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打破封锁,从白菜价逆袭为反制西方,1位科学家功不可没

这几年中国遭受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内的封锁,但中国也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了反击,在稀土领域内对美国实施了反封锁,而在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功不可没,正是因为他的贡献,中国稀土才能打破封锁,从白菜价逆袭为反制西方的利器,他就是徐光宪,中国稀土工艺之父,正是因为他的贡献,中国稀土产业才拥有了今天的成绩。稀土: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拥有大量特殊性质,在工业制造领域内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中国利用稀土反击美国制裁之后,很多人才知道中国其实还拥有这样一项独门绝技,稀土其实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仅有微小的差别,但它们的用途都非常广泛,几乎应用于现代人类工业技术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冶金领域里,添加稀土后制造出的钢材更加坚固,很多稀有材料都需要使用稀土作为原材料和催化剂才可以制造,在半导体领域里,稀土是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材料之一,而在军事领域里,很多高精尖武器都需要使用大量稀土制造的零部件才能运行,比如美军此前曾经统计过,美国目前最为新锐的F35隐身战机一架就需要消耗至少300公斤的稀土。

而如今中国掌控了全球的稀土矿开采与冶炼,全球95%以上的稀土产品都出自中国企业之手,成为了如今中国应对美国封锁的有力武器,这是为什么呢?前面说过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它们的特点在于化学性质极其相似,因此把它们单独分离出来并制成高纯度产品的技术难度非常高,而中国如今拥有全球最为顶尖的稀土冶炼与相关产品加工技术,可以制造纯度高达99.999%的稀土产品,除了中国之外的美国等其他所有国家几乎都没有这一技术,因此才被中国垄断了供应。而正是因为徐光宪这位科学家,中国稀土产业才能获得这样的成就,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大批生产出口稀土,然而当时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稀土产品加工技术,只能把辛辛苦苦挖出来的稀土矿出口到国外制造成成品后再花高价把它们买回来,而徐光宪不愿看到这一局面持续,带领一批科研人员投入了国产稀土产品技术的研究,并最终花费了15年的时间研发出了整套的稀土产品加工工艺。

徐光宪研究出的稀土生产技术相比国外技术拥有污染低,能耗低,安全高效等特点,让中国的稀土行业迅猛发展,而在中国发展的同时,美国等仍在使用老旧工艺的西方国家却以环保等借口关停了自己的稀土工厂,只从中国进口稀土,因此丢失了自己的稀土产品生产技术,所以如今被中国掐住了脖子。
现在美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稀土产品生产技术的重要性,投入了上百亿元的巨资要重建本国的稀土产品工业,但因为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流失,美国的稀土工业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连续搞了好几年也没有见到成效,如今仍然需要从中国进口稀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