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房填充物行业市场需求及市场竞争态势分析:向可降解聚合物方面发展

乳房填充物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为异体组织,如硅胶假体和扩张器;另一类为自体组织,如各种肌皮瓣。乳房由结缔组织、产生乳汁的乳腺与乳管和脂肪组织组成,结缔组织、乳腺与乳管构成乳房的支架,而脂肪构成了乳房的主体。在乳房组织的后方是胸大肌。随着整形医学的发展,追求丰满健美的乳房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目标。此外,乳腺癌是女性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切除术后造成的乳房缺失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借助各种方法来增高、增大乳房的体积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宣传的隆乳的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法、注射法和手术法三大类。一般来讲,个人隆乳多用非手术法,美容院多用非手术法或注射法,而医院多采用手术法来达到隆乳的目的。
乳房填充物两大类介绍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近几年,我国乳房填充物市场需求量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乳房填充物市场规模50.68亿元,同比2019年的43.72亿元增长了15.92%;2021年我国乳房填充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8亿元左右。
2015-2021年中国乳房填充物市场规模走势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目前,国内乳房乳房填充物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行业企业主要有上海东月医疗保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市万和整形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康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威宁整形制品有限公司等。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的乳房填充物品牌介绍如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目前,高分子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入性用品,因为与钛等金属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质量轻,价格也低廉。同时,整个乳房填充物行业很快将向可降解聚合物方面发展。
现在,乳房填充物的设计已经不再是工厂化、批量化的大规模生产模式,而是根据每位客户的不同个体差异情况,在术前通过计算机模拟及三维重建技术,设计出个性化人工假体,并通过计算机的精确计算,调整假体植入后的力学平衡点,最后运用3D打印技术将假体快速成型。这种个性化人工假体不仅具有更佳的整体美观性,而且可以维持生物力学上的平衡性与稳定性,避免了假体的脱出、移位,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今后很长时间内乳房美容领域的发展方向。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2-2028年中国乳房填充物市场深度调查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