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3.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2023-05-14 16:51 作者:铁山望江一闲人  | 我要投稿

原文

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已下痿软瘫,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清燥汤主之。

 

白话

夏历六七月的时候,正是脾土所主的湿令季节,湿气郁结则化热,从五行的生克方面来讲,心火生脾土为子母关系,若湿郁化热则是“子令母实”的表现。湿与热交结在一-起,常损伤大肠的传导功能,使热结滞在肠间,因而要用寒凉药物来清涤大肠的热结。大肠有了病变,必会影响到其相表里的燥金肺脏,肺金受到湿热之邪熏蒸,不能肃降下行,而肺金与肾水也是母子关系,母病及子,就会新绝肾水资生的源泉,上源绝则肾水亏虚,肾主骨生髓,骨不坚,髓不充,则痿软厥逆病证发作,出现腰以下痿软像瘫痪一样不能行动;或者走起路来两足不能正立,而是歪歪斜斜的,应当用清燥汤治疗。

 

原文

清燥汤

黄连去须                 酒黄檗

柴胡已上各一分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炙甘草                   猪苓

曲已上各二分             人参

白茯苓                   升麻已上各三分

橘皮                     白术

泽泻已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

黄芪一钱五分             五味子九枚

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白话

清燥汤是针对肺金病变而设。金者,水之母也;气者,水之源也,今燥金受湿热之邪侵害,故用黄芪补元气而益肺金;二术、参、苓、甘、橘、神曲,健脾燥湿,理气和胃,以运动脾土,土者金之母也;麦冬、五味保肺以生津;当归、生地滋阴而养血;黄连、黄柏燥湿又清热;再以升麻,柴胡升清,猪苓、泽泻降浊,使湿热从小便出而肺金清肃。水出有源,肾水不绝,痿证自除。

 

原文

升阳汤

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腹中鸣,小便黄。

柴胡                            益智仁

当归身                          橘皮已上各三分

升麻六分                        甘草二钱

黄芪三钱                        红花少许

上㕮咀,分作二服,每服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

 

白话

升阳汤治疗大便一日三至四次,稀薄不成形,每次量不多,或有时泻下稀水样便,腹内肠鸣,因水样使排出多,所以见小便色黄而短少。升阳汤中重用黄芪合甘草补中益气、鼓舞胃阳;佐柴胡、升麻使清阳上升;陈皮、益智仁导滞降浊,健胃止泻;当归、红花活血通滞,全方治腹泻重在升清通滞,故名“升阳汤”。

 

原文

升阳除湿汤

【原文】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甘草                        大麦蘖面如胃寒肠鸣者加

陈皮                        猪苓已上各三分

泽泻                        益智仁

半夏                        防风

神曲                        升麻

柴胡                        羌活已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

上㕮咀,作一服,水三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

 

白话

升阳除湿汤主治脾置虚弱,不想吃饭及喝水、腹账腹痛,肠中时鸣,每日泄泻无数次,小便短黄,四肢困乏无力。

方中用升麻、柴胡升发清阳、猪茶、泽泻淡渗利尿使湿从小便出,羌活、防风、苍术祛风胜湿以取湿从汗出,陈皮、半夏理牌化湿,神曲、麦芽消滞和中;泄泻无度,乃胃中阳气下陷,不能固护,故用益智仁固涩止泻,姜、枣、甘草温中和胃,共奏升阳除湿止泻之功。

 

原文

益胃汤

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黄芪                        甘草

半夏已上各二分              黄芩

柴胡                        人参

益智仁                      白术已上各三分

当归梢                      陈皮

升麻已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饮食失节、生冷、硬物,酒,湿面。

 

白话

益胃汤主治头部昏闷,劳累活动后头还感到微痛,不喜欢进食,没有食欲,四肢困倦,烦躁有热,气短唾液少,口中无味,腹内肠鸣,大便稍稀而色黄,全身乏困嗜睡,口干但还不喜欢喝凉食冷的。

此方系补中益气汤加味而来,方中参、芪、甘草甘温以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清阳之气,清升而浊阴下降。陈皮、半夏理气和中降浊: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和血养阴,取其补阳而兼和阴之意,黄芩清上焦虚火,益智仁温中止泻。全方煎成于饭前热服,服药期中应忌暴饮暴食及生冷硬滞难消化之物。

 

原文

生姜和中汤

治贪不下,口于虚渴,四肢困倦。

生甘草                   炙甘草已上各一分

酒黄芩                   柴胡

橘皮已上各二分           升麻三分

人参                     葛根

藁本                     白术已上各五分

羌活七分                 苍术一钱

生黄芩二钱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劈开,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食前。

 

白话

生姜和中汤治疗食欲不振,食物进入口中但不愿咽下去,口虽然感到干也不想喝水,四肢沉重困倦,懒于活动。

方中人参、二术、炙甘草健脾燥湿,补中益气为君;升麻、柴胡、葛根助清阳上行,使津液得以滋生输布;橘皮、生黄芩导湿浊下降为臣;羌活、藁本以祛风胜湿;酒黄芩、生甘草清上焦虚渴而为佐药;后用姜、枣调营和卫,健脾和中。全方具健脾益气,除湿和中之功效,故取名为“生姜和中汤”。

 

原文

强胃汤

治因饮食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口淡无味,遇夏虽热而恶寒,常如饱,不喜食冷物。

黄糪                         甘草已上各五分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陈皮已上各一钱

生姜                         曲已上各一钱五分

草豆蔻二钱                   半夏

人参已上各三钱               黄芪一两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白话

强胃汤治疗因饮食不节、饥饱无时及劳役过度而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退,出现胸胁胀闷,胃腹痞满,气短懒言等症。春生、夏长,皆从胃出,由于脾胃虚弱,到了春天,胃阳当升不升,口中津少而口淡无味;到了夏天,胃中的阳气当长不长,时令虽热,卫阳之气不足故反觉恶寒。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因此腹中经常感觉饱胀不消,还不喜欢吃生冷食物,若勉强进食,就会引起腹痛泄泻等病变。

方中重用黄芪,配人参、甘草以补中益气为首;升麻、柴胡升发清阳:半夏、生姜温胃化浊以治胸腹满闷;神曲、草蔻健脾燥湿,温中导滞:当归和血养阴,陈皮理气开胃、方中诸药偏温,配黄柏少许以降阴火纠其偏,方名“强胃汤”,取其增强胃的功能作用为治本之意。

 

原文

温胃汤

专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人参                         甘草

益智仁                       缩砂仁

厚补已上各二分               白豆蔻

干生姜                       泽泻

姜黄已上各三分               黄芪

陈皮已上各七分

上件为极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温服,食前。

 

白话

温胃汤专治因患病后服寒凉药过多,伤损了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弱,寒自中生,胃脘作痛。

方中人参、黄芪、甘草温补中气而扶正;干姜、厚朴、白蔻、砂仁温胃散寒,化湿健脾;姜黄性温气香,行气而止痛,益智仁、泽泻、陈皮降浊以宽中。全方用药均为温胃散寒而设、药研极细,便于吸收,饭前服下,便胃中寒气散,湿气化,中气生,清气上而脾胃功能恢复。

 

原文

和中丸

人参                      干生姜

橘红已上各一钱            干木瓜二钱

炙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不进饮食,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服。

 

白话

和中丸的主治病证未列,但从方测证,当为益气健脾,和胃调中之剂,与古方“和胃饮”组成近似(陈皮、厚杯各一钱五分,干姜炮一二钱,炙甘草一钱)。方中用人参治脾倦不思食;干姜温胃祛寒湿而止呕;陈皮辛温理气,行痰而消痞满;胃寒则呕,湿盛则泻,用木瓜和脾化湿,养胃生津而治疗吐泻转筋;甘草为中州之主药,能补能和,方名“和中”,蒸饼做成丸,实为治疗脾胃有混,痰饮痞满,呕吐泄泻,宿食不消的善后处方,以供较长时间服用。

 

原文

蕾香安胃散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藿香                          丁香

人参已上各二钱五分            橘皮五钱

上件四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一片,同煎至七分,和渣冷服,食前。

 

白话

藿香安胃散治疗脾曾虚弱,外感风寒,不想进饮食,少进一点食后,呕吐出来仍是未消化的食物。

方中用霍香醒脾和胃,化湿治表;人参益气补脾胃之虚,丁香合生姜温中降逆,止呕散胃寒;重用橘皮理气和中消滞疏里。药研极细,每服二钱,便于吸收,煎成冷服,取《内经》的“寒因寒用”之法。

 

原文

异功散

治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橘皮已上各五分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先用数服,以正其气。

 

白话

异功散系宋代钱仲阳所制的方剂,用于调理小儿脾胃病证,东垣选用治疗牌胃虚弱,胃内寒凉,腹中肠鸣,阵阵作痛,大便泄泻,不能自控,且不想吃东西。

方中参、术、苓、草为四君子汤,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加陈皮叫异功散,使补而不滞,且有助脾胃的健运功能,研成粗末,無服五钱,美枣同用,既补脾胃,又和营卫,先用数剂补充正气,气足脾运健旺则诸症可消。

 

 


13.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