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胜军和自制乐器: 一件没有名字的乐器

2023-02-01 12:02 作者:未知莫识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叫周胜军,来自新疆,来大理已经十年了。

在大理的时候我做了几把琴,其中的一把就是它。之前我想叫它“杜卡”,但又觉得像个人名,我想让它更像乐器的一些,不要那么具体,但想来想去都找不到合适的,欢迎朋友们留言,帮我找找灵感。 

我做乐器主要还是凭空想象,这些年来我演奏了一些乐器,也看了一些世界上的乐器,之后就像做梦一样,它们会在意识里不断的遗忘、重组、叠加...

这把琴体由红木制成,琴腔由整块木头掏出来后贴上面板,是一个狭长的管状,因此声音有很明显的腔体共振效果。

刚开始做这把琴的时候,我想做一把能够不用琴架子的琴,所以将它的底部做成平的,如此一来可以它可以自己立在那儿,比较方便。

之后我从琴体的顶部开个槽,放置琴颈。琴头和琴颈是一体的,样式是我手工雕刻出来的,大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琴头是琴底的缩小倒置版,包括弦钮都是这样的设计,因为我想让琴头和琴身互相呼应。

琴体上我刻了一些鳞状的花纹,让乐器更有质感,同时也没有那么滑,直接用手抓也不容易掉。

此外,琴码是黄铜的,中间的音孔则是一个抽象的太阳。琴弦比琴面高一些,这样弓子有一个很好的活动范围,拉奏起来也很方便。

我最喜欢的部位是“弦桥”,一个长着两只脚的一个小动物,我叫它“小鬼托天”。

大概就是以上构思,这把琴没有演奏的时候,放在那里看着也赏心悦目。

在乐器制作过程中,我会试图找寻一个自己所喜欢的声音,但实际上做出来之后,也没有和想象中的完全一样,但我允许这个不一样的部分存在。

也许某天我找到了那个最希望做的声音,又会停止,转而去寻找别的一种感觉。

乐器的声音跟制作材料、共鸣腔体等等都有关,这把琴的木质比较硬,敲击它的时候你会听到比较脆的声音,所以它不适合演奏低声部,而适合演奏一些高音,泛音等等。

平时我要么拉它,要么弹它。弹它的声音比较钝,也许它更适合拉奏,因为它腔体小,弓子拉到弦桥根部的时候,声音很电,高音也比较清楚。

所以大多情况下,我都把它当作背景音、长音或者是音效,做一些诸如风声等大自然的声音。

我做音乐会有画面感。打击乐就是比较厚重的地貌,那些和声类的乐器呢,则可以展开丰富的场景和色彩。我希望这些我做的乐器可以描绘我所看到和听到、认知的这个世界的环境。

其实,我做的作品,并不是让它去呈现一个终极的方向或者目标,我只是给大家一个触发。每个音符就像每幅画像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



讲者|周胜军

又名海洋,独立音乐人,乐器创造者,1974年出生在新疆阿尔泰山的小镇可可托海,自幼喜欢音乐和绘画。先后在废墟乐队,舌头乐队,旅行者乐队任乐手,现居大理。



策划制作

策划:unintended小米 朱芳琼

导演:杨建华

监制:老猫(鼓童)

视觉:杨建华 

摄影:李柯

推文:旷四旬


周胜军和自制乐器: 一件没有名字的乐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