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华为整的黑土地是啥?算力!
文/司马南
孟晚舟这段话信息量很大呀。
“华为将充分发挥在计算、存储、网络、能源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器堆叠模式,以系统架构创新的思路,着力打造AI集群,实现算力、运力、存力的一体化设计,突破算力瓶颈,提供可持续的澎湃算力。”

什么叫服务器堆叠?
服务器堆叠曾经带来了规模效益,为什么现在要改变这条路线呀?
系统架构创新的思路,人人想走,但走起来很难,不是有权威人士批评华为另辟蹊径是自己离群索居吗?
AI集群又是什么意思?算力运力存力一体化设计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我已经用上了华为mate60Pro,但芯片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用了什么技术?华为还没交底呢,人们还在争论呢。从孟晚舟这段话里能够找到一点思路吗?前段时间都说中芯国际中芯国际,华为mate60Pro的芯片到底是不是中芯国际啊?

2023年9月25日是个大日子,那一天注定会有奇迹发生,现在不过是在下毛毛雨吹吹风。
孟晚舟所说的算力,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计算能力么?或者稍稍绕一点儿,是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目标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这依然没有超出我们老百姓日常所理解的范围。

算力是一种能力,今天算力的概念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算力的时代到了。
其标志是:
①算力有望替代热力、电力,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向前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②算力正在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要素。
③国与国的核心竞争力正在聚焦于以计算速度、方法、通信能力、存储能力为代表的算力。
④未来谁掌握先进的算力,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沿用生产力经济学的观点,算力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⑤人工智能发展必须建立在算力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人机交互、智能客服、语音对话、AIGC、智能公文写作、机器人,还是前段时间时髦的元宇宙,ChatGPT等等,要实现商业应用,要落地,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展现神奇的魅力,改变人们的生活,一切有赖于算力的发展。
⑥如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不变,算力就是第一生产力之中的第一生产力。任正非说过,第4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强大算力。

《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中国以总分70分位列全球第二。华为在通信5G方面全球领先,算力方面华为原来的表现并不是最突出的。前边有澜起科技、天孚通信、中兴通讯等,但华为已经在国民中建立了一种形象,华为说到做到,华为没说的,也悄悄地做到了。
截至2022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别看我脑容量跟别人差不多,但是我不理解这些数据的确切含义,我只听懂了工信部的一个数字,截至2023年,中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现在我们正在围绕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算力产业快速发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算力总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算力产业初具规模,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高算力芯片迭代升级,算力应用广泛深入到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中国工信部将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推进算力高效协同联动,加强研发投入,支持各领域产业合作。
华为站位高,起点高,眼界开阔,实力强大。上来就要改变传统的服务器堆叠模式,不满足全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这样的成绩,而要以华为擅长的以系统架构创新的思路,着力打造AI集群。

在这儿,我愿意说说我的一个体会,我去华为体验店转了一圈,那人家带着我坐了一圈儿华为汽车。车是别人造的,但是其中的神经系统是华为的。车在北京闹市区开,然后又上高速路开,这车最大特点就是省事儿。
我专门做了一组节目,编辑完成以后放给大家看,我就跟您现在举一个例子吧,告诉您这车多省事儿。不是堵车,车位被占满了找车位难吗?越着急越找不着车位。用了华为这个系统,简单得很,你关门走人,上去跟朋友吃饭,推杯换盏,车自个儿找车位,自个儿泊车进去。比你眼神儿好,比你精细,比你准确到了位。你要是女司机,挪车费劲,倒车费劲,你关门走人,车自己一切可以搞定。
凭啥?
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