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熙华·短篇】风铃塚

2020-01-16 23:40 作者:九迩的刹那回眸  | 我要投稿

文拙勿喷,圈地自萌,请勿上升。

 

你可曾见过长亭十里马踏红尘?

你可曾见过风铃声响但去不归?

你可曾见过红楼一梦将军少年?

 

啪~

用了有些年头已经带了些墨黑暗光的醒目拍在桌上,今日的故事就此开场。

 

话说得启元年,新帝继位,朝廷内部局势云诡波谲,边关之外民族虎视眈眈。

先皇贵妃母家不甘就此消沉没落,通敌关外野族企图谋反,摄政王联力当朝忠臣,集文武大将于一堂,商讨对策。

自然,武将半数上被派往边关镇抚,威望深重的老将携帝都内名声在外的部分小将镇守在内;相反,知多识多的老文官随大军奔赴边疆,一面安抚民心,一面提防狡猾旧敌。

乱世之下,无国则无家。因而纵是青春年少,仍需奋身报国。

所以,尚九熙接下了奔赴边疆的圣旨。

 

尚九熙带的是最后一支派往边关的军队,压后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

何九华当然比谁都知道这件事,但他不能阻止,他也无力阻止。

尚九熙领军出发的那一天,跟其他将军出发的地方一般无二。

清风亭。

 

何九华那天穿了一身长袍,披风上绣了一只飒飒威风的白虎。

何九华没给尚九熙准备任何东西,他知道尚九熙不需要,他也觉得没必要。

那些给远行的人备上干粮衣物的,总怕的是那人在外吃穿不合适、过得不够好、良久不能归。其实何九华又何尝不怕呢,他比谁都怕,但他相信尚九熙能活得好,他相信尚九熙不会抛下他一个人而留在冷漠的边关土地。

尚九熙转身上马绝尘而去之前狠狠的抱了何九华,那一刻何九华觉得他似乎要融入尚九熙的骨血跟他一道去,可两个人谁都没说话,除了给予对方离别前最后的温度再不能多。

他们谁都没有承诺等待或归来,因为谁也都承受不起绝望和坠落。

 

两个人就是这样别离的,一个默契的没有回头,一个默契的目视远送。

那天何九华在清风亭一动不动的站了很久,离去前亲手往清风亭最前端挂了一盏风铃。

 

通敌叛国的罪名担起来,与鱼死网破的结局别无二致。

他们遇到了后者。

所以紧随而至的是朝廷内部深水搅动,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逐渐浮出水面并且成为整合朝廷的一个个阻碍。

何九华日日焦头烂额。

接踵而至的还有忽然爆发的侵袭,野族经年累月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民族野蛮血腥的本质在战场上更是暴露的明显。

尚九熙天天和血甲同眠。

 

朝廷内部的斗争并不比直接的战场轻松,稍稍放松也是没命的下场,何九华本就消瘦的身子越发清瘦。

半年内凭借云字鹤字众人心力清缴了最大的两个叛贼羽党派,边关同是屡传捷报。

可,胜从来都是不败,却不是不失。

云字内曹何叛变险些使得大局崩盘,边关九字内几名大员重伤不能作战···

尚九熙不知道人心争斗有没有伤及何九华,何九华不知道无眼刀剑有没有刺中尚九熙。

可他们都不敢去信询问。

何九华唯一能做的就是每隔一月去清风亭站那么一两刻钟,听清风吹过长亭上风铃的声音。

好像尚九熙归来是叫他的姓名一样。

声声入耳,声声痛心。

 

再后来一年间,朝廷内部总算风平浪静,关外大军也相继回朝,只留本部军继续镇守。

清风亭里,也不知是谁先发现先开始,越来越多的风铃被挂上,那些挂上风铃的人大概也都希望他们盼念的那个人早早归来吧。

但终归有些人是回不来的。

所以也有人给清风亭取了另一个名字:

风铃塚。

 

啪~

醒目拍桌,故事由此结束,台下众人还在云雾里不得解脱,说书人已然离场。

 


先生,故事后来呢?后门不知为何跑来一个听入了迷的半大孩子。

何九华闻声低头浅笑一声还未应答,隔间里就先出了声音。

后来?

来人走过来牵住何九华的手,发现握住的温度微凉,于是面对面的捧住何九华的一双手轻轻摩挲。

不冷的。

别叫我心疼。尚九熙接过书馆小厮拿来的披风给何九华披上,复牵着何九华走出门去。

二人观发擦过门框上的风铃,发出阵阵悦耳声音。

阳光透过质地成色极好的琉璃风铃,似乎透明的风铃顿时闪熠出令人心动的粉色,风吹过,风铃转动,赫然出现的是熟悉的笔迹——归。


【熙华·短篇】风铃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