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游戏品类几乎消亡,曾经整体份额只剩%0.01,如今却发生转机
近几年,游戏行业发展迅速,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多元化,各种游戏品类繁杂,MOBA类、吃鸡类、角色扮演类、休闲类等等,在中国游戏产业的变革中,似乎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手游的异军突起。凭借其碎片化时间、随拿随放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国内游戏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而这其中,一小股神秘的力量正在悄悄崛起,它就是生存类游戏。曾几何时,这一游戏品类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被其他游戏品类挤压到只剩%0.01。有人说,生存类游戏对收集材料提炼拼装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不做就玩不下去,这是激发游戏乐趣很重要的一点,然而对于国内玩家来说,这一要素的刺激,并没有那么明显,引起的共鸣也很少,所以大家对这类题材兴趣就没那么高。也有人说,末日生存玩法千篇一律,"金蝉脱壳"都是一个模子下来.......因此,这也引得不少游戏玩家发问,国内生存类游戏要凉了吗?

其实不然,在伽马数据发布的《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中,流水TOP100移动游戏分布中,生存类流水占比从过去的0.01%上涨至近2%;另外,伽马数据《2019-2020中国游戏市场企业研发竞争力报告》中提到,2019年游戏题材流水同比增长率中,末日/废土题材增长高达303.9%。这说明什么?虽然这类题材流水占比不高,但得益于单品爆款的发力,像《明日之后》、《明日方舟》等,才使得其增长率暴涨,末日生存类手游的春天,要到了吗?
末日生存游戏的特点
不管是端游还是手游,这一品类最本质,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就是生存下去。像早期的《俄勒冈之旅》,虽然剧情元素稀少,但玩家也是围绕荒野和灾害中求生展开。比如通过管理食品,治疗伤病,运输货物等等生存下去,这是生存游戏的早期形态。发展到现在,生存类游戏已经融合了诸多元素,使得这一品类带给玩家的体验更为丰富和真实。

比如采用了MMO玩法的《明日之后》,在这个手游中,玩家跟随剧情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搜集与建造,与感染者战斗,对抗恶劣天气、饥饿、疾病或其他一些意外,保持生存状态。同时,在MMO游戏的开放世界中,还加入了职业技能,生活系统等玩法设计,向玩家展示了生存类游戏更多的可能性。

生存类游戏的乐趣
沉浸感和压迫感。所谓的游戏沉浸感,就是玩家专注当前的目标情境,对其感到愉悦、满足、担心、害怕等等,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会让玩家忘记真实世界的情景。比如在《明日之后》中,沉浸感的来源就十分多样化。比如浇水施肥种植各种作物,采集食材通过食谱制作美食,甚至泡温泉、游泳开派对等等,这些都是多重生活体验的沉浸感。压迫感则来源于游戏中的各类挑战和环境设定,如阴森恐怖的各类场景、食物短缺、凶猛的感染者、以及我们可能碰上的各种意外,在不断探索冒险的过程中,玩家可能会退缩、可能会害怕。

游戏的掌控感。这类游戏,玩家潜意识中,会希望自己在各类考验和玩法中被认可,而这种自我认可,正是通过种种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来获得。生存的天数,会随着玩家对游戏经验的丰富程度而延长,这样就让玩家产生对游戏的掌控感,时间越长,掌控感越强。在《明日之后》中,采集完制作材料后,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建造房屋,在和好友度到达一定等级后,可开启同居,征服金融大厦、电视塔、酒店等莱文市副本,开始休闲生活等。

游戏内容上的扩展。我们见到的大部分生存类游戏,玩法都差不多,像刚开始提到的,搜集建造战斗对抗,这种末日求生为题材的游戏,在国外差不多都烂大街了,好在经过一代又一代游戏开发商的探索与尝试,这类题材的玩法如今已经多种多样。在《明日之后中》,不但有生存游戏最基本的元素,还融入了同居玩法、休闲玩法、救援玩法、通关玩法等多种玩法。拿最近一次更新来说,游戏中就上线了竞速玩法惊涛救援,真实的救援体验和紧张的氛围,让不少玩家置身于另一种生存体验。

后话
最近这两年看到一些优秀的国内作品,感觉生存类游戏的春天正在慢慢到来。虽然在这一品类的历史长河中,类似《明日之后》这样的新游戏的份量可能不足,毕竟尚处探索阶段,可即便是这样,却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不少玩家的喜爱。相信随着时间的沉淀,以及大量玩法的加入,《明日之后》应该会引发不小的反响,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品类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