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部心灵成长史

2023-07-21 14:39 作者:Paloma1996  | 我要投稿

读书笔记No.1

一、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二、作者:[英] 罗伯特 ▪ 戴博德

三、经典语录

1.“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觉”

2.“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3.“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4.“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读书感悟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向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最近突然心情低落、陷入抑郁,后去接受心理咨询的故事。蛤蟆从小家境优越,然而在成长的历程中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形成了“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蛤蟆先生的父亲以及其朋友“獾”则是“挑剔型父母状态”

在第六章“探索童年”内容中,心理咨询师“苍鹭”与蛤蟆一同探索蛤蟆悲伤的童年往事,蛤蟆的父亲总是以严厉的态度为各种事情训斥蛤蟆,这也使蛤蟆形成了自卑、依赖以及讨好的性格特征。人的童年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成年后的处事态度。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心理咨询后,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共同成长,苍鹭不断引导蛤蟆自己去深层探究自己的内心,完成蛤蟆自身心理成长的过程。苍鹭对蛤蟆说“最初来这里时,你对人非常依赖,正如你自己形容的那样,像个孩子。你期望我来给你答案,你看我的眼神总像孩子寻求父母的认可”。而随着心理咨询的进行,蛤蟆逐渐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也真正找到了力量和勇气,表现得像个男人,而不再是个男孩。蛤蟆从依赖变成了对抗依赖,然后最终走入独立的状态。

在书籍内容的最后,蛤蟆与他的好朋友们,河鼠、鼹鼠、獾等,都各自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规划,大家各自踏上了新的旅途。蛤蟆对生活重新产生了热情,开启自己美好且充实的新人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部心灵成长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