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旧闻】给英雄一次“真”的机会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5:5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给英雄一次“真”的机会(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图片说明:有点草莽气的“李云龙”塑造了不一样的英雄形象 2005年9月,和《大长今》几乎同时播出的国产军旅剧《亮剑》,在央视一套播出后,一直处于热播状态,最终拿到了全国收视率第一的成绩。在碟片市场上,《亮剑》全国销量过5万套,并长期在碟市租售排行榜名列第一。10月初,《亮剑》在重庆卫视、天津卫视、上海卫视等卫星电视台第二轮播出时,收视率照样名列前茅。10月21日起,央视8套又在下午档重播《亮剑》……每一次“亮剑”,《亮剑》都赢得极大的关注度。到底《亮剑》为什么这么火 ?《亮剑》改变了我们哪些观念?特别提醒《亮剑》目前正在央视八套每日下午档重播今日16:48播出13、14集男儿本色令人眼前一亮 导演张前表示不再高大全的军人形象更真实导演说 《亮剑》火了,除了让观众记住了“李云龙”李幼斌、“赵刚”何政军,曾执导过《和平年代》的导演张前,因该剧又在影视圈名声大噪。张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亮剑》亮出了男儿英雄本色,亮出了时代缺少的亮剑精神。真实亮出男儿英雄本色 对《亮剑》为什么这么火,导演张前认为是《亮剑》亮出了很多让观众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李云龙,不再是以前那种高大全的形象,基本上艺术而真实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军人形象。他身上带有匪气,性情暴烈,甚至爱说粗话,但这是观众最觉得亲切的,因为真实的东西最有力量,英雄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李云龙爱打仗、不怕牺牲,这本身也是男儿英雄本色。他们小毛病一大堆,却生动、有趣,干起正事干净利落,执著、智慧让人敬佩。这样的英雄在当下很缺乏,这符合中国人对英雄的传统审美。”张前认为,李云龙的出现打破了英雄脸谱化的窠臼,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印证了观众对英雄人物的想像。所以观众深刻地记住了李云龙。亮剑精神让人热血沸腾 “剧中李云龙领导的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这就是让人震撼的男子汉精神、中国军人精神!听李云龙每次说出亮剑精神,很多人都可能热血沸腾,为之激动为之鼓掌。”导演张前说,在拍摄《亮剑》之前他并没有看《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历史的天空》,他认为,某种程度上不“借鉴”同行经验可以保证自己创作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亮剑》能获好评其实是切对了时代的脉,时代需要理想,需要李云龙这样的英雄,《亮剑》正好赶上了趟。“与过去坚持一个理想的时代不同,现在价值观多元,但越来越多的人却感到理想的迷茫,所以像李云龙那样简单执著的人就让人感动。”李幼斌身上有李云龙气质 《亮剑》火了,很多观众都会追问李云龙有没有原型?为何会选择李幼斌出演李云龙?张前说,其实李云龙是虚构的,没有原型。而在《亮剑》之前,他和李幼斌并不认识,自己是看了李幼斌的一些作品后才决定起用他。“李幼斌身上确实有李云龙的很多气质,比如亦正亦邪,所以他的表演显得很真实。”对于网上有评论说李幼斌演李云龙再现的是一个兵痞的形象,张前对此表示有观众的关注就很满意了,“作为导演我不必去发表支持或反对的观点”。不过,张前对有人质疑“《亮剑》不打仗就不好看了”表示认同,“动的肯定要比静的好看,但只要认真看下去,我相信观众也会喜欢李云龙在和平年代的戏。”另类英雄更扯人眼球 李幼斌幕后解读荧屏英雄李云龙主演说剧本好李云龙简单而真实 “这是我拍电视剧以来看到的最好的小说和剧本。”《亮剑》男主角李云龙的扮演者、著名演员李幼斌多次这样说。李幼斌说,每一次看剧本,他都被人物和故事深深打动,“我以前也没见过把人物写得这么淋漓尽致的剧本,优点、缺点全都一目了然。李云龙是一个比较糙的那种人。开始我不太习惯,总觉得有一些距离,但是后来演着演着,慢慢地就找到人物的感觉了。其实对李云龙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简单。那个时候的人表达方式很简单,不像现在假模假样的。我个人非常敬佩那个年代的军人。” 李幼斌说,以前的军人角色多少有点失真,都是板着演的,但李云龙很贴近生活,爱说粗话但很聪明,是观众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军人形象。李幼斌表示,一切功劳并不在他,而是剧本太优秀了。角色棒军人形象大有突破 《激情燃烧的岁月》火了,观众记住了成天大嗓门的石光荣;《历史的天空》火了,姜大牙这个浑身“毛病”的另类英雄成了办公室的谈资;《亮剑》火了,狡猾、好斗、爱骂人、不修边幅的团长李云龙,又一次让观众从荧屏硝烟中找到了兴奋点。 同为受人关注的军人戏,与《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相比,李幼斌觉得没什么可比性。“《激情燃烧的岁月》主要反映石光荣的家庭生活,《历史的天空》反映了姜大牙的个人成长。李云龙在作战中所表现出的一些计谋和狡黠是姜大牙、石光荣都没有的。其实在这三部戏里,《亮剑》的战争戏是最多的,有些观众说看了这些战争场面非常过瘾,而它的战争场面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很好地和人物结合,尽量真实地还原历史。” 李幼斌说,《亮剑》比以往同类题材的军人戏更往前走了一步,“和那两部军人戏相比,当然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李云龙喜欢用脏话骂人,打仗不服从命令,有人说是姜大牙的翻版。其实在抗日战争中参加军队的,大部分都是这样,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很难要求一个人完全脱离草莽气。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草莽英雄,江湖气很重,但这却是最真实的。”虽然这种“突破”引发了观众的两派争论,一方认为这种表现是真实的、鲜明的,另一方则认为它破坏了军人形象。但李幼斌觉得观众不论持什么观点,都是出于对《亮剑》的关心。演得苦激情演绎演到头疼 李幼斌此次出演李云龙,被圈内外普遍认为改变了其一向具有的儒雅气质,对他的戏路是一大突破,但他却谦虚地认为功劳在剧本,“人物在创作时丰满了,演起来自然生动鲜活,这与演员本身没多大关系。” 李幼斌说,他刚拿到剧本时就觉得李云龙戏份大,但拍摄也一定很艰苦,担心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吃不消,甚至还因此差点推掉《亮剑》。据该剧宣传萧女士介绍,整部戏都在冬天拍摄,基本上又是室外戏,甚至有时温度只有零下20摄氏度。李幼斌回忆称,每天拍完戏连脑袋都疼,不光是因为老要扯着嗓子去喊,还因为自己塑造的这个人物太有激情。由于剧本写得淋漓尽致,演员演起来自然也很过瘾,李幼斌说演一个有点匪气又狡黠甚至是桀骜不驯的李云龙,只有将真实的感情流露出来,他认为也只有往真实上演,才会越真越好。虽然演戏很苦,但李幼斌仍然充满激情,他说,就像剧中对“亮剑”的解释: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明知道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道是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就叫亮剑精神。军人精神启迪现实生活 何政军父子三人畅谈剧情与真实生活的异同军人说对话嘉宾一 何绍宽 88岁,演员何政军的父亲,1934年2月参加红四方面军。抗战期间担任129师师长刘伯承卫士。随营学校毕业后担任129师385旅正、副指导员,特务队长、连长等。参加了百团大战、反“五一大扫荡”等战役。解放后,曾担任副团长、师后勤部部长、政委。对话嘉宾二何京军 何政军的大哥,退伍军人。对话嘉宾三 何政军 著名演员,在剧中扮演男二号政委赵刚。“总的来说比较真实” 记者:《亮剑》播出后,有人说写得很真实,有人说歪曲了八路军的形象。何老参加过抗日战役,还和剧中的李云龙都在129师待过。《亮剑》到底写得是否真实? 何绍宽:总的来说比较真实,大方向也是对的。 记者:能不能详细谈谈。 何绍宽:比如电视里那个团长(李云龙)五大三粗的,没什么文化,这些基本上真实。的确在那个年代的八路军军官中,这种人多得很,因为他们好多都出身农村。 记者:你们当时有李云龙这类性格鲜明还很霸气的团长吗? 何绍宽:这个团长勇敢而胆大,我很欣赏他,但是团长想揍人就揍人,那不行。我们那时的团长对手下士兵都很客气的。 记者:那时的枪支会不会从敌人手中夺? 何绍宽:由于战争消耗比较大,所以我们多数时候也像李云龙那样经常抢敌人的武器。 记者: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东西会像电视里那样交一半留一半吗? 何绍宽:枪支一般不上交,但像表啊、吃的什么东西会归公。而服装基本上都是发的。 记者:我感觉电视剧比较突出李云龙的个人英雄主义,那时的八路军有这种个人英雄吗? 何绍宽:这种个人英雄应该不少。 记者:那时的军人都像李云龙那样,不愿意在战争年代娶媳妇? 何绍宽:差不多。我们那时不想找对象,是怕女人成寡妇。“赵刚和我父亲很像” 记者:当初为什么接演《亮剑》演军人? 何政军: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对军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赵刚这个角色正好是父辈那个年代的人物,恰巧我父亲当年和我演的赵刚同在129师,演这个角色就是向父亲献礼。 记者:你怎么评价赵刚这个角色? 何政军:赵刚不是很爱说话,办事要三思而后行,这些性格和当年我的父亲非常像,父亲可比赵刚帅多了!他是个有知识的军人,为人很随和,处事很有原则,但不教条。 记者:对政军表演满意吗?可以打多少分? 何绍宽:我觉得还不错,可以打八九十分吧。 记者:那时的政委是剧中这样的吗? 何绍宽:政委比较沉着,考虑问题比较全面,政军演得还是像。但是体现政委对团长的制约方面显得不够。 记者:看了《亮剑》有什么收获? 何京军:这部剧把军人的果敢、率真、服从等特性艺术地展示了出来。同时也给人以启迪:就是男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生活。因为男人应该具备的东西在逐渐消失,比如豁达、负责,但是现在很多男人越来越现实,很拜金、目光短浅、拘泥于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