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生活在天上》repo
这一篇是我的学习笔记。

话剧《生活在天上》是南艺2020级学生的作品,改编自毕飞宇小说《生活在天上》和《彩虹》。
《生活在天上》以蚕婆婆为主角,讲述蚕婆婆被儿子从农村接到城里享福,但是蚕婆婆并不适应。
“生活在天上”是蚕婆婆的儿子买的29楼,蚕婆婆既感觉房子在天上,又感觉生活在天上,飘着,不接地气。
《彩虹》以一对高知老夫妇铁树和虞积藻为主角,他们的三个儿女都在国外,家里挂了四个表,显示四地不同的时间。
空巢老人膝下寂寞,他们和邻居家没上学的小男孩宋初阳有一些来往,宋初阳说,老铁家的时间坏了。
演员表演可圈可点,剧本也颇有动人之处。
剧本好的地方:
小男孩宋初阳是两个人演的,一个穿着板正,是乖的那一半,一个穿着随意,是孩子天性放飞的那一半。
小男孩宋初阳因为没有完成妈妈留的作业挨打,最后哭声嘎然停止,随意的那一半死去。
蚕婆婆进城后在教堂里和“大姐”的对话,有喜剧效果。
阳台上蚕婆婆和铁树夫妇的对话,有戏剧效果。
剧本不好的地方:
铁树管妻子虞积藻叫“藻藻”,我差点听成“嫂嫂”。原著里,铁树年轻的时候管妻子叫“老婆子”,老了以后管妻子叫“片子”。不管叫什么,都比叫“藻藻”好,不至于让我一会儿想孙悟空“嫂嫂,借芭蕉扇一用”,一会儿想“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
铁树接到电话说确诊阿尔兹海默症,预定养老院。这里能看出来铺垫的是铁树得老年痴呆而不是虞积藻,但看不出铁树有丢三落四的地方或者说不明显,也没看到铁树有给瘫痪的妻子做进一步安排,不合逻辑。
铁树的“在地球上走走”是铁树原本的计划,戏里改成了对妻子坦承自己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之后采取的行动。
观演时好的感受:
演员干净。虽然在校生演学龄前儿童不大像,演老人也不大像,但是演员很干净,看着很舒服。
观众真实。这一场话剧是预约观演,不收费,很多观众不会保持观演礼仪。大批量观众开始看手机的时候,往往就是表演节奏拖沓的时候。
观演之后的感想:年轻的时候看自己多,年龄大了更喜欢看别人。
自己才有多少啊?
这么一想,年轻是很好,但年龄大了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