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装类网红模式的现状分析,以及未来一年内容营销的方向在哪里?

2019-06-16 21:46 作者:冷芸时尚博士  | 我要投稿

引言

“网红”即网络红人,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出现在各类平台,占据了我们的眼球。在这各类网红之中,有一类被行业内称之为时装类网红,这类网红为什么能够具备超强的带货能力?未来TA们会有怎样的发展?这些都是今天在今天的讨论之中。


以下讨论仅代表讨论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及冷芸的观点。

本文是#冷芸时尚圈#企业主与高管俱乐部的圆桌讨论会议总结。参与讨论者嘉宾主要由私营企业主(包括设计师)与中大型企业高管组成。


主题简介


时间:2019年5月23日

主题:时装类网红模式的现状分析,以及未来一年内容营销的方向在哪里?


主持人简介:

Annie,资深的服装爱好者,建筑设计专业出身、后从事互联网,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在这两个行业中找到了结合点。


参与嘉宾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资深的服装爱好者,建筑设计专业出身、后从事互联网,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在这两个行业中找到了结合点。

冷芸老师

冷芸,博士,时尚撰稿人、评论人、商业顾问、培训导师(买手、企业管理、创业课等)。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企业高管俱乐部副部长,同时也是19届服装工程毕业生,能参加本次圆桌会议感到很荣幸。因为之前在潮流平台做过实习生,也接触到很多kol,对本方面也较为了解,作为95后阐述一下目前我们对网红经济的一些想法,谢谢大家。

赵莉-上海-电商

淘宝女装品类卖家,07年读大学的时候创业至今。经历过流量红利期、网红崛起期,对淘宝女装类目有较深的了解。

若有意联络上述嘉宾,请务必注明“冷芸时尚圈+姓名"。非诚勿扰。否则拉黑。


讨论大纲


一、时装类网红的定义?

二、该类网红现阶段的状况及瓶颈。

三、时尚类的内容营销是什么样的?

四、未来一年时装类内容营销的方向。


一、时装类网红的定义?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大家好,我是一名资深的服装爱好者,在十几年前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候,就能讲出很多设计师的名字。建筑设计专业出身,后从事互联网,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竟然在这两个行业中找到了结合点。今天的圆桌会议马上开始啦,这次圆桌的主题是“时装类网红模式的现状分析,以及未来一年内容营销的方向在哪里?”


既然说到产业互联网,衣、食、住、行皆乃人类生存之本,任何一项产业加上互联网都是产业互联网,正如我们今天主题中提到的“时装”、“网红”,细究起来也算是“衣+互联网”的一个分支。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网红的力量的确不容小觑,掀起了无数“风浪”。网红发张图,一款衣服就可以卖脱销,所以相关的从业者都很关心,这个群体为什么这么厉害?又如何利用这个趋势呢?考虑到我们的行业,我们今天只讨论时装类网红,所以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时装类网红的定义是什么?


赵莉-上海-电商:

我觉得,服装类网红根据平台主要分成三类:淘宝、公众号、直播。现在来看,三者主攻的方向各有不同,淘宝更适合个人品牌型的网红,比如说从最早的雪梨、VCRUAN,当然还有张大奕这种等等。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是的,这类网红都是标准的美女脸,大部分都是从微博火起来的。在我看来,时装类网红可以说是最早掀起波浪的网红,一般分为穿搭分享和生活方式分享。穿搭分享类是为了教学,教给观众一些实用的搭配技巧。而生活方式分享则更多一种理念的传达,在传达的过程中体现时尚感觉。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公众号、直播类的网红有什么代表人物吗?


赵莉-上海-电商:

公众号类有晚晚学姐、包先生、GOGOBOI、黎贝卡等代表人物。直播类型有最近很火的李佳琦、薇娅等,带货能力都超强。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关于这类网红,大家还有其他要分享的吗?


赵莉-上海-电商:

再补充一点,公众号倾向于与新锐设计师合作或者代理品牌,比如刚刚上面提到的那几位。而直播/抖音类则更倾向于代理各种线上线下品牌,比如现在很火的李佳琦。


冷芸-上海-群主:

淘宝通常是个人自有品牌。公众号代表中前面几位主要还是靠品牌广告/商业合作。直播/抖音就是纯粹销售。事实上所谓的网红评估标准从表象上看就是用户量。虽然现在这个用户量造假很严重。我听说基本上真实粉丝量是显示的8-30%之间。所以很多大品牌现在也学聪明了,开发了自己的数据监控软件来判断网红用户数据的真实性。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有的网红虽然粉丝量不大,但是基本为真粉丝,这样的宣传带货能力就更强。


赵莉-上海-电商:

是的,如涵旗下的网红,6万粉丝量的比30多万粉丝量的带货能力要强。


小结:


1、时尚类网红主要靠分享服装搭配和生活方式来吸引粉丝。

2、宣传渠道主要是淘宝、公众号和直播平台。

3、粉丝量看上去多,实际上未必,面临很大的考验。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长按二维码查看详情👀

二、该类网红现阶段的状况及瓶颈。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大家已经提到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了,分析一下这类网红阶段的状况及瓶颈,大家认为他们的现状如何?


赵莉-上海-电商:

先从淘宝网红开始,我先引用网红小王的一段分析,相信大家也都有看到过。

以如涵为例,虽然旗下网红累计已经拥有1.484亿粉丝,但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微博(1.111亿)和微淘(3000万),而微信仅有670万,抖音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是在电商网红领域已经走到顶级的张大奕,在微博拥有超过1000万的粉丝,在抖音的粉丝却只有15万,基本处于失语状态。


“代际更替。新渠道催生新品牌,新平台催生新内容,网红界也在发生代际更替。张大奕这代网红在微博上成名和变现,但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的是抖音、小红书、淘宝直播,最热门的玩法是短视频、直播,最带货的主播是薇娅、李佳琦。如涵需要复制这个时代的张大奕,而这种难度可能不亚于华谊复制一个范冰冰。”——摘自36氪《这就是商业|如涵为张大奕“打工”》


冷芸-上海-群主:

这个现象很有趣。其实不仅仅是张大奕,几乎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头部KOL,但是这些头部KOL去到其他平台,就不一定火。不知道大家是否研究过这是为什么?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每个平台的特性不同,核心用户也不一样。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因为受众群体的不同,其次是其他平台的网红也处于快饱和的状态。


赵莉-上海-电商:

我认为一方面就像老师讲的流量造假;另一方面是因为各平台有自己的定位,属性也都不一样。


冷芸-上海-群主:

仅仅是因为定位属性不匹配吗?我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传播形式的不同。微博上基本以晒照片为主,微信需要图文并茂,直播主要看场控及应变,而视频主要看故事策划与剪辑能力,这种差异性也应该是原因之一。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是的,能拍照片的不一定能拍视频。


赵莉-上海-电商:

还有一点,和他们内部的工作人员也有关,会给流量。


冷芸-上海-群主:

指平台支持吗?这个是互惠互利的。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网红和平台共生吧,好的网红平台也会扶持,但在新平台基本算新人,从头做不简单。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所以大家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很多网红在新渠道上难以打开局面,而旧的渠道又无法做到不流失老粉丝,因此他们都面临增长乏力的瓶颈。”


赵莉-上海-电商:

我同意这个观点,还有流量红利的消失。


冷芸-上海-群主:

如果是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互联网时代所有事务的生命周期都变得更短了。大家的关注度时间段很短。喜新厌旧很快。新人出来的快,消失的也快。这属于社会因素。如果网红不能不断地保持一种高度创新的能力,基本上很快就被淘汰了。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是的,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就是新一代年轻人喜欢的类型产生了不同。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是的。从粉丝的角度去分析,人总会审美疲劳,PAPI酱刚出道时那么火,后来的视频大家也觉得乏味了。


赵莉-上海-电商:

对,再加上微博还限流。既然刷不到,久而久之就会忘记。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现在很多平台都会有限流的问题。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我认同这一点,这跟平台政策很相关。


冷芸-上海-群主:

限流本质上是为什么?对平台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赵莉-上海-电商:

这些靠微博起来的网红需要花很多的推广费用在微博上,因此能给平台带来盈利。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微博的限流规则已经成谜了,用户和大V都搞不懂。我猜测是有商业变现的KPI。微博股价一度低迷,后来改变了变现规则又反弹回来的。


赵莉-上海-电商:

这也是如涵的推广费用高的原因之一。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限流,是为了让红人花钱做推广吗?


Ann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大体上可以这么理解,让大家都买推广、买会员。还有知乎、抖音等对于他们认为符合调性或者可能火起来的内容也会用算法去干预,这么一来,不合他们调性的内容也就变相被限流了。


Cherie-上海-企业主/高管俱乐部副部长:

我知道现在美拍为了拿推广提成,只让红人从平台接推广。


冷芸-上海-群主:

那就是平台都在寻找收费模式。这发展到最后就会和现在的淘宝一样,流量成本极高,以至于现在有些本末倒置。企业把更多的钱花在了流量上,而不是去做好品质。反正我至今没有花一分钱做推广买流量,不值得。


赵莉-上海-电商:

限流其实等于说,虽然粉丝是你的,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的粉丝都能看到你,请付钱我再开门,更别提新流量了。据消息称,很多网红店的流量70-80%是靠微博带流量进来的。我们之前也有做过微博推广,推广时还可以选择你需要推送给谁的粉丝。


冷芸-上海-群主:

这个确实是问题。不公平。盈利肯定要互惠互利的,既然已经是自己的粉丝了,为什么还要限流。


赵莉-上海-电商:

等于微博掌握了所有的客户,同时还能把别家的客户卖来卖去,这在线下店铺是做不到的吧?


冷芸-上海-群主:

这个就是靠用户数据赚钱,算是互联网特征吧。


小结:


网红们普遍到了增长乏力的瓶颈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创新能力遇到了瓶颈(这个现象很好理解,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毕竟有限);

2、同质化严重,网友大众也觉得审美疲劳;

3、社交平台的限流现象(未必合理,但确实存在)。


......


三、时尚类的内容营销是什么样的?


……


四、未来一年时装类内容营销的方向。


......


本文是#冷芸时尚圈#企业主与高管俱乐部的圆桌讨论会议总结。参与讨论者嘉宾主要由私营企业主(包括设计师)与中大型企业高管组成。


文章编辑:Cherika Chen


阅读全文请长按(扫)↓二维码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今后与您分享更多精彩!

欢迎扫码了解更多课程内容~


时装类网红模式的现状分析,以及未来一年内容营销的方向在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