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天,谈谈大数据。(1)

2018-01-28 11:30 作者:InGEE工作室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责编: @小油


大数据,一个听上去陌生,而又充满了魔力的名词。

他是由千千万万,甚至上亿的字节的不起眼的小数据,堆砌而成的一份“体检报告”。

你是谁?你是怎样的人?多大了?喜欢什么?

有了大数据,我们什么都知道。

大数据,不是一个“新概念”,却是火起来的“新玩意”

大数据,精彩纷呈

什么是大数据?这里先给大家一个定义: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摘自“百度百科”词条)

大数据的概念早在2008年8月中旬就被提出,可现在这个词语才被广泛地运用,从此可见,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成为了更实际的存在。虽然说多年前大数据就被运用起来,包括你看到的网站广告,购物网站广告,都是使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进行推送的;但是绝对没有像今天一样的“流量爆发”。由此可见一斑:大数据,不是一个“新概念”,却是火起来的“新玩意”。

网站上的Google 广告

在今天,大数据更广泛的运用,更多的体现在传统行业的变化和“互联网+”上,这绝不是普通的变化和简单的相加,而是传统行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的史无前例的变革,网络化技术在传统行业的体现和网络版的现实社会!我们举一些例子:在工业上,工厂能够通过数据整合得出的最佳加工手法,进行智能化的生产和操作;在在线购物中,网站能通过消费者的搜索记录,购物记录,收藏记录等等细节,为消费者推荐他想要购买的商品;在线下购物中,每完成一次移动支付交易,商家就得到了一份用户的样本,在商家的后台中,移动支付平台早已为商家准备好了由海量数据整理出的从消费时间,商品挑选,到购物能力,用户面貌等方面的信息,方便商家进行多维度的合理营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我们能够举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杭州智慧城市大脑;这几天,连图书馆也搭建起了实时的数据大屏。这里不再赘述相关的内容。

要如何说大数据带来的变化?你会感觉现在的生活中,“谁都认得你”,“自己很重要”,得到了个性化的服务。其实,我们的生活,早已从“千人一面”,变成了“千人千面”!

数据决定生死,分析能力也决定生死,这是一句真话

很早以前,人们就渴望着得到数据。比如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公司们就能获得用户的真实评价和反馈。然而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数据太多了,太凌乱了。怎么办呢?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问卷调查也搭上了快班车,摇身一变,变成了电子问卷。这种问卷有什么好处?

  • 节省资源,易于扩散

  • 易于整理数据

  • 重于多维分析……

举个直接的例子,哈哈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获取数据的方法,但是还算不上大数据时代的玩法。我们再回头看一次大数据的定义,注意:这次看粗体部分。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摘自“百度百科”词条)

首先,在现在的时代看来,电子问卷分析平台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常规的软件”。电子问卷分析平台间,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罢了。现在的大数据分析方式,才是更新的处理模式;因为摆脱了传统的人工分析和处理,而是由机器自动学习和分析主导处理过程了。同时,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又是相互依存,有所促进的。我们需要海量的数据,没有较高的增长率,就难以实现;广泛的传播,才会有高增长率;多样化则依靠了上面的两个条件。我们通过大数据所得到的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就是由此而来的。

话又说回来,这种问卷的方式有其显露的优点,也有其赤裸裸的缺点。怎么办呢?

还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对!没错!划重点!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新事物的产生!)

人们开始逐渐地意识到:既然用户会在我的网站上有所行动,有所行为,有所表现,为什么我要刻意地去追问他,而不把他的行为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呢?

每一次点击就是对大数据的一次贡献

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想法。从用户上看,用户主观地想要获得更好的服务,却另一方面地“想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样本,经常会有不真实的;从他日常的行为入手,这总不能造假了吧,就能够造就真实的用户样本,实属高超技巧。从调查人来看,问卷调查有很多很多的局限性,例如不是各行各业都方便使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一长又容易受社会局势、舆论局势变化的影响,等等。

大数据,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转头看看,现在有哪些互联网企业,能够靠“不玩数据和不了解用户”,能活过两年?没有大量真实有效的用户数据,没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你连用户在干什么都不清楚。就如我们所说的,移动支付平台都能给商家提供数据,估计连你家楼下的便利店都开始研究大家喜欢吃什么品牌,什么口味的辣条了。没有大量数据,没有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小企业,也会依赖着已经成为数据大佬的几家大头,变着法子得到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变化,就是最好的固守。(京东:我变了,我没变;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后者是一句歌词,让我记忆犹新。)

毕竟回到那句话:数据决定生死,分析能力也决定生死,这是一句真话。

(未完待续……)

作者的话

大家好,这里是小油,本文的作者。这篇文章,我实在是酝酿有些时日了,却只是在匆匆忙忙里挤出的时间才能写好。对于文章的疏漏和不严谨,我诚挚地邀请大家在评论区提出意见;对于我说的这方面内容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会认真地回答。

我还是个初中的学生,所以文风不够细腻,角度不够客观,也实属难免,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我的目标,就是得到“追求事实的简单”。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继续写完本系列的文章,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InGEE映迹”工作室。

映迹是怎样的一个工作室?很简单也很是废话:科技工作室。曾几何时,科技这一个词语离我们太遥远,如今已经触手可及。我们关注与科技有关的大事件,和互联网有关的大事件;我们会做一些发布会的转播直播,也会做一些原创的节目视频,搬运节目的翻译视频;写一些文章,就如你现在所看到的这篇;等等……整个工作室由数十个年轻人组成,小的上小学,大的在准备高考;我们异地而居,分工而作,不计报酬;因为为了科技的热爱而生,使得工作室更加地纯粹。

谢谢你来,谢谢支持。


鸣谢:

头图,首图:Pixabay @xresch @justyre

(我们已严格遵守 CC0 Creative Commons ,合理使用图片。)

今天,谈谈大数据。(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