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入选项目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文博硕士考研资讯
资讯
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入选项目负责人就考古新发现做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点评,并面向公众进行全程直播。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了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
1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弥陀村汉江北岸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上。1989年调查发现了一枚人类头骨化石,以后数次发掘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出土了一具人类头骨、一批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头骨化石的原始性状明显,属于直立人。石制品多用锤击法直接剥片,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和大尖状器三类,多用砾石加工而成。动物化石多为古老性物种。遗址年代为距今约93.6万年。
2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村南,面积15万平方米。是近年冀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面积较大、具有重要价值的包含旧新过渡时期遗存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发掘房址40余座,出土陶、石、骨、贝、角类遗物820件。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距今约10400-6400年,文化遗存可划分为五组。五组遗存尤其以第一、二组最为重要。第一、二组遗存,无论从房址结构,还是出土陶器、石器特征方面,都体现出了连续发展的过程,是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定居村落。
3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

南佐遗址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南佐行政村王嘴自然社,是一个大型聚落遗址,属仰韶文化晚期,距今 5000 年左右。200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对南佐遗址展开面积1000平方米的发掘,通过发掘,发现了主次分明的“宫殿区”和大型宫殿式建筑。“宫殿区”遗存整体属仰韶文化晚期至庙底沟二期早段。大型宫殿式建筑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
经过初步调查和勘探,在遗址的东、南、北面还找到了“外环壕”,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遗址核心区由9座大型夯土台(简称“九台”)围绕,约30万平方米。“九台”和宫殿式建筑的庞大体量、台外壕沟和夯护设施之巨大规模,都是前所未见。宫殿区东部F2堆积中出土大量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等,以及大量水稻遗存,显示了当时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
该遗址的大型殿堂式建筑,是继秦安大地湾、礼县高寺头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大型房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晚期西北地区人类社会形态及其文明孕育过程和性质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发现的大量炭化粮食(稻、粟、稷等),对研究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农作物种植与分布交流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

结合早期工作成果,2021年起,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开展了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两年的时间确认了围绕王陵区东、西二区的二条围沟为陵园的隍壕,同时在王陵区东南方向半扇形空白区域发现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西周遗址,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2022年,考古队分别在商王陵公园墙西南角外、商王陵公园内和商王陵公园内东墙外选4个地点发掘,发掘所见遗存包括商代晚期、西周、东汉、宋元等时期。其中,商代晚期有围沟2个、祭祀坑14座;西周时期的房址3座、墓葬2座、灰坑109个。
5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滇池东南岸,东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遗址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一直被当作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从2014年开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滇池东南岸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分片区逐年进行考古普探,普探面积达150平方千米。勘探发现地下堆积表现为众多的“水域-台地”相间分布,具有初步城市功能的空间架构格局。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以来,出土了大量封泥、简牍,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6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址

苏峪口瓷窑遗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为一处西夏时期精细白瓷手工业生产遗址。苏峪口瓷窑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发现窑炉13处,外围的山坡上还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作坊遗迹两窑炉共用,以煤为燃料,有储泥池、辘轳坑、釉料缸、存贮间等。窑具以直筒型瓷质匣钵为主,烧制时均用匣钵正烧,匣钵之间用釉封口。瓷器产品主要为精细白瓷,以碗、盘、盏、碟等日用器为主,另有花口瓶、执壶等大型器物及建筑材料等。遗址内发现了多件“官”字款匣钵,可推断为具有西夏“官窑”的性质。苏峪口瓷窑遗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窑业类型,首次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区发现大规模用釉封匣钵口的装烧技术,首次在西北地区发现在瓷胎、瓷釉和匣钵中大量使用石英的制瓷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烧造的空白,复杂的窑业面貌也反映了当时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历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