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公答参军,唐·李肇《唐国史补》
兖公答参军 唐·李肇《唐国史补》 【原文】 陆兗公为同州刺史,有家僮遇参军不下马。 参军怒,欲贾其事,鞭背见血。 入白兗公,曰:“卑吏犯公,请去官。” 公从容谓曰:“奴见官人不下马,打也得,不打也得。官人打了,去也得,不去也得。” 参军不测而退。 【今译】 (唐朝的兗国公陆象先为人比较随和宽厚,他的家僮对长上也比较随便) 兗国公陆象先做同州刺史时(陆兗公为同州刺史),他的一个家僮有一次在路上走的时候遇到参军(有家僮遇参军),这个家僮忘记了下马(不下马),没有给参军敬礼请安。 (这在参军看来是家僮看不起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和冒犯)参军于是大怒(参军怒),怒不可遏地打算“贾其事(像摆摊儿的商人叫卖货物那样张扬其事)”,把事情闹大,就借这件事,鞭打兗公的这个家僮直到背上出血为止(鞭背见血)。 (兗公作为刺史为3,4品官,而参军为7,8品官)打完后,参军进兗公府(入白兗公),告诉兗公说:“卑吏犯公,请去官(卑职我冒犯了兗国公您,请您免掉我的职吧)。” 兗公陆象先一向以仁恕著称,他不慌不忙从容地说:“奴见官人不下马,打也得,不打也得。官人打了,去也得,不去也得(我的家奴见了官人参军你不下马,打他也可以,不打他也说得过去。参军你既已打了他,你去官也可以,不去官也可以)。” 参军不解其意,摸不透他的意思(不测),退了出去(而退)。 【赏析】 本文“兗公答参军”(“兗”同“兖”),说的是刺史陆兖公的一个家僮遇到参军时不下马敬礼,参军因此生气,用鞭子打了这个家僮,打得他背上流血。参军于是到刺史陆兖公那里说了情况,并请免职。 事在其次,妙在兗公的答话。看似不置可否,实则写出了兗公陆象先是个很随和的人,为人处事的从容与仁恕。 陆兖公:陆象先(664—736),本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中宗至玄宗时人,宽仁为政,历扬州参军、洛阳尉、左台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封兖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