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库
一、绪论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什么叫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来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 答:同一规格零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制造,能够彼此相互替换使用而 效果相同的性能。 意义:贯穿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的全过程: 1)在设计方面: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推部件,从而简化制图、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2)在制造加工方面:便于组织生产协作,进行专业化生产。采用高效率的生产设备,有利于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在使用维修方面: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可以及时更换已经磨损或损坏了的零、部件,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连续而持久地运转,从而提高机器的使用价值。 互换性由公差来保证。 2、按标准颁发的级别分,我国标准有哪几种? 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3、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有什么关系? 答:公差设计应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即公差设计应选择标准公差与配合。检测则是保证所生产的零件符合公差设计的要求。机械零件的互换性主要靠公差来保证。 4、简述优先数系的概念?并举出优先数R10系列的前5个优先数。 答:优先数系Rr:公比为

的十进等比数列。1.00,1.25,1.60,2.00,2.50 二、尺寸公差部分习题 一、判断题 1、一般来说,零件的实际尺寸愈接近基本尺寸愈好。(×)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4、过渡配合的孔、轴结合,由于有些可能得到间隙,有些可能得到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5、若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15μ m,配合公差为41μm,则该配合一定是过渡配合。(√) 二、填空题 1、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偏差孔、轴各有 28个,其中H为 孔 的基本偏差代号,其基本偏差为 EI ,且偏差值为 0 ;h为 轴 的基本偏差代号,其基本偏差为 es ,且偏差值为 0 。 2、国家标准规定有 基孔制 和 基轴制 两种配合制度,一般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以减少 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降低生产成本。 3、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公差有 20级,其中最高级为 IT01 ,最低级为 IT18 ,而常用的配合公差等级为 IT7,IT8 。 4、配合种类分为间隙配合 、 过渡配合 和 过盈配合 三大类,当相配合的孔、轴需有相对运动或需经常拆装时,应选 间隙配合。 5、试根据表中的已知数据,填写表中各空格,并按适当比例绘制各孔、轴的公差带图。

编辑切换为居中

编辑切换为居中
三、形状和位置公差部分习题
一、判断题
1、评定形状误差时,一定要用最小区域法。(× )
2、位置误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实际基准的变动量。( √ )
3、独立原则、包容要求都既可用于中心要素,也可用于轮廓要素。( × )
4、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都只能用于中心要素。( √ )
5、可逆要求可用于任何公差原则与要求。( × )
6、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f,则该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大于f。( × )
二、填空题
1、形位公差中只能用于中心要素的项目有 同轴度 ,只能用于轮廓要素的项目
有 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圆跳动、全跳动 ,既能用于中心要素又能用于轮廓要素的项目有 平面度、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位置度、对称度。
2、直线度公差带的形状有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圆柱面内区域几种形状,具有这几种公差带形状的位置公差项目有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 。
3、最大实体状态是实际尺寸在给定的长度上处处位于最大实体边界 之内,并具有 零形位公差 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的 体外作用尺寸 称为最大实体尺寸。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称为 最大实体边界 。
4、包容要求主要适用于 保证配合的性质和精度 的场合;最大实体要求主要适用于 保证零件的可装配性 的场合;最小实体要求主要适用于 保证零件的最小壁厚 的场合。
5、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应根据 零件的几何特征、使用要求、检测的方便性 等方面的因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三、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零件的形状误差 B 其位置误差,定向误差 B 其定位误差。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定向公差带的 C 随被测实际要素的位置而定。
A.形状 B.位置 C.方向
3、某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为0.1 mm,则允许该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偏离量为 B 。
A.0.1mm B.0.05 mm C. 0.2 mm
4、形位未注公差标准中没有规定 A 的未注公差,是因为它可以由该要素的尺寸公差来控制。
A.圆度 B.直线度 C. 对称度
5、对于孔,其体外作用尺寸一般 B 其实际尺寸,对于轴,其体外作用尺寸一般 A 其实际尺寸。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四、解释图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填在表中。
编辑
表
序号
公差项目名称
公差带形状
公差带大小
解释(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及要求)
①
圆柱度
两平行圆柱面内的区域
0.01mm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值为公差值0.01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②
斜向圆跳动
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其母线方向的两圆内的区域
0.025mm
被测圆锥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旋转时.一周内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的跳动量均不得大于0.025mm
③
对称度
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0.025mm
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5mm,且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④
圆柱度
两平行圆柱面内的区域
0.006mm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值为公差值0.006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⑤
径向圆跳动
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间的区域
0.025mm
被测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旋转时,一周内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圆跳动均不得大于0.025 mm
⑥
平行度
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0.02mm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Φ0.02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五、将下列各项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中

编辑切换为居中

编辑

编辑切换为居中
图序
采用的公差原则或公差要求
理想边界名称
理想边界尺寸/mm
MMC时的形位公差值/ mm
LMC时的形位公差值/mm
(a)
独立原则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20.04
0.01
0.01
(b)
包容要求
最大实体边界
19.99
0
0.04
(c)
最大实体要求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19.98
0.02
0.07
(d)
最小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20.07
0.07
0.02
(e)
最大实体零形位公差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40
0
0.025
(f)
最大实体可逆要求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19.98
0.01
0.05

编辑切换为居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