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歼-7诸型号一览及识别方法(上)
在我国空军的武器库中,歼-7可谓一颗常青树自1966年1月17日,葛文墉试飞员驾驶首飞以来,已经过了五十多年,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款老将仍然会为国效力(主要用来哭穷)
好了,话不多说了,拉型号吧。
本片文章只涉及自用型号,而且只涉及确实飞过的。
1,歼7




和米格21 F-13型基本上没有区别,用一台国产涡喷7发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该型飞机是由沈飞生产的。
生产数量很少,24架(一说为23架)
主要识别特征:前开的仓盖,一体式风挡,后面有通迅器材仓(简单说就是电台),垂尾下部没有减速伞仓,机身左侧没有机炮。
2,歼-7I
由于当时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位于东北的沈飞难以在第一轮核打击中存活,歼-7的生产线也从沈飞搬到了刚建立的成飞,这是“三线”建设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没有歼-7就没有成飞。






从该型号开始,除了歼教7是由贵飞生产的,剩下的歼-7就都是成飞的产品了。
生产数量也大大提高,从1970年4月12日首飞到81年停产时,共生产188架。
并且,开始装备仿制苏联k-13的霹雳-2空空导弹。
主要识别特征:前开的仓盖,后面有通迅器材仓(简单说就是电台),减速伞仓移动到垂尾下部(这一识别特征并不可靠,部分早期型号没有)

机身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从那以后,两门机炮也成为中国歼-7的特点)
3,歼-7II



歼-7II型可谓是一个经典型号,从1978年首飞,到1994年停产,算上各种小型号共五百多架,他们就捍卫了祖国80年代的天空。
由于这些飞机长得基本没有差别,主要是内部航电的区别,就不一一罗列。
除了歼-7II本身之外,又有以下改型
①歼-7IIA

该型号安装英国马可尼公司七项先进航电设备,并且空速管,从机头下方,移到机头右上方,改为固定式,从此之后,歼-7也一直都是这样的空速管了。
除此之外,垂尾顶上还增加新型通讯天线。
②歼-7IIH(歼-7H)
该型飞机的诞生,主要是由于从以色列引进了具有离轴发射能力的“怪蛇-3”导弹(国产型号叫霹雳-8)
由于霹雳8比原来的霹雳2重量增加不少,本实验机上暴露了机头上扬的问题,就在机头增加了130kg的配重,使机动性降低,只是解决了配霹雳8的问题。

该型一共生产了221架,后来还给海航, 生产过一种改进型号,更适合海上高盐的环境,叫7歼-HH。
③歼-7IIM
该型号颇为特殊,算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特例,源自于出口多国的歼-7M。
歼-7M装备了西方更为先进的电子设备,包括GEC·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的平显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国产编号,956平视显示仪),还有更好的雷达测距器、大气数据计算机、保密电台和雷达高度表。
识别特征:机翼下四个挂架。

好了,先拉到这里,其他型号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