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铜氨丝首次合成

2023-02-08 14:25 作者:折云华  | 我要投稿

瑞士人施魏策尔(Matthias Eduard Schweizer),鲜为人知,不过现在的高中化学课中的硫酸铜和氨水反应,最后加乙醇生成硫酸四氨合铜晶体,而加乙醇之前的铜氨溶液,在英文叫就被称为施魏策尔试剂(Schweizer’s reagent)。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脚印。


有一些文章说他是德国人,不过我查了一下,他出生在苏黎世,在苏黎世大学拿得学位,在苏黎世的多所学校(包括苏黎世理工)找的教职工作。最后,死的时候还是在苏黎世。所以应该算是瑞士人。也许应该说是母语为德语的瑞士人。


说个话外话,德语中还有一个姓,像后来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请注意尽管非常相似,但是这个 z 之前有一个 t 。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之前德国工商会的主席也姓施魏策尔。中德关系不错的时候经常访华。


这位瑞士人在 1857 年,发现铜氨溶液被发现可以溶解棉、麻、丝,得到如今被称为"纺丝原液"的产物。而纺丝原液,遇酸即可析出再生纤维。之前有人已经通过制备硝化纤维的方式试图生产人造纤维,但是硝化纤维实在是太危险了。毕竟不是生产军火的利润,不值得玩命。所以就有人就意识到这是制造人造纤维的另一条技术路径。通过这种铜氨溶液法生成的再生纤维,今天在国内被称为铜氨丝。


这个方法的工业化。这个直接涉及到近代史中国本土丝业的衰落。

铜氨丝首次合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