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周列国志四十七——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2022-08-30 18:59 作者:箫声雨断  | 我要投稿


  上次说到,秦将孟明视多次用兵,皆败于晋国,因此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最终带兵收复失地。周襄王鉴于秦国国力,封秦穆公为伯主,主管西方小国的事务。但秦穆公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去洛邑向周襄王谢恩,只好派公孙枝替自己前去。也就是这年,繇余病卒,秦穆公十分悲痛。命孟明视为右庶长,接替繇余。公孙枝也是个识趣的人,知道秦穆公器重孟明视,主动辞职,让位于孟明视。

       秦穆公有个女儿,出生那天有人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石献给了秦穆公,经过雕琢加工后,色彩分明,真可谓旷世珍宝。一岁时,举行抓周仪式,女儿在在盘中抓到那块美玉,怎么也不舍得。秦穆公见此情形,给女儿取名弄玉。随着弄玉一天天长大,她音乐的天赋逐渐展现出来,尤其擅长于吹笙。不需要乐师的指点。自己便可以看懂音调,而且还能吹奏出来。秦穆公召集能工巧匠,将玉石重新雕刻为玉笙,弄玉十分喜欢,吹起来犹如凤鸣绕皇宫,听者无不赞赏。由于太喜欢这个女儿,秦穆公为弄玉筑起高楼,想到弄玉吹笙如同凤鸣,因而取名为凤楼,楼前的高台也被命名为凤台。

    转眼间弄玉十五岁了,到了该嫁人的年龄。秦穆公要为弄玉选夫君,便问弄玉有什么要求。弄玉想找一个善于吹笙的人。秦穆公便开始走访天下,可惜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人。

  这天晚上,弄玉在凤楼上看着这皓月当空,不由得想起自己也是如此,虽然冰清玉洁,却孤身一人。弄玉拿出玉笙,轻口吹奏,那乐声传遍城中,臣民伴随着美妙的乐声入睡,独留弄玉一人在高楼独倚。也不知是太过相思,还是却有其人,忽然听到有人能够随着弄玉的节奏。那声音忽远忽近,拨乱了弄玉的心弦。弄玉在凤台眺望,仔细听这声音从何处传来。只听得袅袅余音,又戛然而止。弄玉怅然若失,再看月亮时,还是一轮皎洁散播宫台。无奈,只好将玉笙放在床头,勉强入睡。

       弄玉刚进入梦乡,忽然西南太华山方向天空异象,只见天门缓缓打开,五彩霞光从大门泄出,流向人间。伴随着霞光,有一位俊郎头戴羽冠,身披鹤氅,骑着彩凤从天门到凤台。解下腰间玉箫吹奏起来,那彩凤应着曲声,翩翩起舞。弄玉听得神魂颠倒,一头栽下床,原来是一场梦,可梦境却真的如现实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弄玉就到秦穆公处请安,向秦穆公描述了梦中的情形,请父王派人去寻找一下。秦穆公见弄玉执拗,命孟明视去太华山找找。孟明视到了太华山,问起当地人有没有认识会吹箫的人。有个樵夫向山顶上指了指,说道:“前些日子山顶来了个人,自己搭个茅草屋住在那儿。那人每天都下山来打壶酒,每天晚上都要吹一首。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孟明视按照提示,来到山顶。果然看见一个人,头戴羽冠,身披鹤氅,玉貌丹唇,超凡脱俗。孟明知来到跟前作揖,问其姓名

       “免贵,姓箫名史。不知足下何人,到此处何事?”

      “实不相瞒,吾乃秦国右庶长百里视。我家主公为公主婚事发愁,足下精于乐理,我家主公请足下到秦宫殿一叙。”

      “鄙人对比略懂皮毛而已,别无他长。既然国君下令,当然是不敢违抗的。”

       “那我为先生驾车。”

       孟明视带着箫史回到王宫。

      孟明视回去后,赶快向秦穆公汇报了这件事,秦穆公宣箫史凤台觐见。箫史微步上殿。三拜过后,“草民山野村夫,不知天高地厚,若有作奸犯科,还请大王宽恕,愿大王千岁。”秦穆公看着殿下的箫史,眉清目秀,离尘绝俗,心中便有了好印象,“爱卿平身,赐座。”箫史坐下。“爱卿善于吹箫,不知能吹笙否?”

     “草民只会吹箫,不会其他。”

     “可惜!可惜!”

     秦穆公就要命孟明视把箫史送回去。正巧此时,屏后的弄玉偷看到箫史的英姿,和梦中的仙人一模一样,平静的心开始沸腾。弄玉传话给秦穆公,请箫史演奏一曲,秦穆公照做。箫史取出一枝赤玉箫,缓缓吹起来,不觉清风习习而来,彩云四分四合。白鹤翱翔于风楼,孔雀栖息于苗圃。百鸟随箫声起舞,万兽听佳乐静谧。一曲过后,秦穆公听的心旷神怡,弄玉听得如痴如醉。秦穆公向箫史坦白,想招箫史为婿。箫史受宠若惊,慌忙向秦穆公辞却。弄玉怕箫史真的离去,急忙从屏后出来,箫史看见公主脸色绯红,两人四目对视,一见钟情……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月独圆于天空,人双圆于阁。箫史穿新衣,执弄玉之手走入凤楼……第二天,秦穆公拜萧史为中大夫。箫史虽然位列公卿,但并不参与朝政。整日都和弄玉在凤楼中。玩弄乐器。半年过后,一天晚上。箫史夫妻二人在月下吹箫,引得紫凤、赤龙前来。箫史向弄玉袒露心声。原来箫史是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出生,原名为箫三郎,曾为周宣王整理经史典籍,有功于周王室,因此也被称为箫史。至娶弄玉为妻时,已经一百一十岁了。天帝命箫史为太华山山神,因为和弄玉前缘未了,所以和弄玉成婚。如今龙凤来接箫史回山,弄玉哪有不一起的道理。于是箫史乘龙,弄玉骑凤,一起向太华山共享天伦之乐。这也就是成语“乘龙快婿”的由来。

      第二天,秦穆公得知弄玉离去,心中空虚。回想自己征战半生,虽有建树,却对世俗厌恶。也有了寻山访仙的意思,于是把国家大事全权托付给孟明视,整日清修,不问世事。不久,公孙枝病逝。孟明视提拔子车氏的三位人才——奄息、仲行、鍼虎,由于三人品行端正,为国为民,秦国百姓称三人为秦国“三良”。

       三年后,周襄王三十一年春。秦穆公由于太想念自己的小女儿弄玉,时不时地坐在凤楼上向太华山眺望。有一天晚上,秦穆公望着这经营几百年的大好河山,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寒风凛冽,吹散秦穆公的这把老骨头。一代枭雄在对女儿的思念中离世,享年六十九岁。秦穆公死后,秦康公继位。秦康公按照秦国的习俗,用一百七十七人,加上秦国“三良”一共一百八十人为秦穆公陪葬。

  话分两头,晋襄公六年,晋襄公立儿子夷皋为世子,命庶弟公子乐去往陈国做官。也就是这一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病逝。一年之中,损失四位国家栋梁,晋国上下官员中没有合适的人才补位,导致各级管理部门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

       第二年,晋襄公横征暴敛,想要重振晋文公时期的辉煌。晋襄公想命士谷、梁益耳管理中军、箕郑父、先都带领上军。先且居之子先克向晋襄公进言: “狐偃叔叔和赵衰叔叔都是有大功于国家,他们的儿子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况且士谷和梁益耳都没有战功,平白无故的让他们做一军之长,恐怕众人不服。”晋襄公采纳了先克的建议,命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为辅。命箕郑父为上军元帅,荀林父为辅。以先蔑为下军元帅,先都为辅。 

     狐射姑受封,登坛号令,就要演练。可是命令已经下达,却没人执行,尴尬的场面让狐射姑的脸有些挂不住。这是有小将臾骈上前说: “我听说,现在的三军统帅不是那些老臣,就是依靠先辈的脸面上来的。元帅您应该虚心求贤,保持谦逊。倘若刚愎自用,那和楚国的成得臣有什么区别。”狐射姑怎么不知道成得臣是什么人,当初成得臣一意孤行,兵败于晋国。这时自己的部下却用成得臣比喻自己,狐射姑恼羞成怒,大骂臾骈不听军令,命军士拖出去杖责一百。众人都不服狐射姑的做法,但也是敢怒不敢言。另一边,士谷、梁益耳、先都得知是先克影响了他们不能升官,三人对先克怀恨在心。

      当时太傅阳处父出使卫国回来。得知狐射姑被任命为中军元帅,急忙上奏晋襄公,“狐射姑为人过于刚正,不得民心,这种人不是大将之材。臣曾经在赵衰手下做过事,知道赵衰的儿子赵盾贤德,能力也不错,可以将赵盾扶上去。晋襄公替换掉狐射姑,命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也不敢违抗圣旨,只好交出兵权。

       赵盾有了权力之后,果然不负众望,改善选拔制度,取消不合时宜的规章。消息一传出,晋国上下都在夸赞赵盾。这时有人对阳处父说:“你果然没看错人,可是你这样就不怕遭人报复?”阳处父高傲的说道:“倘若是为了国家,牺牲我自己都可以!还怕落什么埋怨!”

       第二天,狐射姑去见晋襄公。狐射姑上来就问:“先前主公不嫌弃我能力不行提拔我为元帅,但是怎么就突然改了主意了呢?莫非主公觉得家父的功劳不如赵衰?难道是因为其他什么的?”晋襄公哈哈哈大笑:“没什么原因,是阳处父对寡人说你不得民心,做不了大将,所以我才命赵盾的。”狐射姑听到是阳处父的想法,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告退。

      也就是这一年秋天,晋襄公病重。晋襄公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召太傅阳处父,上卿赵盾和其他一些大臣到床前,临终嘱咐道:“寡人继承先父霸业,击败戎狄,三胜秦国,没有丢先君的脸。可惜寡人时日无多,太子年幼,希望诸位能够尽心辅佐,不要丢了盟主之位。”不久,晋襄公驾崩。

        第二天,百官就要奉太子夷皋继位,可是赵盾却认为夷皋年幼,不能掌权,适合立已经成人的公子雍。狐射姑不想赵盾好过,对百官说道: “我看不如立公子乐,公子乐的娘亲可是先君最宠爱的人。而且公子乐就在陈国,如果能够立公子乐为君,还能加深与陈国的关系。也不必和秦国这个对头有什么牵扯。”

      赵盾: “我不这么认为,陈国是个小国还距离我们远,秦国是个大国还距离我们近。如果能立公子雍为君,还可以缓和秦晋两国的关系。想要冰释前嫌,非公子雍不可。”

       百官觉得赵盾说的有理,纷纷支持赵盾。于是百官托先蔑和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先蔑就要出发时,老朋友荀林父找到先蔑,劝道: “如今夫人、太子都活的好好的,却要去立远在秦国的公子,这不是舍近求远嘛。我怕事情办不成,就会有其他动向,你最好别趟这浑水。”先蔑: “你多虑了,赵大夫把国家管理的好好的,怎么能说有事呢?”荀林父: “咱俩这么多年的交情,我能骗你?我怕你啊,有去无回。”

        先蔑觉得荀林父说话太过犀利,白了他一眼就下令车队向秦国出发。狐射姑见赵盾一意孤行,指着赵盾放出狠话:“赵盾!狐、赵两家如此深厚的关系,为何你今天如此欺辱我狐家,我非要和你斗到底!”说罢,便退出朝堂,命人去陈国迎接公子乐。赵盾得知狐射姑的这一动作,立马派出门客——公孙杵臼率领家丁百余人去刺杀公子乐。

        赵盾派人去刺杀公子乐的消息不知被谁泄露给狐射姑。狐射姑找到弟弟狐鞫居,命其去把阳处父杀了。狐鞫居带人半夜翻墙来到阳处父家里,阳处父正在秉烛夜读,狐鞫居趁阳处父不注意,将其残忍杀害后逃逸。阳处父的家仆中有人认出狐鞫居,等狐鞫居走后慌忙向赵盾禀告。赵盾听到阳处父死讯,心中悲痛万分,脑海中回想起阳处父生前的一举一动,虽然为官后很少联系,但阳处父没少为自己操心。可惜恩人被仇人所杀,但现在必须得忍。赵盾强忍着泪水,摆出一副不信的样子,“大胆家奴,胆敢诬陷朝中重臣,要不是看在太傅与我有着多年的交情,饶不了你们几个,快滚!”那几个奴仆不明所以,唯唯诺诺的退出赵盾府邸。等那几个人走后,赵盾派人为阳处父收尸。

        半个月后,到了晋襄公下葬的日子。朝中百官,后宫嫔妃,纷纷披麻戴孝为晋襄公送行。其中晋襄公的夫人穆嬴拉着太子夷皋质问赵盾:“赵大夫,不知道是夷皋哪里做得不对,让你不远千里去秦国接公子雍。”赵盾:“请夫人不要责怪,这也是我们全体一致的想法,可不是臣专横独权私自决定的。”

       把晋襄公安葬后,就要在晋国宗庙中立晋襄公的灵位,赵盾做主持。赵盾面对着文武百官,大声喊道: “先君赏罚分明,所以主天下大事。而狐鞫居,乱臣贼子,在先君尸骨未寒之时,残杀太傅,今日他敢杀阳处父,改日就不说不准要杀谁了,如此无法无天,此人绝不能留。”堂下将士将狐鞫居拿下,推到街市斩首示众。这一举动打草惊蛇,狐射姑怕赵盾已经知道自己的阴谋,半夜驾车出逃翟国,投奔白暾去了。

        翟国这边,翟国君主白暾自从被晋国教训后,不敢打晋国的主意,但翟国本身土地贫瘠,如果不从其他国家那里掠夺,将无法生存。这时白暾盯上了鲁国,派出大将侨如向鲁国进军。话说这侨如身长一丈五尺,能力拔千斤。鲁文公命叔孙得臣带兵抵御来敌。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冻雾漫天。叔孙得臣带兵来到边境,副手富父终甥夜观天象,知道第二会天降大雪。于是在翟军的路上挖出深坑,并用干草泥土覆盖,第二天大雪纷飞,鲁军挖的陷阱被大雪覆盖,根本无法区分陷阱在哪里。翟军想突袭鲁国,没有注意脚下,主将侨如跌入深坑之中。叔孙得臣发起冲锋号,鲁军奋勇杀敌,一举击退翟军。富父终甥手持一枪向侨如刺去,正中侨如咽喉,当场身亡,翟军大败而归。叔孙得臣钩出侨如尸体,奏凯而还。更让叔孙得臣高兴的是,自己的长子出生,为了纪念这次胜利,给自己儿子取名侨如。没过几年,鲁国、齐国、卫国忍不了翟国的侵略,联合起来消灭了翟国,国君白暾自杀身亡。

       狐射姑见翟国待不下去,转而逃向潞国。赵盾见狐射姑狼狈的样子,看在父辈们的颜面上,命臾骈把狐射姑的妻儿送去。臾骈得令,安排事务。这时臾骈的家丁说:“大人难道忘了,那狐射姑当初是怎么对你的。现在赵帅让我们互送狐射姑的妻儿,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把他们全杀了,报仇雪恨。”臾骈:“胡说什么呢,赵帅把这事让我办,那是信得过我,我怎么能趁人之危。况且狐射姑已经出逃,现在什么也不是,我又何必跟他一般计较。”臾骈也说到做到,将狐射姑的妻儿和财物一同送过去。狐射姑见到家人,又得知是臾骈护送的,真后悔当初没有挖掘这个人才。赵盾也通过这件事看出来了臾骈的人品,心里有重用他的意思。

    另一边先蔑和士会的车队到了秦国,向秦康公说明了来意。秦康公知道这是晋国方面要秦国再度交好的信号。秦康公命白乙丙带车四百乘,护送公子雍回国。

       晋襄公夫人穆赢自从从晋襄公的葬礼上回来后,精神恍恍惚惚。每天清晨,都要到朝堂之上,抱着太子夷皋大哭。一边哭一边说着“这才是太子,这才是先君唯一继承人。”日复一日,同情穆赢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指责赵盾的声音多了起来,就连市井小民都在说赵盾的不是。

       赵盾不想惹了众怒,于是和郤缺商榷后,派人去阻止士伯迎接公子雍回国,转而立七岁的太子夷皋即位,史称晋灵公。登基刚办完,边境传来消息,说秦伯派兵护送公子雍已到达黄河西岸。这时赵盾已经明白,和秦国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了。赵盾传令,命上军元帅箕郑父在国保护晋灵公,自己带领中军和下军向秦军出发。

     赵盾带兵到达廑阴时,秦军已经渡过黄河驻扎在令狐。秦军以为晋军是来迎接公子雍回国,所以没有防备。先蔑驾车到晋军大营来见赵盾,赵盾告诉先蔑,太子夷皋已经继位。先蔑怒了:“当初是谁让我去接公子雍的?现在又立太子,这不是把我当猴耍。”赵盾:“你听我解释。”先蔑也不听,直接走出营帐,迎面碰见荀林父。荀林父还想阻拦,先蔑却说:“我受命去秦国接公子回国,那么公子雍就是我的主公,主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安能贪图富贵?”说完,先蔑离开晋营。

         赵盾也没想到造成这种局面,可是事已至此,别无他法。赵盾传令,三更袭击秦军。秦军防备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白乙丙拼尽全力得以逃脱,公子雍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士会二人只好投奔秦国而去。荀林父见二人已经投秦国而去,向赵盾建议应该对待他们如同狐射姑一样,将其妻儿老少送还给他们。赵盾自知是自己的不对,才导致二人如今的下场,同意了请求。就请荀林父派人将其家人送到秦国与先蔑、士会团聚。此次一战,先克部下蒯得贪功冒进,丢失五乘兵车。先克按照军令就要处斩蒯得,不过在众人的求情下,留蒯得一命,但剥夺其所有的田地。蒯得对此处罚很不满意,对先克恨恨不已。 

      此时晋国都城内,箕郑父和士谷、梁益耳向来关系比较好。自从赵盾升为中军元帅,执掌大权后,士谷、梁益耳都丢掉兵权,就连箕郑父都看不下去。这时赵盾出征,命箕郑父镇守都城。箕郑父便和士谷、梁益耳聚在一起,三人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赵盾目中无人,擅政专权。于是三人决定趁赵盾出征,废掉夷皋迎接公子雍为君……

东周列国志四十七——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