuschen到底指什么)的铁质雪橇,它们由12至15m长的钢缆拖拽,上面搭载6至10名武装人员,并且被称作“薄铁片”。

 

K.从对芬冬季战争中获得的经验

       重型坦克要投入到对静态战线的进攻中,步兵则要用装甲雪橇运到附近。

       步兵跟随在重型坦克后方300至400m处,沿着坦克轨迹跳跃式前进。在雾天或者天色暗时也会有滑雪步兵(大约多至20人)被拴在在坦克上。

       轻型坦克突破防线,以从背后进攻敌军。

       在封锁掩体或者包围火炮时,苏军会派出3到5辆坦克。其中一辆会以较快速度从侧翼冲出并驶向掩体的射击孔前,对其进行封堵,但这辆坦克也会损失掉。剩下的坦克则攻击各种辅助目标,同时滑雪步兵和工兵会在近战中解决掩体和火炮。通常还将有一门45mm或者76mm反坦克炮在600到800m外的阵地里提供支援,以便紧急情况下用直射火力介入战斗。

       冬天,一场成功的装甲突击不应持续超过20km、

 

L.把坦克当作除雪车使用

       除开一些例外情况,坦克不会被用作除雪车。芬兰战争期间一些老式坦克会在前方推着一只辊子,用来把雪压实并触发地雷。清理道路积雪则由拖拉机进行。一台拖拉机前方推有较窄的除雪铲并开辟出一条路。清出的路会由后面跟着的拖拉机继续拓宽,它们行驶在后方车辆的前面,其中一侧装有一块板子(相当于半个除雪铲)。在雪地中发起装甲进攻时,人们尝试过让坦克推着一只Wolokuschen雪橇前进,这样做会稍稍影响机动性,但却能便利随后的通行。某种情况下,拖拉机还会推着一只水箱,用里面洒出的水构筑一条坚硬的路面,接着再在上面撒上沙子。

       不平整的冬季路面都会浇上水并铺撒沙子,让轮式车辆也能通行。

 

M.滑雪坦克和螺旋桨推进雪橇

       关于滑雪坦克尚不清楚。螺旋桨推进雪橇则在芬兰战争期间被用于侦查、通信以及伤员转运。这种雪橇没有装甲,能搭乘4至8人,但表现却并不好,因为芬兰没有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只有在俄国自己境内才好用。后推式螺旋桨比前拉式螺旋桨效果更好。这些螺旋桨雪橇的造型各不相同,大多数有3只撬板,它的第3个撬板与一只空气舵联动,用来控制方向。

 

N.补充:关于反坦克犬

       反坦克犬的使用方式据说发生了改变,人们不会再训练这些狗如何蜷趴于坦克底下,而是要它们跳跃到坦克之上。在反坦克炸弹的时间引信装定好后,驯犬官会趁着敌坦克驶来时释放反坦克犬。训练中,这些狗要能够跳到2m至2.2m高。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仅为美观之用)


德军档案:苏军坦克在冬季作战的经验——来自苏联战俘的口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