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国简史系列】昂格鲁撒克逊时期,萨瑟传奇

2021-07-26 23:11 作者:豪奇实验室  | 我要投稿

“窗外,雨下得很大。我已经预见到了我们的分离。无论曾经有过多少海誓山盟,无论一起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缘分该尽,也就尽了。也许,世界上真的有平行时空吧。在那个时空中,我们是两只无忧无虑的小鸟,比翼齐飞。累了,就停在枝桠上。快看,那边的两棵树,枝干都连在一起呢!”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活生生地死在了唐玄宗的身边。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却保护不了自己的爱人。

不知白居易当时是否迎着月色,读完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许在他的心目中,他俩,在另一个世界,每天都能饮酒对歌吧。有诗为证: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白居易

分别还是相聚


就在杨贵妃缢死的时候,千里之外的不列颠岛上,正进行着多国争霸的“权利的游戏”。


公元五世纪,罗马撤出不列颠。随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另外两个种族:昂格鲁人和萨克逊人,他们被后人统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在罗马统治时期,英格兰的凯尔特人已经或多或少地和罗马人进行了结合,成为了其他种族,我们将他们统称为“不列颠人”。而北方,即苏格兰地区,一直居住着凯尔特人和其盟友皮克特人。种族的不同,再加上夺取资源的需要,罗马人走后,苏格兰人就老是南下骚扰英格兰人。要知道,那是一个道德观念还未深入人心的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靠劳动生存,烧杀抢掠是很日常的事情。所谓人性嘛,无论什么方法,能活下去不就好了。被骚扰多了,英格兰也就烦了,但刚解放的自己又无力去赶跑侵略者。怎么办呢?找外援吧。于是英格兰的一位国王就向位于日德兰半岛的日耳曼人的一支——萨克逊人求援。


日德兰半岛

萨克逊人帮忙赶跑了侵略者,但他们发现,英格兰是一个蛮富饶的地方,就慢慢在这里定居了。随后,其他日耳曼人也知道了这个好地方,前前后后就有三支日耳曼种族来到了不列颠:定居在北部的昂格鲁人,南部的萨克逊人和朱特人。


不同的部落相继在这里落脚,难免会有很多冲突。所以,这也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这里安利一部电影《贝奥武夫》,这部英雄史诗很好地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电影是真人拍摄再动画处理的3D动画片,最重要的是,安吉丽娜·朱莉身材真的巨好!😚


呵呵

在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社会里,最有力的人际纽带是部落首领和亲兵间的主从关系。亲兵跟随部落首领,即“王”四处征战,抢夺财宝和土地,国王又将战利品分给亲兵作回报。征战占据了人们很大部分的生活,当时的道德标准也更倾向于战场上的勇敢、宴会上的豪饮和武器的锋利。正如贝奥武甫所说:“世上人人经生死,留取英名警后世


就在萨克逊人在南边从东向西推进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传奇人物:亚瑟王

农药

“为了王者的形象,连睡觉也穿着铠甲!

因剑而生!永不背叛!”


传说中的亚瑟王,人生经历非常传奇。


——不想看故事的可以跳过——


亚瑟的父亲尤瑟王偷情了别人的妻子,生下了亚瑟,并将他交给了大魔法师梅林抚养。


后来,尤瑟王去世,国内开始选下一任的国王。怎么个选法呢?主教听从梅林的建议,谁能拔出教堂墓园石块中的“石中剑”谁就是国王。亚瑟的身世不光彩,身份一直没有公开,所以没有选举权。亚瑟寄宿家庭的儿子“凯”去参加了选举,他也跟着去凑了个热闹。但是,所有竞选者都没能拔出“石中剑”。主教只好将选举的方式改为比武。凯没有带剑去,他就让亚瑟想办法弄一把。亚瑟发现教堂墓园的石块中插着一把剑,好像没人用,顺手就拔出来给了凯。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大惊失色!此时梅林才出来告诉大家,亚瑟其实是王的儿子。于是大家都尊奉亚瑟为新的国王。


在亚瑟执政期间,梅林一直尽心地辅佐他。后来,亚瑟的石中剑在有一次决斗时,因违反骑士精神而断裂,亚瑟非常后悔。梅林就把亚瑟带到了圣湖边。在湖中心有一个精灵用双手托着一把宝剑,名为“王者之剑”。


亚瑟取了这把剑之后,梅林问他:“剑身和剑鞘你更喜欢哪一件?”

亚瑟王答道:“剑身,因为它无比锋利。”

梅林说:“你要知道,剑鞘的价值是剑身的十倍。配戴王者之剑剑鞘的人将永不流血。”

(这段话还蛮哲学······)


后来,萨克逊人入侵,亚瑟王率领不列颠人民奋起反抗,经历了十二次战役,最终成功击退了自北面来的萨克逊人。在巴顿山之役中,亚瑟一举击溃敌军,将所有入侵者驱逐出了不列颠。在亚瑟的军队中,最重要的组织莫过于“圆桌骑士”。


圆桌骑士。中世纪的骑士都算是贵族,需要从小接受骑士训练,并为君主服役。作为交换,君主会给予骑士土地与特权。亚瑟的圆桌骑士,顾名思义,就是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坐在圆桌前,没有等级之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言。圆桌骑士给亚瑟提供了强大的战斗力。


后来,亚瑟甚至还走出英国,去往欧洲,杀了巨人,攻打了罗马,名副其实的“亚瑟王”!但就在亚瑟达到人生巅峰之后,他却开始对传说中的宝藏感兴趣,并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寻找。众多圆桌骑士消失在了寻找宝藏的路上,国运开始下降。


有一天,亚瑟被他同母异父的姐姐“摩根”诱惑,糊里糊涂地过了一夜,生下了一个孩子,名叫“莫德雷德”(记下来,后面要考)。亚瑟当时还以为夜里和他一起的是他的妻子“桂妮维亚”。没想到,桂妮维亚那晚刚好目睹了一切,自然而然地误会了。她气不过,为了报复,就和一位优秀的圆桌骑士“兰斯洛特”纠缠不清,开始了柏拉图式的爱情。亚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藏在心里。但亚瑟的手下们看不惯了,强行把他俩抓了个现行。兰斯洛特突出重围,逃往了法兰西。亚瑟手下们怂恿他向法兰西用兵,了结这件事情。亚瑟本来很犹豫,耐不住手下们一阵怂恿,最终还是用了兵。


就在亚瑟在外征战时,他的私生子,莫德雷德叛乱了!亚瑟只能又放弃法兰西的征战,转而解决国内的事情。与莫德雷德的战斗,非常惨烈。尽管亚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杀死了莫德雷德,但他也因此元气大伤,大部分圆桌骑士死在了这次战争中。


战后,亚瑟将“王者之剑”还给了圣湖中的精灵。王者之剑离开王者,即意味着王者生命之终结。最后,亚瑟被葬在了阿瓦隆(这是一个桌游,还挺好玩的)。


桂妮维亚后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悔万分,当了修女。

兰斯洛特去找过桂妮维亚,但桂妮维亚已经当了修女。绝望的他去当了修道士。


最后一场战争,所有人都是输家。


——完——


故事讲完了。虽然很传奇,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亚瑟王的贡献主要是在公元500年前后,他领导不列颠人在多塞特郡的巴顿山重创蛮族部落,使萨克逊人的前进停顿了50年。


巴顿山


随着越来越多部落的入侵,不列颠岛就进入了诸侯割据的局面。随后,强部落吞并弱部落,最终有七个国家崭露头角,和其他国家有了明显的实力差距。史称“七国时代”。


七国大致位置


各个国家之间的角逐,就是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权游》本身其实也大量借鉴了英国史的内容,就连地图都很像)。最开始称霸的国家是北部的诺森伯里亚,大有统一英格兰的趋势,但是最终并没有成功,因为他们常处在腹背受胁的境地:北部的皮克特人、苏格兰人和南部的麦西亚人都经常对诺森伯里亚进行侵扰。


到公元8世纪,统一英格兰的可能性转移到麦西亚国王手中。其中,最强大的首领奥发使麦西亚大有一统南方的态势。

奥发时期的麦西亚

但奥发也没有完成统一英格兰的大业,因为威塞克斯王朝的兴起和维京人的入侵。(风水轮流转呀~~)


维京海盗,我们耳熟能详。维京人更多的不是一个人种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只要你生活在丹麦挪威地区,信仰北欧神,并以劫掠为生,都可以称为“维京人”。他们不断地侵扰欧洲很多国家,一般以掠夺财富为目的,但有时也占领土地。这其中就包括英格兰。


在维京人对英格兰进行多次侵扰后,他们尝试在英格兰定居。经过一路攻城拔寨,最终在英格兰东部建立了维京人较为集中的居住区。就在大家认为维京人可能占领整个英格兰的时候,南部的一个国家,威塞克斯王国,出现了一位明星级国王——“艾尔弗雷德大帝”!


在艾尔弗雷德大帝继位首年,他就与维金人交战达19次之多。通过不断地征战,大帝把维京人稳在了英格兰东部,并签订了和平协议,让他们合法地居住在一片固定区域,史称“丹麦法区”。


红色即为丹麦法区

大帝在位期间,他发布了很多的法典和翻译著作,还组织编撰了《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种种举措,都加强了其臣民对英格兰的民族意识,为后面英格兰的统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的基础。


艾尔弗雷德大帝去世之后,他的后代们就开始了统一英格兰的历史大业。长者爱德华——埃塞斯坦——埃德蒙——埃德加。


他们继续追随艾尔弗雷德大帝的遗愿,统一了英格兰大部分地区,为英格兰的最终统一打下了基础。这时也是英格兰君主制及王权建立的时期。


但是,最后让统一大业尘埃落定的,却不是威塞克斯王国,而是另有其人。我们把他们叫做“诺曼人”,诺曼人是维京人的后裔。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看下集:昂格鲁撒克逊时代的结束——克努特大帝!


番外篇:基督教在英国的传播


欧洲所有历史都绕不开基督教。它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上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罗马离开后,不列颠农作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不复存在。文明来了又去,但随后去了又来。这一次,欧洲带来的便是基督教。基督教在英国的传播分两个方向,一条是从南向北传的罗马基督教,从肯特国开始,第一座官方教堂叫做“坎特伯雷大教堂”,此后,该教堂的主教成为全英格兰的大主教。


坎特伯雷大主教


另一条是从爱尔兰传到不列颠北方,再从北向南传的凯尔特基督教

罗马基督教强调中央集权,有严格的组织和层级划分,教堂有土地。教徒们头上会蓄圆顶短发。


凯尔特基督教强调在深山孤岛上集体隐居,他们没有私有土地,没有主教制和教阶制度。他们只有一个叫做“主持人”的领导,一般是云游四方的传教士,但他们对其他教士也只有极小而又模糊的权力。教徒们蓄络腮长胡。


宗教信仰的不同会让两个民族产生很大的分歧。这一点无信仰者会比较难以理解,甚至会觉得信基督的人都有些神经质,但这不是别人不对,而是自己不懂。我之后会专门开一个专题介绍宗教这个东西,让大家知道唯物主义和宗教信仰其实并不冲突。


有分歧怎么办?在欧洲,基督教是不严格区分国界的。相当于一个欧洲人有两个身份认同:某某国的国民、上帝的子民。我和本国人民是同胞,我和同宗教的人也可以称同胞。第一个遇到这个问题的人是诺森伯利亚的奥斯威国王。一开始,国内出现两个宗教人群相互对立的局面,奥斯威并没有下定决心去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它娶了一个倾心于罗马基督教的肯特公主。由于两个宗教的复活节时间不同,奥斯威国王召集两派要员在惠特比开了个会,经过激烈的辩论,复活节时间最终按照罗马基督教的传统定在了3月21日。这次会议,史称“惠特比裁决”。


此后,整个英格兰的宗教派别就慢慢向罗马基督教倾斜了。惠特比裁决使英格兰避免了因南北基督教教会传统的不同而分裂的可能性。以后几个世纪中,宗教的统一为英格兰的政治统一创造了前提,即宗教和政治相互影响。英国也终于加入了欧洲文明的大怀抱,在历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的英国人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后裔。

英国在此之前是诸侯割据的局面,在此之后成为了统一的国家。

正如《英国通史》中所说:

“在此之前历史只是片断,在此之后它连成了一条线。”




【英国简史系列】昂格鲁撒克逊时期,萨瑟传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