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实践 ——再探马克思主义
摘要:
自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中国开始了新冠疫情的全民联防联控,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的疫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疫情还在全球蔓延,这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次全球性公共安全挑战。在此次疫情中,中国人民的抗疫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还有中国速度,世所罕见。下面来探究中国人民抗疫实践,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指导实践,并取得成功。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抗疫;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正文:
从唯物主义出发,从实践出发,做好疫情防控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唯物辩证主义,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讲究主客观情况的辩证统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这次肺炎疫情,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它的传染性非常强,中国医学专家和科学家对它的基因系列进行解码,不断的进行研究。在防控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对病毒的了解和防疫卫生的举措。有真相,有实践,谣言也不胫而走,“流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那些在一线抗疫或者进行研究的人,才可能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实践,人们往往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主观超越了客观。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中国的抗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这次疫情的特殊性,这次新冠肺炎的感染性非常强,传播范围极广,习近平主席从实际出发,“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科研攻关,几个月的停工停产,居家隔离,联控联防,是基于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决策。实践也证明,中国的抗疫实践是成功的。“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更快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而现在,中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基于实际,我们开始逐步有序地复工复产复学。中国人民积蓄已久的活力,将在接下来的生产实践中进一步释放。与此相比,西方国家提出的群体免疫、一些人不戴口罩的无知举动,都没有从实际出发,导致了巨大的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损失。
疫情防控要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3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突出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并指出,“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求“完善和强化防止疫情向外扩散的措施”。会议还对疫情防控作了更为细致的部署:要着力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国疫情最先在武汉爆发,所以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疫情防控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统一指挥,抓住疫情防控的重点,同时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要加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既考验责任担当之勇,又考验科学防控之智。中国人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抓住了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各地复工复产复学,依然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任何时刻都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泱泱华夏,英才辈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从来不乏仁人志士,他们挺身而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在人类发展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次疫情期间,有部署防控的政府官员和管理部门,有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科研攻关者,有在基层奉献的志愿者,还有居家隔离的人,大家都为疫情的有效防控做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习近平主席也强调,“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理念。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回顾过往,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伴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中国的抗疫实践中,“云监工”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施工建成,自动驾驶机器人,3D打印隔离房,用来运送物资的无人机,这些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国效率,中国速度,也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意志和决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界“共同体”是一个较为常用的概念。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有三项重要内容紧密关联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是强调人的发展,二是强调人类的互相依赖,三是重视人类的利益关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总结,如今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局部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污染、疾病、自然灾害也更为普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谋求人类长远发展势在必行的趋势。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既是中国人民的一次大考,也是世界人民、人类的一次大考。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的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始终铭记。同样,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做到疫情的信息的公开共享,与其他国家分享防控经验,同样有医务工作者去支援意大利等国。这次疫情是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应该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束语:
围绕着中国抗疫实践,分析了中国抗击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一些原因,从马克思原理的观点上,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疫决策的实际性和有效性,抓住了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再次阐述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力量,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最后结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发挥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丁甫江《在疫情防控中学好用好哲学原理》
邱耕田《抗疫实践的哲学分析》(光明日报)
刘东超《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例证》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经开区财政局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