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日本的天皇制的历史渊源

引言
日本天皇制度已经存在了将近1400年,是日本政治制度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许现在天皇制与近代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天皇制有所不同,只是“象征天皇制”,但天皇的存在仍然对日本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天皇这个称呼,源自道教、儒教的天皇大帝,在日本方面最早的文字记载是《飞鸟净御原令》,是由第40代天武天皇制定,公元689年颁布的~~
其中三神器被认为是天皇对日本统治正统性的象征,分别是八咫镜(一柄镜子)、天丛云剑(又名“草薙剑”,源于创世神话中素戋呜尊的宝剑,他斩杀八岐大蛇后从其尾部取得)、八尺琼勾玉(又称“八阪琼曲玉”,一枚勾玉)

第一个自称天皇的是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74年改称,而其死后谥号为“天皇大帝”。他也是中国唯一使用天皇称号的皇帝,天皇等同于皇帝,而天皇跟皇帝不同之处在于天皇的宗教性质比较强烈
早期日本小邦林立,约到西元第四、五世纪诸邦形成联盟,首领改称为“大王”

天武天皇时代,遣唐使引入了中华文化,受到同时期自称天皇的唐高宗所影响,日本的领袖选用天皇成为其称谓,而外交场合使用首次“天皇”一词据称是推古天皇时期,但是1868年明治元年后,日本致外国首脑信件、国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使用的都还是皇帝称号,于1936年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后,对外就完全使用天皇称号了

自从6世纪倭国征服本州及九州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也就达到了顶峰,但实际上天皇作为日本实际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政权被权贵门阀把持,有的天皇负气禅让,自称上皇,或者剃发出家,自称法皇······
12世纪以后,日本进入数世纪的武家政权(即军事政权)时代,政府被幕府将军的武家阶层掌控,包括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织田政权、丰臣政权与江户幕府,天皇的政治权力及存在作用被架空长达近千年

1867年明治天皇登基后,江户幕府迫于时局而行将政权交还朝廷,武家统治时代就此结束,天皇重新掌权,在明治天皇与伊藤博文等元老的主导下,日本引进欧陆国家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并在1890年施行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该宪法称天皇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者,大日本帝国的皇帝兼大元帅,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

昭和天皇登基后不久,日本就在臭名昭著的东条英机等军部带领下投入了侵略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事中,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就废除日本天皇制度的问题征求中国领导人蒋介石的意见,蒋介石认为战争的祸首是日本军阀,国体问题可待战后日本人自行决定

二战后,日本被同盟国占领,并在军政统治下建立了议会民主制,虽然同盟国原计划是要废除天皇制度,但为稳定局势,并防范旧建制一旦被完全肃清造成的政治真空,或令苏联有机可乘在日本扶植亲共势力,甚至建立亲苏政权的情况发生,昭和天皇在同盟国占领当局的主导下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是人而非神
但是这个《人间宣言》非常的有趣,大家一定知道麦克阿瑟,自从38岁开始就是一直是将军,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官,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是一个民主而权威的人,在某些方面,它让人联想到明治时代的寡头执政者,但是对于日本,一个习惯与被领导的民族,他非常的受日本人的爱戴,他在日本被尊称“新幕府将军”、“日本的美国皇帝”甚至是神,他的部下半开玩笑地说(这个部下就是西奥多·柯恩,是占领日本的一个重要人物):假如你早晨过早起床的话,你能够看到他在距离盟军总部不远的皇居护城河水面上行走

惩罚战犯,但是裕仁天皇并没有收到处置,关于裕仁天皇,一直是个争议的问题,在1945年6月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77%的美国人要求裕仁天皇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在同一年的9月18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一项共同决议案,宣布裕仁天皇应该以战犯身份受审,像新西兰、澳大利亚、苏联、荷兰、中国的领导人也都认为裕仁天皇应该受审。美国政府对于裕仁天皇的立场难以捉摸,他们不断将裕仁天皇塑造成一个和蔼的形象,美国并不是想真正废除天皇制,即使许多日本人认为裕仁天皇至少应该要逊位,例如小说家石原慎太郎、三岛由纪夫
裕仁天皇伟大救星是麦克阿瑟,他们常常私下见面,他们都厌恶共产主义,所以麦克阿瑟在1946年1月致联席参谋长会议的一份备忘录中提到保留无辜的裕仁天皇,并且还给予了警告宣称一旦不如此将会对占领计划有着极其可怕的结果,最终计划被接受,裕仁天皇幸存了

1945年12月盟军总部拟定《凡人宣言》,1946年元旦由裕仁天皇广播,按照官方说法,这一切都是裕仁天皇本人的意思,但,真的是这样子吗?这非常的可疑,事实上,当裕仁看到草稿时,他对于放弃他的神明家系感到不安,了解到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无论如何他必须都要宣告那个时代的终结

天皇是神,而日本民族比其他民族优秀且注定统治世界————这样的概念是错误的
天皇从此凡人化,此后作为天皇的他必须到全国各地旅行并且和民众见面,这是塑造他那”无害老人“计划的一部分,他穿着宽松的衣服、伯父的形象(至少之后的日本天皇也都是这个形象),好显示出它是一个”有教养、爱好和平“的天皇

近代日本天皇制曾是右翼分子、军国主义者崇拜和利用的政治工具,天皇当然对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有不可退却的责任,所以在战后以日本共产党(1922年成立)为首的政治团体以及一部分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主张废除天皇制,但同时,也有另外一批和他们做完全相反的人,他们主张修改宪法,让天皇再次成为实际的国家元首,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以实现他们所谓”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80年代,日本又兴起”新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想潮流,不久后自民党公布的修宪法案将”天皇“写进了”前言“的部分,随着”修宪“的不断进行,快速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在今后,天皇在日本国家生活中将发挥什么作用值得我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肯尼斯·韩歇尔《日本小史》
张立新 孔繁志《日本概况》
蒋立峰《日本政治概况》
北西允 山田浩《現代日本の政治》
小森洋一《天皇的玉音放送》
网野善彦《重新解读日本历史》
白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