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史:论中间商对北美殖民地的压榨历史-乙
贸易史:论中间商对北美殖民地的压榨历史-乙;
古希腊人在马赛殖民的利益之一,为的是兑换高卢部落的动物毛皮;
他们在西西里殖民的利益之一,是岛屿上高产的麦子。
希腊人的权力机构是松散的,所以,他们的中间商如果不辞劳苦,往往能够赢得利益。
在海运的贸易中,中间商,除了第一次运输纺织品、陶器卖给殖民地港人的利益,
归途中顺便携带尽可能多的奴隶、矿物,
我们知道,这是三岛希腊比较缺乏的物资。
古希腊人的海运中间商在出程的时候装载着风险投资,在归程就带来了罪恶;
他们虽然发达了,但是让公海上的贸易渲染出一种邪恶的风气。
到了英帝国一位任性的国王时期(乔治三世),北美殖民地逐渐地成为王室敛财的贸易区。
用日甚一日形容比较恰当。
王室对北美的聚敛依靠殖民地军队的压制和中间商、商业代理人的垄断。
中间商主要依靠海运。
基本的生产原料(比如烟草、棉花)被以极低的价格运输到欧洲和欧洲的代工厂地区,
进行工业化的加工,生产出工业半成品和纺织品,然后贩卖到殖民地国家。
而归程的货轮则给殖民地带去衣服、茶叶、书籍等垄断性的商品。
当时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历史故事《赵氏孤儿》在法国畅销,并拍成话剧在剧场火爆;
但是北美的老百姓却需要等待一个月到两个月的船期才能等来这本书,
想欣赏流行的文艺作品,就得对中间商低声下气,结果等来的是粗制劣造的小书。
海岸线数千里,本地连像样的剧院也很少。
演出时下的剧本,这演员还要聘请欧洲的,请他们来还不一定肯呢。
这样看来,如果不花费重金,北美殖民地的人无法和欧洲在文艺生活上同时代、享有平等地位。
而他们微薄的来自农业、矿产的收入,不允许他们有这样的生活,
就连大地主也是这样。
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流去改良他们购买的大宗土地。
北美殖民地的百姓无法享受一样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这样可以用别的娱乐来取代的话,(比如玩枪,种几朵花,或者去林子里看野鹿溜达。)
那么穿衣服也不能自主:
欧洲流行啥款式,北美殖民地的人就穿啥。
当然咯,是中间商带来的二手货,或者在欧洲卖得不好的残次品,
往往是北美人的选项。(是必选项,因为没得选)
这样,就连爱美的人也不得不选择那种又low
又傻的款式,也许这些款式早就落伍了时尚界五年,可谁叫你们是殖民地的人呢?
也许中间商认为:“殖民地的人只配穿搭二流货色。”
即便这样稳定地提供着原材料、充当纺织品的倾销地,皇室尤不满足。
伦敦颁布禁令:禁止北美人开垦俄勒岗以西的土地,并规定新的税种。
在新一轮的税种确认增加之后,殖民地的人民已经不能忍受了。
这样,生产资料的压制、流行文化的拖沓、衣服和纺织品的制约,
中间商利用海运,在英皇室的撑腰下,全面地垄断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生产资料,成为伦敦压榨北美的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