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史|苏联是当之无愧的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三)——不成熟的反攻(1941—1942冬)

2023-05-13 14:14 作者:lwn名字不好起  | 我要投稿

1941年12月初的形势

  1941年12月初,法西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各条战线的进攻均陷于停顿:在西北方向,北方集团军群在提赫文地域受阻,无法突向斯维尔河同芬兰军队会合;在主要突击方向——正西方向,12月5日,中央集团军群在环绕莫斯科周围200英里的半圆形阵地前完全停止;在西南方向上,由于红军的坚决反攻,南方集团军群被迫后退到米乌斯河西岸。 德军的战略预备队已然消耗殆尽,无力继续进攻。实施战斗行动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到了苏联红军手中。

  在莫斯科方向,中央集团军群损失尤其严重。朱可夫后来提到:

  德军最后一次进攻是在11月15—16日开始的。这次进攻开始前,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至纳拉河的主要方向上的左翼,德军有25—27个师,其中约有18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但在战斗过程中,他们的力量已发挥到最大限度。当他们临近运河,临近克留科沃时就已经清楚,他们没有预料到,他们已经精疲力竭,力量用尽了,但预备队连一个师也没有。到12月3—4日,每个师大约只剩下30—35辆坦克,而原有300辆坦克,即只剩下1/10。为了取得胜利,他们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第二梯队尚须有10—12个师,即一开始要有40个师,而不是27个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能突破莫斯科。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已经用尽了全部力量,因为他们没估计我军的抵抗力量。

  后来从文件中了解到,就在我们发起进攻的那天夜间,布劳希奇已经下达了退过纳拉河的命令,这就是说,他已经懂得,他们只能退却,别的出路是没有的。

转引自【苏】西蒙诺夫:《我这代人的见证——关于斯大林的思考》,1992年中文版,第270—271页

  1941年12月1日,由于欧洲其他战场和非洲战场并没有发生重大战事,分布在战场上的纳粹德军大部分作战力量仍然留驻苏联:

【苏】安德罗尼科夫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4卷,第471页(另外,《巨人的碰撞》一书认为12月1日东线德军为270万人,芬兰境内德军6.7万人)

  另外,德国的仆从国仍有34.5个师在苏联作战:芬兰20个师,罗马尼亚5.5个师,匈牙利3个师,意大利3个师,斯洛伐克2个师,西班牙1个师,共71.6万人(《巨人的碰撞》一书认为12月1日共有59.7万人,其中芬兰45万,罗马尼亚5.5万,意大利5.8万,西班牙1.8万,斯洛伐克1.6万);拥有6350门火炮和迫击炮、290辆坦克、约790架作战飞机。

  与德军相比,苏联红军虽然遭受了严重损失,但其力量远远没有被摧毁,甚至还更加强大了。12月1日,苏联红军陆军和空军分布情况如下:

同上,第472页(《巨人的碰撞》一书列出的红军12月1日的一线兵力为419.7万)

  与垂头丧气的德军官兵不同,红军指战员们个个士气高昂。他们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反攻。

反攻准备

  早在1941年11月上旬,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就已经着手准备反攻,在将新锐部队投入前线的同时,尽力在莫斯科积累预备队。最高统帅斯大林向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强调:这些兵力是我们“向前跃进”所必需的,把他们用于防御战斗是不适当的。他要求预备队的准备要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11月下半月,各预备队集团军开始进入即将进行作战的地带。

  11月底,最高统帅部预定在西方方向上实施主要突击,以粉碎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坚决改变苏军的处境。同时还规定在提赫文和罗斯托夫附近继续展开进攻。

  即将参加反攻的部队有: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右翼部队,以及莫斯科防区的航空兵,防空军歼击航空兵第6军,最高统帅部的两个预备队空军大队和远程轰炸航空兵。

  此次反攻的目的是:西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左翼部队和西南方面军右翼部队协同动作,在同一时间实施突击,以粉碎在莫斯科以北和以南作战的敌突击集团。以上任务主要由朱可夫指挥的西方面军来担负,为此,最高统帅部大力加强西方面军:11月底至12月初,最高统帅部将其预备队中的第10集团军(8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1个步兵旅、2个坦克旅、4个坦克营和11个滑雪营)转隶西方面军。此外,西方面军还得到9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8个步兵旅、6个坦克旅,以及大量的特种部队。集中在莫斯科地域的全部航空兵有80%被派往西方面军地带。

  加里宁方面军(辖第22、29、31集团军,司令员为科涅夫)的作战任务是:至迟不超过12月5日作好准备,向米库林诺—戈罗季谢和土尔吉诺沃方向的敌克林集团的后方实施突击,并与西方面军右翼部队协同,歼灭克林集团。该方面军的正面宽度为250公里,拥有1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旅、2个坦克营,共10万人、980门火炮、67辆坦克、13架俯冲轰炸机、18架伊尔-2、52架战斗机。

  西方面军(辖第30、突击第1、20、16、5、33、43、49、50、10集团军和别洛夫的快速集群,司令员为朱可夫)的作战任务是:向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伊斯特拉方向实施突击,粉碎右翼的敌主要集团。向乌兹洛瓦亚和博戈罗季茨克实施突击,楔入德军古德里安集群的翼侧和后方,粉碎方面军左翼之敌。该方面军的正面宽度为600公里,拥有48个步兵师(另有3个正在后方组建)、3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坦克师(其中2个没有坦克)、15个骑兵师(其中12个新组建的师每师只有3400人)、18个步兵旅、15个坦克旅和1个伞兵军,共55.88万人、4348门火炮、624辆坦克(其中439辆是旧式T-26坦克)、199架飞机。

  西南方面军右翼(辖第3、13集团军和方面军战役集群,司令员为铁木辛哥)的作战任务是:粉碎叶列茨的德军集团,在奥尔洛夫方向上发展进攻,协同西方面军的左翼部队完成其面临的任务。该集团军右翼拥有1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6个骑兵师、1个步兵旅、2个坦克旅、1个摩托车团,共6万人、388门火炮、约30辆坦克、79架飞机。

  为实施此次反攻,最高统帅部投入了预备队和莫斯科方向上的全部航空兵。航空兵的任务是:以积极行动支援陆军,保持已夺得的制空权,掩护莫斯科不受敌人的空袭,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进行不间断地空中侦察。

  此次反攻将在极其宽大的正面上进行:仅西方面军的作战地带就长达600公里,各集团军进攻地带的宽度分别为20—80公里不等,甚至更宽。这样一来,红军的战役密度就显得捉襟见肘:一个步兵师要占据5—14公里;炮兵的平均密度为每公里正面14—27门火炮和迫击炮,仅在主要突击地段的个别集团军中(第16和第31集团军)每公里才达到37—52门炮;坦克的平均密度每公里正面只有0.5—2辆,仅在第16集团军的地带才达到6辆多一点。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双方的兵力兵器对比如下:

《巨人的碰撞》,2020年中文版,第416—417页

  由此可见,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除少数地段以外,红军的兵力和兵器对德军并不占很大优势,有的甚至还占劣势。这一缺陷将通过出敌不意发动反攻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弥补。

  为了实施这次反攻,红军集结了102.17万兵力(苏联官史认为有110万),拥有7652门火炮和迫击炮,774辆坦克(其中222辆中、重型),1100架飞机(47.5%为新式)。而对面的中央集团军群及其空军仍有170.8万人,拥有约1.3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在总的实力方面,莫斯科方向的红军并不占优势。不过,该方向德军兵力中仅有24万人可以参战,火炮和迫击炮仅有5350门可用,坦克中仅有600辆可用;而对面红军兵力中则有38.8万人可以作战,火炮和迫击炮中有5635门可用,坦克中只有500辆可用。

  在制定反击计划的过程中,最高统帅部注意到了敌中央集团军群的致命弱点:其兵力部署在1000公里的正面上,翼侧各突击集团相距200公里,甚至更远,处境极为不利。敌北部集团的左翼和后方处于加里宁方面军的威胁之下,而南部集团则处在西方面军左翼和西南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的包围之中。根据这一情况,最高统帅部将突击集团和基本技术兵器集中在中央集团军群的翼侧。

  为准备此次反攻,最高统帅部十分重视机动弹药、燃料、粮食的储备。到转入反攻时,炮弹和迫击炮弹的储备量达到2个弹药基数以上。三个方面军均有2.5个以上的油料基数(高辛烷值汽油不计)和平均5.5个日份的粮食。

  在医疗保障方面,红军也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反攻开始前,靠近前线的军医院腾出床位,把原有伤员撤往后方。仅莫斯科的一些医院就准备了2.5万个床位,以便接收伤员。在莫斯科防御战开始前,西方面军仅有4.49万个编制床位,而截至12月4日,该方面军已有10万以上的床位。莫斯科近郊的城镇和乡村给予军队不少帮助,它们拿出自己所有的物资来为伤员服务。

  莫斯科人民大力支援红军的反攻作战,11月,国防委员会作出决定,组织首都一些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武器生产。截至11月底,670个当地的工业企业中,有654个从事弹药、武器和军事装备的生产。许多工厂都在修理坦克、火炮和汽车。莫斯科的缝纫工厂缝制了大约2.1万件棉背心、1.6万多条呢军裤、39万顶衬帽、32.6万多条保暖脚布和26.4万余副冬用手套。苏联人民为作战军队筹集了数百万件棉衣、呢裤、短皮袄和毡靴,使红军指战员在1941年底到1942年初的冬季有良好的装备。

  为鼓舞士气,增强斗志,指挥部、政治机关和部队的党、团组织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共(布)提出了“敌人的毁灭应从莫斯科城下开始!”这一振奋人心的口号,《真理报》则在11月27日号召首都保卫者:“再给一次狠狠的打击,损兵折将的敌人就无法支持下去!经过历次战斗,敌人已大大削弱,疲惫不堪。阻止它,最终歼灭它的时刻已经到来。”政治工作者们广泛地利用苏联新闻局和反法西斯群众大会的资料,描述希特勒匪徒在被占领的苏联国土上烧杀抢掠、凶恶残暴的兽行,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反动实质。同时,对法西斯分子的造谣中伤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军队中加强了党和苏联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战斗传统的宣传工作,召开各种座谈会,举行报告会,讲述俄国和苏联的英雄历史以及涅夫斯基、顿斯科依、米宁、波扎尔斯基、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等许多杰出统帅的事迹。联共(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红军指战员们深刻地理解自己对祖国应尽的义务,他们胸中燃烧着向法西斯复仇的烈火,军队充满了高昂的进攻精神。

莫斯科城下的反击

  12月5日拂晓,加里宁方面军的左翼部队对敌军实施突击。次日晨,西方面军的突击集群和西南方面军右翼的突击集群,随之在航空兵团的协同下转入反攻。在加里宁、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图拉和叶列茨等方向上,即从加里宁到叶列茨约1000公里的地带,展开了激战。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第511页

  反攻的炮声首先在加里宁地带打响了。

  12月5日凌晨3时,加里宁方面军首先进行了30—45分钟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随后,在气温低至-15℃,积雪深度超过1米的情况下,方面军突击集团发起了进攻。第29集团军的两个步兵师在加里宁以西从冰上通过了伏尔加河,楔入敌人阵地1—1.5 公里,威胁敌第9集团军的交通线。但未能继续前进。也是在12月5日,第31集团军由加里宁东南地域向图尔吉诺沃实施突击,进展较为顺利。该集团军强渡伏尔加河,突破了敌人防御,于12月9日日终前以先遣支队切断了加里宁—图尔吉诺沃公路。敌加里宁守备部队被三面包围。为避免遭到合围,敌人开始仓皇将部队撤出加里宁。至12月15日,红军已从西南和东南两面逼近加里宁市郊。16日11时,步兵第256师各部队首先突入加里宁。13时许,该市德军全被肃清。红军毙敌1万余人,缴获31辆坦克、9架飞机、约190门火炮、近1000辆汽车,以及其他军事技术装备。

  随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大本营预备队所属的第39集团军拨归加里宁方面军。12月22日,第39集团军先遣部队向西南发起进攻,第29、31集团军也分别向西南和正西方向发起进攻。至25日,第39集团军已楔入敌防线3—6公里,整个加里宁方面军左翼部队已前出到从维索科耶到洛托希诺以东8公里敌人预先构筑的防御地区。26日起,加里宁方面军各部队向勒热夫方向发展进攻。在1942年1月2—7日战斗中,方面军在右翼前出到伏尔加河地区,中央则在勒热夫市西北突破了敌人防御,从北、东、西三面包围了勒热夫市。但前进到勒热夫地域和洛托希诺以北时,由于敌人预先在这里构筑了防御阵地,红军被迫停止进攻。至此,加里宁方面军在谢利扎罗沃—勒热夫以北—斯捷普里诺以南形成绵亘战线,从北面对敌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形成包围之势。

在1941—1942年的冬天,红军步兵猫着腰在一条战壕里前进

  在加里宁进攻战役中,加里宁方面军在托尔若克—勒热夫方向前进60—70公里,在加里宁—勒热夫方向前进100—120公里。敌第9集团军的主力遭重创。此次战役使莫斯科以西和西北两个战略方向之间的直接联系得以恢复,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协同有了保障。博洛哥耶—加里宁—莫斯科铁路干线和公路上的敌军被完全肃清。但是,由于兵力兵器不足和在进攻的组织上存在某些缺点,部队伤亡较大(到12月底,方面军只有4个人数过万的师)。方面军也未能全部完成粉碎当面之敌和攻占勒热夫的任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第29集团军,据科涅夫回忆:“在第一天就暴露了该集团军战斗编成不当和进攻本身组织得差的缺点。数量本来就少的炮兵沿正面分散配置,所以不能有效压制敌军火器。集团军司令员没有掌握任何预备队,所以无法增强突击力量和影响战斗进程。结果,敌人击退了步兵第246师各部队;随后又迫使集团军把步兵第252师也撤回伏尔加河北岸。”

同上,第577页

  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西方面军各部队于12月6日发起进攻。

  在克林方向,12月6日,西方面军右翼的第30集团军从德米特罗夫西北,在几乎没有空中掩护和炮火掩护的情况下发动进攻,迅速突破了第3装甲集群的中央阵地。同日,突击第1集团军从德米特罗夫以南发动进攻,向克林推进,但由于火力较弱,该集团军每天仅能前进1公里,直到次日才解放亚赫罗马,随后从东南向克林展开进攻,在两天内推进8—20公里。第3装甲集群司令莱因哈特深恐克林以东的主力装甲兵团会被切断后路,遂于6日命令该处部队撤出一线阵地,向西撤往克林。7日中午,第30集团军攻击了敌第56摩托化军司令部。至第3日日终前,第30集团军已推进20公里,解放了罗加切沃、亚穆加等居民地,截断了克林以北的加里宁—莫斯科公路。9日,第30集团军追击到克林城下,旋即遭到第56摩托化军坦克防线的阻击,第一次进攻遂告失败。但德军的坦克防线也损失惨重,其第6装甲师的最后一辆坦克于10日被击毁,3天后,该师仅剩350名步兵;第14摩托化师在16日也只有2个营可以作战。第30集团军和突击第1集团军分别从北、南绕过克林,力图在克林以西封闭包围圈。两军于13—14日在克林以西激战。15日,克林解放,敌1.8万人大部被歼。12月16日,红军解放维索科夫斯克。

  在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伊斯特拉方向,第20集团军于12月6—7日发动进攻,解放了红波利亚纳、白拉斯特,并向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发展进攻,12日解放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第16集团军则从西南方向迂回重要支撑点克留科沃,德军于12月8日放弃克留科沃及其市郊的一些村庄并向西溃逃,第16集团军各部缴获了近60辆坦克、120辆汽车、许多火炮、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其中在卡缅卡村,敌人扔下了两门用来炮击莫斯科的300毫米大炮。随后,第16集团军向伊斯特拉方向进攻。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后来回忆:

  我集团军主力在伊斯特拉方向转入进攻。所幸的是,法西斯分子还没来得及组织防御。我军对他们实施了突击,粉碎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开始追击。厚厚的积雪和严寒使我们难以在道路的两旁实施机动,以切断敌人的退路。因此,德国的将军们应当好好感谢老天爷,严冬使他们少受些损失便从莫斯科退走了。他们大约不会再借口说,俄罗斯的冬天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了。

  德军在退却中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军进攻,在道路上布满地雷,并安装了地雷防拆装置。集团军司令部力求更加靠近先头部队,经常走在部队的前面。在我们的工兵还来不及拆除地雷障碍物的道路上推进,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是无法令人愉快的……情况不允许我们等到所有道路都安全通行时再向前推进:不能让敌人逃脱我军的跟踪追击和建立稳固的防御。

  希特勒匪徒一路上焚烧村庄,如果什么地方还保存有没有被烧毁的房子,那就一定要布上地雷。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同洛巴切夫、马利宁以及还有几名同志在一座保存下来的小木屋里取暖,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并为各部队草拟第二天的战斗行动号令。小木屋里德军埋下的地雷当然已经排除,已经失效的地雷堆在一旁。我们刚要着手工作,就有几名新闻记者闯了进来,接着又进来了几个扛着电影摄影机的人,屋子里挤满了人,使我们无法开展工作。这时我只好开玩笑说,屋里有地雷,吓唬吓唬他们。这一招还真灵,屋子里一下子就空荡荡的了。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2003年中文版,第81—82页

  与此同时,第16集团军左翼的第5集团军也发起了进攻,任务是尽可能多地牵制敌人兵力,以阻止敌人加强西方面军主力进攻方向上的敌军部队。

  12月9日深夜,敌第3、4装甲集群丢下技术装备,向伊斯特拉水库一线仓皇退却。第16集团军一路追击到了伊斯特拉河。罗科索夫斯基下令各兵团迅速向前推进并强渡伊斯特拉河,同时事先准备了一些部队,一旦敌人炸掉水库闸门时,便从南北两面迂回伊斯特拉水库。

  敌人果然炸毁了水库。罗科索夫斯基事先组建的快速集群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列米佐夫的右翼集群从北面和库图科夫的左翼集群从南面迂回水库,减轻了正面进攻的各部队的压力。别洛博罗多夫率领的西伯利亚人利用了圆木、栅栏、门板、多麦秸编的筏子、橡皮艇等所有能利用的渡河工具,在火炮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和严寒强渡汹涌的冰河。12月11日,伊斯特拉解放了。12月15日,红军在伊斯特拉水库地区突破了敌军的防御,并迂回过敌人的翼侧,从而使红军得以向沃洛科拉姆斯克发展进攻。与此同时,第5集团军也突破了兹韦尼哥罗德西南的敌军防线,并向西北对防守在伊斯特拉和兹韦尼哥罗德以西的敌军后方展开进攻。

  航空兵于12月6—11日在克林、罗加切沃地域共出动飞机700余架次,积极支援了地面军队,击溃了大居民地内和退却道路上的敌军。

  由于敌人撤退时炸毁了桥梁,在道路上埋设了地雷,设置了障碍物,烧毁了居民地,再加上严寒的冬季等因素,红军的进攻大大减缓。12月13日,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下令停止采用正面攻击的错误战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12月16日,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给各集团军下达了不停顿地追击敌人的任务,要求更积极地使用快速先遣支队夺取道路枢纽、桥梁、重要战术地区,并在没有人走过的雪地上使用滑雪支队对敌实施平行追击。

  12月17日晨,红军继续追击溃逃的敌军。多瓦托尔、卡图科夫、列米佐夫和昌奇巴则指挥的各快速骑兵和坦克集群、支队勇敢坚决地消灭敌人后卫部队,广泛采取了迂回机动。第16、20集团军于12月20日共同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西方面军右翼各部队也于21日抵达拉马河—鲁扎河一线,但由于敌人在此处进行了有组织地抵抗,红军未能突破该地区的防御。12月25日,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进攻战役胜利结束。

克林附近战斗中一辆燃烧的T-34,1942年1月

  在这次战役中,西方面军右翼各部队击溃敌第3、4装甲集群(7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6个步兵师),将其向西击退了90—110公里,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并消除了敌人从北面迂回莫斯科的威胁。红军各部队亦损失惨重,第16集团军每个师只剩下1200—1500人,平均每个营只有不到12人。友邻各部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在战斗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近卫骑兵第2军军长多瓦托尔和骑兵第20师师长塔夫利耶夫于12月19日在帕拉什基诺村地区不幸牺牲。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第987页

  在图拉方向,西方面军左翼的第10集团军于12月6日晚20时直接从距战线25一30公里的集中地域沿数个单独方向发起进攻,并从行进间进入交战。12月7日凌晨,卡希拉—帕韦列茨铁路线上的谢列布里亚内耶普鲁德市和米哈伊洛夫市解放,在米哈伊洛夫,敌第10摩托化步兵师遭到重大伤亡,敌人在仓皇撤退时丢下了550辆汽车和30门火炮。随后,第10集团军继续向韦尼奥夫、斯大林诺戈尔斯克、叶皮凡发展进攻。

  12月7日,第50集团军左翼的1个师和近卫骑兵第1军也从北面进攻敌第2装甲集团军,进展顺利。12月9日,近卫骑兵第1军解放了韦尼奥夫,第50集团军主力部队也于8日转入进攻,其右翼师也向西南方向实施突击。红军于12月10日前在敌第24装甲军和第43军阵地之间的地域撕开了一个宽达40公里的缺口。为堵住这个缺口,古德里安不得不向北面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求援,后者将其第137步兵师转交古德里安指挥。但是,由于路程太远,加之天气恶劣,该师未能及时到达,师长贝格曼亦阵亡。更为严重的是,克卢格只答应抽调该师的4个营前来支援。结果,古德里安不得不于12月12日将其所有的机动兵力去支援告急的右邻,该缺口直到14日也没有封闭。古德里安与克卢格自此结怨。

  12月14日,第49集团军左翼军队参加了进攻。这一天,第50集团军由于兵力不足,且在图拉以南遇到了敌人的顽抗,未能及时进至晓基诺。近卫骑兵第1军和第10集团军左翼各兵团同样进展不力。这样,敌第2装甲集团军趁机将被击溃的部队撤出突出部。直至12月17日,第50集团军才解放了晓基诺。第49集团军也在这一天解放了阿列克辛市。至12月17日前,第50集团军右翼各兵团进至季托沃—杜布纳一线,而近卫骑兵第1军和第10集团军从行进间强渡了乌帕河。

  经过图拉一战,西方面军左翼部队重创了敌第2装甲集团军,并将其残部击退130公里,消除了敌人从南面迂回莫斯科的威胁,并解除了图拉之围。

同上,第542页

  由于在图拉战役中失败,敌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之间产生了宽达30公里的缺口。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决心利用这个缺口,向利赫温、苏希尼奇两市发展进攻。

  12月17日晨,第50集团军快速集群率先发起了进攻,在多雪的严冬条件下3昼夜内前进约90公里,进抵卡卢加南郊。12月21日,第50集团军先头部队突入卡卢加。敌人迅速调集其预备队(警卫团和步兵第31、131师),以及第20装甲师和步兵第137师加强抵抗。率先突入卡卢加城内的红军分队同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被迫在敌人的包围中进行艰苦的巷战。直到12月30日,第50集团军快速集群和开到的兵团与第49集团军左翼各兵团密切协同,才完全解放了卡卢加。第50集团军歼敌5000余人,缴获了38个火车头、300节车厢、28辆坦克、282辆卡车和52辆小轿车、20辆牵引车、4辆装甲汽车、29辆拖车、70辆摩托车、500辆自行车、39门炮、4门迫击炮、58挺机枪、90支冲锋枪、270支步枪、7830发炮弹、200只箱子和1866颗地雷、60箱手榴弹、512.52万发子弹、2仓库粮食,等等。在沃罗藤斯克车站,第413步兵师缴获了25节车厢、运输的弹药、工兵器材和燃料、2辆坦克、6辆汽车、3门炮和100部电话机。

1941年12月22日,近卫骑兵第1军解放奥多耶沃

  在卡卢加战场其他地段,至12月30日前,近卫骑兵第1军和第10集团军与游击队密切协同,在宽大正面强渡了奥卡河,12月31日,第10集团军解放别廖夫。1月3日,第10集团军包围苏希尼奇城,在城市入口处进行了顽强的战斗,遭到敌人地猛烈反抗。至1942年1月5日前,西方面军左翼各部进抵洛巴诺沃—普列捷涅夫卡—祖博沃—苏希尼奇以东一线,解放了奥多耶沃、利赫温、别廖夫、科泽利斯克等市。1月6—7日,西方面军左翼部队在宽大地段强渡了奥卡河,解放了数百个居民点。

  经过卡卢加一战,西方面军左翼部队推进了120—130公里,牵制了敌重兵战役预备队,从而减轻了完成莫斯科反攻总任务的困难。

  与卡卢加战役同时,西方面军的中央集团(第33、43集团军)也展开了进攻,于12月26日解放了纳罗福明斯克,1月2日解放小雅罗斯拉韦茨,4日解放博罗夫斯克。

同上,第1134页

  在南部的敌第2集团军防御地带,西南方面军右翼部队发起了叶列茨进攻战役。

  12月6日,负责辅助突击的第13集团军突击集群首先从西北对叶列茨实施迂回突击,以冲击牵制敌人,并将敌注意力从主要突击方向吸引过来。12月7日,西南方面军战役集群发动进攻,在克服敌人抵抗后,开始向叶列茨集团后方发展进攻。第13集团军也在这一天开始直接夺取叶列茨。两天后,步兵第148师部队在航空兵支援下经顽强战斗夺回了叶列茨。在叶列茨争夺战中,红军毙伤敌1.2万余人。敌残余部队仓皇向西逃窜。方面军战役集群通过积极的进攻,推进了40—50公里,于10日切断了利夫内—叶列茨道路,堵塞了敌人西逃的去路。12月12日后,在利夫内地域,敌第95师在激战后损失了半数,全师的6个步兵营平均每营仅剩328人。与此同时,红军第3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之一部也在主力部队进展的成果之上转入进攻。至13日,在奥雷姆河北岸,红军合围了敌第34军2个师的基本兵力。但是,由于红军指挥混乱,加之在进攻中实力遭到削弱,使得多数被围德军突围逃走,余部于12月16日被消灭。

  叶列茨一战,西南方面军右翼挺进了80—100公里,进至柳博夫沙以西—巴甫洛夫卡—利夫内,直至克申河以西10—20公里一线。红军在10天内歼敌1.6万人,缴获火炮150门、机枪250挺、汽车700余辆及其他许多技术装备。此役,西南方面军右翼部队虽未能全歼被围德军,但消除了叶列茨突出部,重创敌第2集团军,而且将第2装甲集团军部分兵力吸引到自己方面,从而给在莫斯科反攻中遂行主要任务的西方面军左翼以极大支援。红军在战役期间从敌人手中解放了8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400个居民地,其中就包括叶列茨和叶夫列莫夫两市。

  12月下半月,西南方面军的第61、3两集团军(自1941年12月18日起转隶布良斯克方面军)趁西方面军胜利进攻之际,向奥廖尔方向进攻,并推进了30—110公里。到12月底,他们被敌军有组织的抵抗和反冲击所阻,部队也损失严重(其中第3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仅剩16028人和138门火炮),从而不得不转入防御。与此同时,转隶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由于兵力兵器不足(至1942年元旦各种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总共只有82门,其5个步兵师的人数总共不过11833人,还不到一个步兵师的编制人数),进展缓慢。至1月初,布良斯克方面军已进至别廖夫以南—姆岑斯克—韦尔霍维耶一线,并沿索斯纳河展开了战斗。

  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作战,红军于1942年1月初胜利完成了西方方向的战略反攻。敌陆军在红军进攻的一个月内伤亡16.8万人以上,例如:1942年1月5日,敌第4装甲集团军每个师的战斗编成只等于1个加强营;1941年12月28日,敌第2装甲集团军的第3装甲师只剩了2个装甲连(共24辆坦克)、2个摩托化营(每营只有100—200人)、1个步兵营和12门火炮。

  敌人的技术装备也受到严重损失:装甲车辆方面,在12月的前3个星期内,东线德军有424辆坦克被毁,而1月头10天内,242辆坦克被毁。12月和1月,东线德军共损失974辆坦克和突击炮,而从苏德开战到1942年1月底,东线损失的装甲车共计4241辆,同期,东线只获得了873辆增援坦克。而在1941年6月至1942年1月,德国总共只生产了2842辆坦克和突击炮。火炮方面,东线德军12月有452门轻型野战榴弹炮损毁,200门重型野战榴弹炮损毁,但生产出的轻型和重型榴弹炮大炮只有21门和10门。1月,轻型榴弹炮的生产全面停止了。敌第4集团军直属炮兵部队原有48门重型榴弹炮,36门迫击炮,48门100毫米火炮,9门150毫米火炮,还有84门突击炮和252辆重型和轻型的牵引车,到1942年1月只剩下5门重型榴弹炮,8门迫击炮,17门100毫米火炮,2门150毫米火炮,12门可用的突击炮和22辆牵引车。

  红军在反攻过程中击溃了敌人11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和23个步兵师,从侵略者手中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地,前出到勒热夫—拉马河—鲁扎河—博罗夫斯克—莫萨利斯克—别廖夫—韦尔霍维耶一线,将敌打退100—250公里。莫斯科的危险从此被解除了!

  红军巧妙地选择了反击的时间和地点,给敌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联邦德国军事历史学家赖因哈特在《莫斯科城下的转折》一书中写道:

  反攻的时机选择得非常恰当。“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集团军和坦克集群刚刚停止进攻,尚未来得及占领防御阵地……博克再也没有预备队了,因此该集团军群占领的是一个不利于防御的地区,使它大大地突出在友邻集团军群的前面,从而暴露了自己的翼侧……德国统帅部当时被弄得措手不及,这证明俄国人成功地展开了自己的兵力,正确地选择了反攻的时机。

转引自【苏】安德罗尼科夫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4卷,第492页

  在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作战中,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西方面军政治部在1942年1月1日给红军总政治部的报告中指出:

  12月27—29日,43集团军53步兵师部队歼灭了500多名法西斯官兵。在这两天战斗中,该师舍夫佐夫同志率领的团战绩尤为突出。该团官兵歼灭350名德国兵,歼灭一个德军独立营司令部,缴获了法西斯司令部文件。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们在同法西斯主义的战斗中树立了英雄勇敢的榜样。43集团军第12步兵团2连党小组长卡申同志消灭3个德军士兵,副政治指导员阿纳尼耶夫消灭4个德军士兵。

  上尉巴拉耶夫同志指挥的营英勇善战,全营官兵仅在突袭格拉乔夫村时就消灭100名法西斯官兵。

  上尉帕尔谢戈夫同志指挥的连表现出很好的战斗素质。在巴拉巴诺沃车站巷战中全连指战员消灭了50多名法西斯官兵。12步兵团战士科尔琴科在最近一次战斗中消灭5名法西斯匪徒。

  在夺取洛科特尼亚村的战斗中,上尉共青团员克里申同志指挥的障碍设置队表现尤为突出。克里申同志一人消灭13名德国兵和2名军官。该队属第19步兵师。

  第5集团军32步兵团团委书记卡采京同志在一次战斗中消灭4名法西斯。第36步兵旅(属16集团军)部队奋不顾身地进行战斗。该旅仅在最近一次战斗中就消灭70名法西斯匪徒和7个敌人火力点。

  第9山地步兵师上等兵迫击炮手萨韦利耶夫同志以准确的火力用机枪消灭了敌人3个火力点,打燃一座弹药库。

《西方面军政治部给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政治报告》(1942年1月1日),载《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265页

  1月4日的报告中指出:

  55步兵旅指战员(旅长拉特舍夫上校)两天来同盘踞在拉特尼诺村的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敌人在受到重创后撤退了。55步兵旅在这次战斗中缴获:1门远射程炮、3门反坦克炮、4门迫击炮、12挺重机枪、18支突击步枪和50支步枪。打死打伤700多名德军官兵。

  敌人以近一连的兵力转入反击。12步兵团突击步枪连在连长沙雷金同志指挥下,放敌人进入到30米远的地方,然后直射法西斯匪徒。这时共产党员通科诺戈夫同志指挥的连从侧翼向敌人发起冲击,在短暂的战斗中以刺刀和枪托消灭60名法西斯德军士兵。

  475步兵团战士特列古博夫和阿布拉莫夫在同法西斯分子的肉搏战中表现出特殊的英勇献身精神。在这次战斗中,特列古博夫同志用刺刀戳死了4个德国兵,阿布拉莫夫刺死3个。第3机枪连党小组长卢宁中士用机枪消灭了敌人3个火力点和30名敌人。

  681步兵团战士萨拉根和巴比尤什科夫悄悄爬近敌火力点,突然发起进攻,消灭了敌机枪班3个人,缴获了1挺重机枪。

  154步兵师473步兵团战士索罗金用步枪和手榴弹消灭了敌人的一个反坦克炮班,并缴获了该炮。

  475步兵团9连班长谢苗诺夫几次率班冲锋,重创敌人。他在腿部受伤后继续指挥战斗,直到第二次受重伤后才被抬下战场。

《西方面军政治部给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政治报告》(1942年1月4日),载《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270—271页

  在莫斯科附近的战斗中,年轻的舍夫利亚科夫少尉、瓦西里科夫斯基中士、帕杰林和索斯诺夫斯基列兵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碉堡的射孔。歼击机驾驶员先后25次撞毁敌机,其中最先撞击敌机的是塔拉利欣、卡特里奇、罗季奥诺夫。

  1941年12月17日,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了《关于授权方面军和舰队军事委员会取消在同德国侵略者战斗中立功的军事人员的前科》的命令(第358号),该命令在这次进攻战役中开始执行。例如,第5集团军第82步兵师撤消了5人的前科,第19步兵师——4人,第50步兵师——5人,第146步兵师——4人。突击第1集团军撤消了3人的前科,第49集团军——2人,第33集团军——14人。又如,第10空降兵部队战士萨梅尔哈诺夫曾被判8年徒刑,他在夺取莫斯科沃居民点的战斗中表现异常英勇。萨梅尔哈诺夫悄悄接近并突然闯入敌人战壕,打伤一个上等兵并缴获其武器,抓获了2名机枪手并把他们押回部队。萨梅尔哈诺夫在1月4日前已被呈请授予政府奖,同时申请撤消他的前科。当然,在这次战役中,这项命令还是刚刚开始执行,工作效果并不大。

  卫生工作者在这次反攻作战中也充分表现出了英雄主义:

  1088步兵团卫生指导员П.И.特卡乔夫同志在战场上救护了27名伤员,把他们和他们的武器背下战场。已呈请给特卡乔夫同志以政府奖。

  第55步兵旅3营卫生指导员巴什科夫同志最近几天从战场救回15名重伤员和37名轻伤员,把他们的武器也背了回来。已呈请给巴什科夫同志颁发政府奖。

  第55步兵旅卫生指导员拉希莫夫同志把30名伤员及他们的武器救出战场。在一次执行自己的职责时,英勇的卫生指导员牺牲了(当时在救一名受重伤的战士下战场)。

  最近几天在许多部队中一次也未发现把伤员留在战场上的事。

  第16集团军各部队,从12月20日起,未再发现把伤员留在战场上的事。为输送伤员,集团军各部队都配备了畜力车,每支部队10—12辆。这大大方便了师卫生营的工作,它们昼夜可运送300—400名伤员。

  有几十名卫生指导员和卫生工作者,勇敢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每人从战场上救下的伤员(连同他们的武器)都在15名以上,但他们未被呈请授予政府奖。如,55步兵旅卫生指导员克留科夫从战场上救回47名伤员(连同他们的武器),而卫生员季托连科救回24名伤员,但他俩都没有被呈请授予政府奖。

  这是因为许多部队还未接到国防人民委员第281号命令(原注:指国防人民委员1941年12月17日颁布的《关于奖卫生员和担架员的办法》),因此也未执行(第20集团军)。

《西方面军政治部给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政治报告》(1942年1月1日),载《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266页

  在莫斯科附近数个月的作战中,有10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5个骑兵师、2个骑兵军、2个步兵旅、2个海军陆战旅、4个坦克旅、2个摩托车团、9个炮兵团、4个反坦克炮兵团、2个歼击航空兵团、1个强击航空兵团和1个通信团因模范地完成战斗任务和英勇善战而被授予近卫军称号,100多万名城市保卫者被授予1944年颁发的“保卫莫斯科”奖章,3.6万名军人被授予勋章和奖章,110名表现特别突出的军人荣获了苏联英雄称号,其中有近卫步兵第8师的28名军人,飞行员E.M.戈尔巴丘克、B.A.扎伊采夫、A.H. 卡特里奇、B.E.科瓦廖夫、И.H.卡拉布什金、H.Г.列斯科诺任科、B.B.塔拉利欣、И.M.霍洛多夫,坦克兵B.A.格里戈里耶夫。1965年5月,为纪念苏联人民伟大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莫斯科被授予“英雄城市”的荣誉称号。

  经过6个多月的艰苦作战,红军终于渡过了难关,改变了对自身不利的战争态势。当时在红军总参谋部工作的什捷缅科后来恰如其分地总结了苏联卫国战争前6个月的伟大意义:

  第一,红军经受住了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军队的猛烈进攻。

  第二,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事实证明,敌人是可以打败的,而且终究是要被彻底歼灭的。

  第三,打破了希特勒妄图靠闪击战取胜的美梦;在战争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我方的转变;战争是长期的、艰苦的,但战争的前景对敌人是不利的。

  第四,我国的情况目前还是困难的:敌人占领了几百座城市,几千个村庄,许多经济要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乌克兰和顿巴斯的大部分——落在占领者的铁蹄下;德军占领了克里木,封锁了列宁格勒,围困着塞瓦斯托波尔;敌人进行战争的潜力还很大。

  第五,我国进行战争的能力远未用尽,相反,正在日益增长;撤至东部的工业生产,基础愈来愈巩固,在内地组建了越来越多的预备队,在敌后开展了日益广泛的游击行动。

  第六,我军得到了锻炼,取得了一定的作战经验,行动更有组织,更有信心;建立了可靠的军队指挥。

  第七,减轻了我军两线作战的威胁。德军在莫斯科附近的被歼,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气焰。

  头六个月的战争,特别是莫斯科附近的会战,再一次生动地证明了,共产党具有巨大的组织力量和鼓舞力量,她能够在严峻的时刻动员全体人民保卫我们的祖国。

《什捷缅科大将战争回忆录》,2003年中文版,第37页

  这次反攻作战,是在红军的武器、技术装备、弹药和汽车等保障方面仍有很大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最高统帅部出于当时的情况需要,不得不把没有足够武器的军队投入战斗和交战。例如突击第1集团军在莫斯科附近进入交战时,总共只有125门45—76毫米的火炮,整个集团军没有一门口径大于76毫米的火炮。

  在这次反攻作战中,红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死亡、失踪和被俘139586人,负伤和患病231369人,合计370955人。红军损失了429辆坦克,13350门火炮和迫击炮,140架作战飞机。

  红军在这次反攻中也有不少惨痛的教训,主要有:炮兵沿正面平均分配;炮兵火力只用于炮火准备期间;坦克兵团和部队兵力分散,它们同步兵和炮兵的协同动作不密切;没有很好地侦察敌人的对坦克防御;把工兵部队当作步兵部队使用等。为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月发出命令,要求将炮兵密集使用于突破地段、并将炮火准备改为炮兵进攻,以求在敌人整个防御纵深内能不停顿地支援步兵和坦克的战斗;坦克兵团和部队必需集中使用,并与步兵、炮兵和航空兵密切协同动作,未经周密的对敌侦察不得将坦克兵团和部队投入战斗;而工兵部队只应按照其本身用途来使用。

  此外,一些部队的医疗保障工作也做得很差:

  远不是所有部队都及时从战场上救下伤员并把他们输送到后方。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战士和指挥员受了伤,在战场上一连躺几小时得不到任何救护。

  第338步兵师和第201拉脱维亚师各部队伤员后送工作搞得不好。出现过伤员在战场上躺20—30个小时的情况。部队指挥部对此解释说,抬走伤员不可能,因为敌人炮火很凶。后送状况不好。110和113步兵师卫生营因不会使用机动交通工具,致使300多名受伤的战士和指挥员没有后送。伤员被安置在农村农民家里和楼道里,没有应有的照顾和治疗。因此,伤员死亡的人数在增多。如,113步兵师卫生营里,从12月15日到20日,死了14名受伤的战士和指挥员,第110步兵师卫生营死了20名。

  第49集团军各部队伤员战地救护和后送工作做得很差。30步兵旅野战移动卫生所在伊斯冈斯科耶村有130名伤员等待向后方输送。418步兵团3营在戈罗霍夫斯科耶村有35名伤员没有得到医救。集团军卫生处没有采取任何伤员后送措施。

  第20集团军部队仅有一个200张床位的野战医院(编制有4所野战医院),因此伤员人满为患。通常野战医院里住500—600名伤员。由于没有床铺,一些伤员安置在农民家里,不少躺在脏地上。集团军部队里卫生工作者极缺。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护,增多的伤员甚至得不到卫生处理。由于卫生车数量不足,伤员后送经常被耽搁。为此派出的第12后送站也完不成任务。集团军仅有17台卫生车,编制上有79台。第35步兵旅有200名伤员呆在条件很差的旅卫生救护站里,一连3—5天了,等待后送。12月26日这一天,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努德尔和丹科沃,等待后送野战医院的伤员有750人之多。许多轻伤员被打发步行去野战医院。

  第1突击集团军部队伤员后送工作组织得不好。受伤的红军战士和指挥员经常被安置在农村,留在那里没有任何照看和饮食。在扎哈罗沃村,63名第47、55和71步兵旅的伤员被安置在好多所房子里。仅留下1名卫生员照顾伤员,这么多伤员他根本照顾不过来。没有安排饮食。第641反坦克炮兵团团长彼得罗夫少校偶然发现了此事,立即采取措施把伤员后送到了野战医院。在伊尔因斯科耶村,战斗过后留下了21名55、56步兵旅的重伤员,无人护理医救,无人供应饮食。作家谢韦尔内发现了此事,报告了彼得罗夫少校。彼得罗夫给伤员们搞了吃的,把他们送到野战医院。

  鉴于此种情况,第1突击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召开了旅卫生处处长会议。会上警告各旅卫生处处长,以后再有对人漠不关心的事将采取严厉的措施直到撤职和提交军事法庭处理。会上揭露了一件令人气愤的事:在季利亚耶夫镇,253名受伤的红军战士和指挥员在房子里躺了3天3夜,无救护和供给饮食。

  方面军政治部人员现场检查了战场伤员救护(把伤员从战场救走)和后撤的情况,采取了杜绝上述现象的措施。

  在许多部队里召开了指挥员、政委和部队卫生勤务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了国防人民委员部281号命令,下达了关于把伤员救离战场和后送的指示。部队指挥员和政委已经得到警告,以后再把伤员留在战场,不采取措施供给饮食和给予救治和后送,责任者将被撤消现有职务并送交军事法庭。

《西方面军政治部给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政治报告》(1942年1月1日),载《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第266—268页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红军在这次反攻作战中暴露出了不少缺点,许多工作还有待改进。然而,当时的最高统帅部并没有从这些缺点错误充分地吸取教训,相反,却被这并不那么彻底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过高估计了自身实力,过低估计了敌方实力,从而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

南北两翼的反击

  在莫斯科附近进行反攻作战的同时,苏德战场其他地段也进行了对德军的反攻。

  在列宁格勒附近,红军于12月初在沃伊鲍卡洛、提赫文(季赫温)、小维谢拉等方向上猛烈进攻。在沃伊鲍卡洛,红军毙敌55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技术兵器、武器和军用器材。12月9日,红军解放提赫文,随后向沃尔霍夫河追击敌军,并于12月底进至沃尔霍夫河,重创敌人10个师。

  在苏联南部的克里木(克里米亚)半岛,红军在12月下半月击退了德罗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12月攻势。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第583页

  在苏联南部的刻赤半岛,外高加索方面军(1941年12月30日起改称高加索方面军)、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于1941年12月25日到1942年1月2日发动了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力图解放刻赤半岛,消除敌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地域的封锁,最终完全解放克里木。主要突击预定由第44集团军在费奥多西亚地域实施,辅助突击由第51集团军在刻赤地域实施。参加登陆战役的红军编有6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山地步兵团,共41930人、43辆坦克、198门火炮、256门迫击炮,参加战役的还有250余艘舰船,其中有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52艘护卫艇和鱼雷艇,还有方面军航空兵约500架飞机和黑海舰队航空兵161架飞机。敌人有德第11集团军步兵第46师、1个罗马尼亚骑兵旅、2个装甲营、2个野战炮兵团和5个高射炮兵营组成,随后于12月底又得到了步兵第73师的加强,以上共计2.5万人。2个航空兵大队对军队进行空中掩护。

  12月26日晨,第51集团军登陆兵开始在刻赤半岛东北海岸上陆。在这一天,该集团军先遣部队在刻赤地域占领了几个登陆场。但是,暴风雨却阻碍了登陆兵进一步加强兵力。12月27日夜暴风雨停息后,才重新开始紧张的调遣援兵行动。在费奥多西亚港,第44集团军登陆兵乘战斗舰只(其中包括“红色克里木”号、“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和运输船只于12月29日凌晨4时开始上陆。红军分别在刻赤半岛东北海岸和费奥多西亚地域夺取了登陆场。第44集团军于12月29日解放费奥多西亚,并威胁到了德第42步兵军右翼,该军军长汉斯·冯·施波内克于当日令步兵第46师自行撤退,施波内克因此被撤职并被送上军事法庭。随后,第44集团军开始向北发展进攻。次日,第51集团军解放刻赤,并向西发动进攻。至1942年1月2日日终前,高加索方面军推进了100—110公里,肃清了刻赤半岛的敌人。这就牵制了敌塞瓦斯托波尔的部分兵力,使敌人被迫中止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并从该地抽调两个步兵师增援刻赤集团。此役还消除了敌人利用刻赤半岛入侵高加索的可能。

黑海舰队海军步兵第8旅的士兵押解一名被俘的德军机枪手,1941—1942

希特勒严令死守

  红军勇敢而又坚决的反击使敌人受到很大的震荡。敌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卢门特里特在西德1954年第3期的《国防科学评论》杂志撰文指出:

  ……对自己命运的恐惧不仅笼罩着一部分军队,而且也笼罩着指挥部的许多成员。到处都产生了对军政领导人员才干的怀疑……部队的军心瓦解和指挥官的意志沮丧交织在一起。大家都怀疑在几乎没有预备队、没有巩固防御地区的条件下,是否能够用日益削弱的兵力守住宽广的战线。

转引自【苏】普拉托诺夫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战史概要》,1980年中文版,第314页

  德军防线到处被突破,军队也到处向西溃退,这在“第三帝国”诞生以来还是第一次。由于路面积雪甚厚,德军在公路上通行十分艰难,离开公路后则更是无法运动。结果,德军一次仅能撤退几英里,为此不得不丢弃大量的装备。而红军在这种条件下却仍然保持着比敌人大得多的机动优势。他们常常死死咬住德军的后卫部队,让步兵部队穿着雪鞋赶上溃退的德军,并从侧翼袭击他们,使其始终疲于作战,得不到急需的喘息时机。

  12月8日,希特勒亲自签发了第39号指令,命令东线德军转入防御,以达到坚守在作战或国防经济方面对敌人具有重大意义的地区、使国防军在东线作战的兵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和补充,以及为1942年重新实施较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创造前提条件这三个目的。

  12月13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在斯摩棱斯克会见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博克向布劳希奇指出,他的部队已无力扼守阵地了,如果还想坚守,就是自取灭亡。而此时的中央集团军群只有67个筋疲力尽、兵员不足的师,其防御的正面却有600英里宽,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暴露的突出阵地。东线德军已经没有预备队了,而交通线则只有4个保安师保护。而在此前的12月6日,德军情报机构估计,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红军兵力有12个集团军,计88个步兵师、15个骑兵师和24个坦克旅。因此,布劳希奇认为,撤退势在必行,德军应撤至库尔斯克—奥廖尔—梅登—勒热夫一线这一“冬季阵地”。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距前方约90英里。公路刚好在维亚济马以东,穿过祖布佐夫、格扎茨克和尤赫诺夫。为了便于协调和控制这条延长了的战线,第3装甲集群改由第4装甲集群指挥,第2集团军由第2装甲集团军指挥。

  希特勒对德军的大规模溃退极为恼火。12月16日,他命令战场上的士兵对红军进行“顽强的抵抗”。17日,他对博克和古德里安说,已经夺取的领土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住。同日,他下令:“不能进行大规模撤退。这只会给重武器装备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指挥官和军官要不惜冒生命危险,强制士兵进行顽强抵抗,不管敌人是否突入我军翼侧或后方。正如我已下令的,只有采取这种作战方式,方可赢得从本国和西线调遣增援部队的必要时间。只有预备队到达后方阵地,才能想象撤退到这些阵地上来。”他答应给受到严重削弱的师派遣补充营——部分用空运。他还答应:在1月份向维捷布斯克前线派遣5个师;到1月中旬,另有2个师和2个补充师在德国东部边境待命。同时他指示戈林派遣4个轰炸机联队、1个双引擎战斗机联队和6个运输机联队以加强第8航空军。

  希特勒对主张撤退的将军们重拳出击。早在南方集团军群于罗斯托夫违令撤退后,其司令龙德施泰特就被撤职,其职由第6集团军司令赖歇瑙接任;12月18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被解职,其职由第4集团军司令克卢格接任;12月19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被撤职,希特勒亲自执掌了陆军大印,而在此前,布劳希奇就已经两次向希特勒递交了辞呈;12月25日,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被撤职;1月8日,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普纳被撤职,并被开除军籍。希特勒一共罢免了35名高级将领。而在整个冬季战局中,有6.2万名德军官兵被其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判刑。

  12月20日,希特勒向哈尔德下令,“要采取一切措施,甚至最严厉的措施”向部队灌输“坚定的战斗意志”。每一名士兵,甚至后勤兵,都要“保卫自己的地盘”。希特勒还说:“每一次撤军都会产生威胁,会令领导层的信心发生动摇。”重要的一点是,每次撤出领土都要附带实施最为残酷的焦土政策,从而保护坚定的意志,同时视敌人于无物,“被抛弃的农场要彻底烧光,要毫不留情地从战俘和平民那里夺取御寒衣物。”希特勒宣布:“没有任何理由令军队失去优越感……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比敌人强大。”

  12月2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了关于组织防御的命令,要求竭尽全力寸土必争,最大限度地提高防御能力,“其方法是将所有的居民点和村庄构筑成支撑点,以及将军队作最大限度的纵深梯次配置。所有的部队和分队,不论属何兵种,甚至包括补给分队在内,务必守住用上述方式构筑起来的阵地,直至最后一人……”“在东战场的中段,应即着手构筑后方阵地……这一阵地的设置要做到能大大缩短正面的长度……”

  尽管希特勒禁止撤退,中央集团军群在接下来的5周里仍然被迫后退了100—200英里。

  敌第4集团军地段内纳拉河一线的第98弗朗哥苏台德步兵师于12月13日接到了布劳希奇下达的西撤的命令。但是第二天,希特勒就以第4集团军有被红军迂回包围的危险为由,命令他们停止撤退,该师一部遂被派往普罗特瓦河对岸构筑新的阵地。12月17日,这些部队又返回原地。工兵在一天之内3次接到命令要他们放好炸药准备炸桥,而又3次接到命令要他们撤出现场。直到12月19日晚,该师才接到最后一道坚守阵地、不准撤退的命令。官兵们被上级反复无常的指示搞得苦不堪言,对高级指挥机关的信心也第一次发生了动摇,而接到最后一道坚守的命令后他们才放下心来。但是,红军坦克在该师北部突破德军防线6英里,越过了莫斯科公路干线,红军2—3个师也突入了其右邻部队防线,该师被迫于23日再次开始撤退。12月24日,该师到达了已经结冰的伊斯特拉河畔的博罗季诺地区,但这里既没有障碍物,也没有防守阵地,于是当晚7时该师又一次后撤。

  同在纳拉河一线的敌第292步兵师,本来由于无力进行远距离后撤而坚决执行希特勒坚守的命令。但由于该师仅凭着一些不到30人的步兵连守着8英里长的正面,所以他们在新年夜仍然被迫后撤。

  敌第4装甲集群第5军忍着-30℃的酷寒,连续3个星期不睡觉从莫斯科后撤,一天行走7—15英里。他们的人员一天天减少。从圣诞节到新年夜,军长和参谋人员只能用几个人再加一门火炮去堵塞缺口;对军官们则使用哄骗、威胁和军法审判等手段使他们服从。一个营的兵力仅剩50人,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只有少数几门榴弹炮可以抵挡一下红军T-34型坦克的进攻。那些只有一门野炮的营,为了给整个军多赢得几天时间,被迫与红军进行苦战,直至被消灭。由于害怕被歼,官兵们宁愿在野外露营,在睡觉时被冻死。该军第35步兵师在希特勒下达死守的命令后的6个星期内,损失2500多人,全师仅剩2门50毫米反坦克炮和6门野战榴弹炮。第23波茨坦师被迫将原来的9个营缩编为3个营,还不到1000人,就连师长也病倒了。曾经是一流师的第106威斯特伐利亚—莱茵师,原来的指挥官已所剩无几,步兵只剩500人。

  原配置在加里宁西南斯塔里察地区季马河一线的第6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师,在向西南撤退时,由于没有牵引的马匹,被迫丢下了重榴弹炮。第18步兵团第3营的每个连只剩下5挺机枪、1门迫击炮和7支步枪。他们撤退到难以防守的森林灌木区地带时,红军的每一次进攻都有火炮和迫击炮强大火力的支援,而德军所剩的火炮却因缺少弹药而无法还击。他们连圣诞节也未能庆祝,只在瓦西里耶夫斯科耶附近紧靠师部的地方击退了红军的一次进攻。

  对希特勒禁止撤退的做法,亲历者和后来人往往给予负面评价,认为这是在拿前线士兵的生命来做赌注。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给予正面评价。例如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卢门特里特:

  希特勒执意命令部队要不顾一切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坚守所有的阵地,这无疑是正确的。他本能地意识到,在这冰天雪地里不管如何撤退,几天内就会导致前线的土崩瓦解,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德国武装部队将会遭到和拿破仑大军同样的命运。在当时的情况下,部队一夜最多只能后撤三到六英里。对现已筋疲力尽的部队和马匹也不可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了。由于所有的道路都被大雪封住,撤退只有通过空旷的田野。这样,用不了几夜,部队就会支持不住,他们只好就地躺倒等死。而且,后方既没有可以退入的现成的阵地,也没有任何他们可以守得住的防线。

【德】京特·布卢门特里特:《莫斯科战役》,载《纳粹将领的自述——命运攸关的决定》,第73页

  曾参加过侵苏战争的德军将领蒂佩尔斯基希也持同样看法:

  二战时的阵地防守甚至比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要坚固。虽然苏军绕到我方的侧翼,却总是没法攻破我军的前沿阵地,他们没有能力来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且也没法保证足够的供给。在那些位居交通要道的城镇,我军集中兵力严防死守,按照希特勒的主意,像剌猬一样将其团团围住,牢牢地守住了那些城镇。局势转危为安。

  这是希特勒的一大成就,在危急时刻,我军不禁想起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往事,重蹈覆辙的阴云挥之不去。一旦阵脚松动,开始后撤,很可能形成仓皇出逃的局面。

转引自【英】李德·哈特:《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2011年中文版,第182—183页

  希特勒罢免了一大批陆军将领以后,其权力空前膨胀,他在陆军中也成了不容质疑的“权威”。朱可夫后来一针见血地指出希特勒这一行为给德军带来的严重恶果:

  谈到德军是如何战败时,我们现在经常重复说,问题不在于希特勒的错误,而在于德军总参谋部的错误。但是必须补充说明,希特勒以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军总参谋部犯错误,希特勒常常妨碍总参谋部定下更加深思熟虑的,更正确的决心。1941年,德军在莫斯科附近被歼灭后,他免去了布劳希奇、博克和一批司令官的职务,并亲自领导德国陆军。毫无疑问,他的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在这之后,不论是德军总参谋部,还是德军集团军集群的司令官都比过去受到更多的约束。他们的主动性受到了制约。现在,希特勒以陆军总司令身分下达的训令更是不容争议了,它比事业的要求更重要。德军以往独立解决作战问题的水平下降了,开创这一切的布劳希奇被免职当然对我们是有利的。

转引自【苏】西蒙诺夫:《我这代人的见证——关于斯大林的思考》,1992年中文版,第277页

不切实际的目标

  截至1941年12月底,纳粹盟国及其仆从国在苏德战场的陆军总共为390.9万人,拥有3.5万门左右的火炮和迫击炮,以及1500辆坦克。而红军对德作战的武装力量共有419.9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77万门,坦克1784辆(其中重型和中型坦克506辆)。双方总的力量对比大致相等。

  莫斯科城下的反攻胜利结束后,红军在莫萨利斯克—苏希尼奇、勒热夫—拉马河形成南北两个突出部,敌第4、第9集团军及第3、第4装甲集团军(从1942年1月2日起第3、第4装甲集群改编为第3、第4装甲集团军)态势突出,很容易被红军合围,切断退路。与此同时,红军在提赫文和罗斯托夫的反攻也取得一定战果,敌提赫文集团被赶过沃尔霍夫河,列宁格勒同内地铁路交通以及拉多加湖的联系都得以恢复,其防御能力大大提高。南方面军解放罗斯托夫,粉碎了敌向高加索突破的计划。在克里木,红军发起了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解放了刻赤半岛和费奥多西亚,迫使德军暂时中止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从总的态势看,敌中央集团军群较为孤立,易于红军发展进攻,扩大战果。

  德军最高统帅部也注意到了这一态势。根据12月2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北方集团军群必须在沃尔霍夫河一线和沃尔霍夫车站通往西北的铁路线上设防固守,继续对列宁格勒实行围困。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守住勒热夫、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构成的三角地带和勒热夫—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格扎茨克两条十字形铁路交通线。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坚守占领区,攻下塞瓦斯托波尔。

  面对红军的强大攻势,德军采取了“刺猬”和“木箱”战术:他们将前沿一些团级、师级部队在可御寒取暖的村镇集中起来,构成一个环形防御圈,这些据点被称为“刺猬”和“木箱”,主要依靠容克-52轻型运输机进行补给。红军因火炮和坦克不足,又缺乏弹药,虽经常以步兵在德军的“刺猬”之间达成突破,却难以消灭这些据点。

  此时,红军面临着一项重大抉择:是继续进攻呢?还是转入防御呢?斯大林受到此前一系列胜利的影响,乐观地认为德军在其他战线上也将抵挡不住红军的突击,只需组织对其防御的突破就行了,因此产生了在全线(从拉多加湖至黑海)尽快开始总攻的思想。他指出:“德军由于在莫斯科附近的失败而惊慌失措,而且他们过冬的准备很差。现在正是转入总攻的最好时机。敌人企图把我们的进攻拖迟到明年春季,以便他春季集中力量再转入积极行动。他想赢得时间,获得喘息的机会。我们的任务是,不给德寇喘息的机会,不停顿地把它向西驱赶,迫使它在春季以前就消耗尽自己的预备队……到那时,我们将有新的预备队,而德国人将不会有更多的预备队了……”

  朱可夫则认为:“在西线,这里条件比较有利,敌人还未来得及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应当继续进攻。但是,为了取得进攻的胜利,必须补充人员和技术兵器,增加预备队首先是坦克部队。如果得不到补充和加强,进攻就不可能胜利。至于谈到我军在列宁格勒附近和西南方向上的进攻,我军将遇到敌人顽强的防御。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援,他们不可能突破敌人防线,而本身会弄得疲惫不堪,遭受不应有的重大损失。我主张加强西线各方面军,在这里实施强大的进攻。”

  当时负责经济工作的沃兹涅先斯基也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掌握足以保障各个方面军同时进攻用的物资。”

  斯大林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全线总攻的决策仍然作出了。这一计划的内容大体如下:

  在西方方向上实施主要突击,以围歼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执行这一任务的有西北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

  在西北方向上对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预定由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右翼军队,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协助下实施。

  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任务是,击溃南方集团军群,解放顿巴斯。高加索方面军和黑海舰队的任务是解放克里木。

  为了尽快地利用有利形势,总攻预定在反攻之后不作间歇立即展开,因而要在最短期间内作好总攻准备。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一宏大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

勒热夫—维亚济马的失利

  为在西方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最高统帅部指令由加里宁方面军(第22、第39、第29、第31、第30集团军,骑兵第11军,方面军空军;司令员为科涅夫)右翼部队从勒热夫西北向瑟乔夫卡、维亚济马实施包围突击,由西方面军(突击第1集团军,第20、第16、第5、第33、第43、第49、第50、第10集团军,近卫骑兵第1、第2军,方面军空军;司令员为朱可夫)左翼部队从卡卢加地域向尤赫诺夫、维亚济马方向实施包围突击;同时以西方面军其余兵力向瑟乔夫卡和格扎茨克进攻,合围、分割、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

  为配合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为库罗奇金)应以左翼各集团军由奥斯塔什科夫地域向托罗佩茨、韦利日、鲁德尼亚方向实施进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为切列维琴科)应在布良斯克、奥廖尔两方向积极行动,牵制该处敌军,以此从南面保障西方面军的进攻。

  为完成对敌合围,拟以空降第4军在维亚济马西南地域实施机降,任务是切断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铁路和公路。

  在整个西方方向上,按1942年1月1日统计,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人数共计124.5万人,约有8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71辆坦克(其中198辆重型和中型坦克)。而与之对峙的敌中央集团军群则有156.9万人,约1.3万门火炮和迫击炮,1100辆坦克。在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场,红军一共集结了105.92万人。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第610页

  1月8日,加里宁方面军未经战役间歇,就仓促转入了进攻。第39集团军于8日在勒热夫以西15公里地段上突破敌人防御,向南疾速前进。12日,骑兵第11军穿过了第39集团军撕开的缺口,向南冲往维亚济马以西的高速公路。15日,第22集团军也由谢利扎罗沃地域转入进攻。

  勒热夫是第39集团军侧翼的严重威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拔除之。因此,最高统帅部命令科涅夫用第39集团军的2—3个步兵师和整个第29集团军在1月11日夺取勒热夫,最迟不能超过12日。科涅夫遂下令第39集团军转向瑟乔夫卡,同时从西面进攻勒热夫,第29集团军也奉命于12日向西南进攻勒热夫。维亚济马—瑟乔夫卡—勒热夫铁路线受到严重威胁,该线如被完全切断,敌第9集团军将受到致命威胁。为此,敌人不得不在勒热夫和瑟乔夫卡进行顽强抵抗。由于勒热夫久攻不下,科涅夫不得不将第39集团军侧翼的骑兵第11军留了一个星期。第29、39两集团军伤亡惨重,至1月的第二个周末,第29集团军每团仅剩50—100人,急需后撤重组。至17日,勒热夫和瑟乔夫卡仍然没有拿下,为此,科涅夫不得不调整策略。

  敌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决定利用红军战斗队形过长的弱点向红军发起反冲击。1月22日上午10时,敌第6军以两个团在勒热夫以西转入进攻,被切断在奥列尼诺的敌第23军也突出重围,向东进攻。23日,敌东西对进的两个军封闭了第39集团军撕开的突破口。加里宁方面军被一分为二:一部在伏尔加河北岸、勒热夫北部接近地附近;另一部在勒热夫西部和南部、切尔利诺与瑟乔夫卡之间。这样一来,突入敌后的红军就处于极为严重的境地,他们被迫通过别累伊和涅利多沃两地之间的孔道同加里宁方面军主力保持联系。科涅夫遂下令第29、30两集团军清除敌人两个军所开辟的走廊,恢复原态势,但未获成功。

  1月22日,第39集团军试图夺取奥苏加和瑟乔夫卡,但遭到敌人顽强抵抗,铁路仍然在德军手中。骑兵第11军于1月20日再次南进,并于26日切断了维亚济马以西12公里处的高速公路干线(至斯摩棱斯克)。但是,由于该军实力太弱,所属的4个师总共只有不到6000人、5000匹马、2门122毫米榴弹炮、47门野战炮、35门迫击炮和27具反坦克武器,且遭到敌人东西夹击,遂不得不转向公路西北。

  至1月26日前,第22、第29集团军完成了对奥列尼诺地域德军约7个师的合围,加里宁方面军右翼从西北深远包围了中央集团军群并前出到其深远后方,进至维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亚尔采沃等市接近地。

  但是到了1月底,敌人在加里宁方面军进攻地带的抵抗显著加强:第22集团军不得不为夺取别累伊市而进行激烈的战斗;第39集团军在亚尔策沃地域向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铁路线前进时,遇到敌军的顽强抵抗;从北面突向维亚济马的骑兵第11军,未能占领该城;负责切断敌奥列尼诺集团同敌第9集团军主力联系的第29集团军,不断受到敌人的强力猛攻;从北面和东北面向勒热夫进攻的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各部,也无法摧毁敌人的防御。

  在加里宁方面军向勒热夫—维亚济马方向进攻的同时,西方面军右翼各部队进行了突破拉马河和鲁扎河敌坚强防御地带的准备工作,方面军左翼各部队则继续在尤赫诺夫—维亚济马方向发展进攻。

  在西方面军右翼的第20集团军长达20公里的地段上,建立了一个突击集团。在预定实施主要突击的8公里的地段上,每公里正面的兵力兵器密度为3.5个营、37门火炮、39门迫击炮和12辆坦克,从而使该地段红军对敌占有了必要的优势。

  1月10日,第20集团军由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向沙霍夫斯卡亚实施突击,经过两天的战斗,突破了敌拉马河防御。与此同时,突击第1集团军转入了进攻,1月20日调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1月13日,近卫骑兵第2军进入突破口。第16、5两集团军利用第20集团军战果,于1月14日先后转入进攻。敌第3、4装甲集群在红军的突击下,被迫向预有准备的防御地区——波哥烈洛耶哥罗迪舍、杜累基诺、珊斯基工厂退却。1月16日,红军解放了洛托希诺,17日解放了沙霍夫斯卡亚和鲁扎,并切断了莫斯科—勒热夫铁路,1月20日攻克了敌重要抵抗枢纽莫扎伊斯克。但是,由于该方向的红军力量太弱,加之天气情况恶劣,他们只能缓慢地向格扎茨克推进。1月底,当第20和第5集团军各兵团前出到波哥烈洛耶戈罗吉什—杜雷金诺—珊斯基扎沃德一线时,在整个正面都遇到敌人有组织的抵抗。

  在西方面军左翼,1月10日前,第50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进逼尤赫诺夫,从南面和西南面迂回了敌第4集团军约9个师组成的尤赫诺夫集团。与此同时,第43、49集团军从小雅罗斯拉韦茨和塔鲁萨地域发起进攻,并于1月19日前进抵谢洛基—达曼诺沃—普柳斯科沃一线。第33集团军在第43、49两集团军以北向维亚济马进攻,经过三天的顽强战斗,于1月19日解放韦列亚,并继续顺利地向西和西南方向推进。与此同时,第10集团军在1月10日前军在合围苏希尼奇的守敌并解放莫萨利斯克后,已进抵通往基洛夫、柳季诺沃、日兹德拉等市的接近地。

  1月15日,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守住尤赫诺夫和格扎茨克以东到勒热夫以北之间的交通线。此后,敌人对西方面军左翼的抵抗骤然加强,红军未能从行进间攻占敌军在尤赫诺夫和维亚济马两地域的强固抵抗枢纽部,仅有第33集团军突入了敌人后方,最终到达维亚济马郊区,然而该集团军半数的师被敌人在1月23日发动的反突击所切断。在第10集团军进攻地带,敌军以摩托化第24军的从日兹德拉向东北方向实施反突击,压缩第10集团军左翼兵团,并前出到苏希尼奇地域。1月24日,敌援军先头部队步兵第338团已经和在苏希尼奇防御的敌步兵第216师取得联系,并救出了1000多名伤员。这样一来,西方面军的整个左翼都被撼动了。为封锁西方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之间的缺口,朱可夫从第10集团军抽调了5个步兵师,在左翼新组建一个第16集团军。这个新的第16集团军对敌军的突围集团组织有力突击,并于1月29日解放苏希尼奇。其后开始追击退却的残敌,后因遇到敌人早已准备好的防御而无法继续向前推进。至2月初,在第10集团军、第16集团军以及布良斯克方面军拨给西方面军的第61集团军的地带内,进攻行动实际上已经停止。

  为截断敌尤赫诺夫集团的交通线和支援红军在尤赫诺夫—维亚济马方向的进攻,从1月18日至1月22日,红军空降第201旅和步兵第250团在热拉尼耶地域(尤赫诺夫以西50公里)空降。步兵第250团向西南推进,于1月30日帮助近卫骑兵第1军突破了敌人为控制道路而设立的流动巡逻队和筑垒村庄体系,越过了尤赫诺夫公路。但是,敌人在近卫骑兵第1军背后封锁了包围圈,将该军与配属的步兵、坦克以及绝大部分的炮兵割裂开来。

  为从东南攻占维亚济马,1月20日,第33集团军进入尤赫诺夫以北的突破口,近卫骑兵第1军也从西南向维亚济马推进。为在维亚济马以西截断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铁路和公路干线,1月27日到2月1日,空降第8旅在奥泽列奇尼亚地域(维亚济马西南35公里)实施空降。至1月底,共空投第8旅的2497人和34.4吨物资。该旅主力由于恶劣的天气和不准确的导航,丢弃了大量的装备、补给和无线电。2月1—7日,他们使斯摩棱斯克一维亚济马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陷于瘫痪,但未能进一步取得战果。

  2月1日,第33集团军展开了夺取维亚济马的战斗。由于敌军负隅顽抗,且红军炮兵落在步兵后面,既无足够的火力支援,又无航空兵的掩护,因而未能攻克该城。近卫骑兵第1军与空降兵会合后,于2月2日从尤赫诺夫以西40—50公里处突向维亚济马,但未能从行进间攻克该城。

  总的来说,在1月份的进攻中,西方面军经过激战,突破了敌军沿拉马河、鲁扎河的坚固筑垒防御,向西推进了40—100公里。

1942年2月3日,俄罗斯一座村庄内,一个德军机枪组将MG34机枪放置到三角支架上准备战斗

  为挽救中央集团军群,德军统帅部从西欧调来了12个师另2个旅前来增援。敌人使用这些援军,于1月30日在柳德科沃地域,2月2日—3日在尤赫诺夫以北实施了反突击,切断了西方面军第3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在尤赫诺夫以北及其以南的交通线。西方面军深入维亚济马附近的作战的集团被切断,脱离了主力。该集团在敌人的后方同为数众多的游击队一起,在维亚济马西南的森林地带继续作战。第43、第49、第50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恢复联系的企图未获成功。2月间,西方面军作战地带的态势严重恶化。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没有改变这种情况,未能提供粉碎中央集团军群所必需的兵力,特别是缺少坦克兵团。

  与此同时,在加里宁方面军作战地带,敌第9集团军于2月5日从东面勒热夫地域,从西面奥列尼诺地域,突然对第29集团军实施了强大的反突击,切断了第39集团军和骑兵第11军的主要交通线并孤立了第29集团军,该集团军处于被半合围状态,尔后即遭合围。骑兵第11军仅有2个轻骑兵师、1个摩步营和少量的滑雪营,根本无力切断敌交通线。2月17日,敌人封闭了对第29集团军的合围圈,该集团军不得不进行苦战,并以重大伤亡的代价突出重围与第39集团军会合。

  西方方向红军的态势急剧恶化,连续不断的战斗使其战斗力越来越弱,逐渐丧失进攻能力。因此,最高统帅部从其预备队中拨出1个近卫步兵军、7个步兵师和4个航空兵团给加里宁方面军;调给西方面军1个近卫步兵军、3个步兵师、2个空降兵旅、200辆坦克、40架飞机和6万名开赴前线的补充兵员。2月16日,最高统帅部命令:加里宁方面军应消灭敌人在勒热夫、维亚济马、尤赫诺夫地域作战的集团,并在3月5日前进抵奥列尼诺—第聂伯河—叶利尼亚一线,然后,沿杰斯纳河前出到斯诺波季河;西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应肃清博尔霍夫—日兹德拉—布良斯克地域的敌军集团,并解放布良斯克。

  为了支援西方面军粉碎尤赫诺夫集团,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2月18日到24日,红军空降第4军主力(空降第9、第214旅)在热拉尼耶地域实施空降,前后共出动612架次,空投了7373人和1525包弹药、武器、粮食和各种器材。但在一周内,空降人员只有不到70%的人到达了集结地点,该军军长和司令部大部分成员所乘坐的飞机被敌人的一架夜间战斗机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军参谋长接替了军长职务。

西方面军战士在尤赫诺夫,1942年3月

  西方面军左翼第43、第49和第50集团军继续与敌尤赫诺夫集团进行激战。直到3月初,才消灭掉尤赫诺夫突出部的敌人,解放了尤赫诺夫。但是,他们无法再向前推进与第33集团军会合。

  深入敌后的空降第8旅在3月间多次试图攻占维亚济马,但未成功。遵照大本营命令,第8旅于3月30日进逼乌格拉车站,并于4月6日与空降第4军主力会合。3月7日,空降于热拉尼耶地域的军队顺利协助攻占了尤赫诺夫市。但是,由于得到重兵增援的敌人进行了顽抗,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未能发展进攻,遂于4月底转入了防御,而空降第4军部队则继续在敌后行动。他们会同近卫骑兵第1军和各游击队攻占了维亚济马以南广大地区,一直坚守到5月25日,牵制了敌军约5个师。5月25日夜间,空降第4军部队突破了合围正面,开始对敌后实施奇袭。6月24日,他们与近卫骑兵第1军部队一起在基洛夫以北(卡卢加州)与西方面军第10集团军会合。

  在整个战役期间,红军在敌航空兵积极对抗、气候严寒、运输机不足、地面积雪很深、无通行道路的情况下,向维亚济马以南及西南地区空降了1万余人、320门迫击炮、541挺机枪、300支反坦克枪。在敌后6个月的战斗行动中,空降兵解放了约200个居民点,转战敌后600余公里,歼敌近1.5万人,击毁大量敌军事技术装备。

  3—4月,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力图攻破敌军的抵抗,数次冲击其阵地,但均未奏效。鉴于西方方向上诸军的进攻能力已经严重削弱,春季的泥泞时期也已经开始,最高统帅部于4月20日决定让这两个方面军就地转入防御,并下令在战线另一面进行战斗的部队前来同主力会合。但是,敌人已经到处建立起严密的、有组织的防御,其空军也重新夺得制空权。于是,突围部队被迫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第33集团军司令员叶夫列莫夫于4月18日在突围途中身负重伤。为了不落入敌人手中,叶夫列莫夫自杀殉国。没有突围出来的部队则与游击队员们一起在敌人后方展开积极的斗争。

  在勒热夫—维亚济马之战中,红军虽将敌人向西击退了80—250公里,解放了莫斯科州、图拉州,并解放了加里宁州和斯摩棱斯克州很多地区,却远未能达到粉碎敌中央集团军群的战役目的。红军牺牲、被俘和失踪272320人,负伤和患病504569人,合计776889人,仅杀伤不到20万敌军。这是红军在冬季总攻过程中最大的失利。朱可夫后来谈到这次战役时说:“现在在批判地评价1942年的这些事件时,我认为我们当时在估计维亚兹马地区的情况上犯了错误。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军队的能力,而过低地估计了敌人。这个‘胡桃’比我们事先设想的要坚硬……”“1942年2月和3月,最高统帅部要求在西部方向上加强进攻行动,但这时各方面军的兵力兵器已大大地消耗了。”

其他地段的进攻

  在西方方向的其他地段上,西方面军左翼部队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也进行的进攻战役。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第990页

  为粉碎敌军奥斯塔什科夫集团,从西面深远迂回敌中央集团军群,配合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发起的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红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为库罗奇金)左翼部队发起了托罗佩茨—霍尔姆战役。

  为发起这次战役,红军集结了突击第3、4集团军共8个师、10个旅、12个滑雪营、4个坦克营,计12.21万人。在这两个集团军正对面,敌人在约100公里的正面上仅有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另1个骑兵旅。

  1月9日凌晨,突击第3、4集团军在100公里宽的地带内突然发起了进攻。普尔卡耶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从谢利格尔湖地域向霍尔姆、大卢基方向实施突击,而叶廖缅科将军指挥的第4突击集团军则由奥斯塔什科夫地域向托罗佩茨、韦利日展开进攻。这次进攻是在给养奇缺的情况下发起的:他们只有一点面包皮,仅在进攻第一天晚上可以得到面包,只有夺取托罗佩茨的德军大型仓库后,部队才可以吃上饭。至1月12日前,两个集团军突破了敌人防御战术地幅,推进了25—30公里。

  突击第4集团军进展迅速,该集团军的中央集团的步兵第249、332师在齐胸深的积雪中迅猛前进,击退了敌党卫军骑兵,于9日13时前直接冲入敌人机枪掩护下的佩诺市。该集团军右翼步兵第360师正在完全无道路的异常艰难条件下通过了森林地带。为了铺设急造军路,该师只好在1公里内砍掉约1000棵树,一米深的松软积雪也严重妨碍了技术兵器的移动。1月16日,该集团军攻占安德烈亚波尔市。1月21日,在游击队协同下,攻占了托罗佩茨市,以先遣部队切断大卢基—勒热夫铁路,配合此时正进行瑟乔夫卡—维亚济马战役的加里宁方面军右翼前进。步兵第249师在托罗佩茨缴获了德军仓库中的6辆坦克、数百件步兵武器、723辆卡车、45万发炮弹、数百万发子弹、1000桶燃料和40座装满粮食的粮库。

  突击第3集团军起初进展缓慢,至1月22日前,合围了霍尔姆市敌军守备部队,从南面迂回法西斯德军第16集团军杰米扬斯克集团。此时,这两个集团军已经前进了90—120公里,向维捷布斯克方向敌中央集团军群深远后方发展进攻。22日这一天,最高统帅部将这两个集团军转隶加里宁方面军。

  在包围霍尔姆以后,突击第4集团军一部继续留在霍尔姆,另一部分继续向西南攻打大卢基,先头部队切断了霍尔姆—托罗佩茨公路。

  为阻止红军突入中央集团军群深远后方,将从西欧调来的4个步兵师调到突击第3、4集团军当面。1月22—30日,突击第4集团军在战斗中推进了100—115公里,前出到韦利日地区,歼敌数千人,缴获大量战利品。但是,该集团军遇到了敌人有组织的抵抗:敌人在一些居民地建立了抵抗枢纽,各抵抗枢纽之间的地区以火力和战斗保障勤务(警戒和侦察)掩护。突击第4集团军损失严重:步兵第249师剩下的员额不超过1400人;步兵第48旅只剩下1500人;装甲战车方面,仅剩两个坦克营,共61辆坦克。

  突击第3集团军也受到严重损失,在大卢基面前几乎停滞。在进攻的过程中,两个突击集团军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至1月底,突击第4集团军与右侧友军相距50英里,与左侧友军相距近60英里。至2月6日,两个突击集团军的进攻被完全阻止。展开在约300公里正面的红军未能粉碎敌已增强的抵抗,遂在所到地区转入防御。

  托罗佩茨—霍尔姆战役结果,突击第3、第4集团军以损失29210人为代价,前进约250公里,深远楔入敌北方、中央集团军群接合部的防御,破坏了他们之间的战役协同,并从西面迂回敌军勒热夫—维亚济马集团,配合了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作战行动。

  在莫斯科西南,布良斯克方面军于1月8日以第61、3、13集团军共210103人、54辆坦克,发起了博尔霍夫战役。当面德军有15万人,145辆坦克。至4月20日,进展甚微。布良斯克方面军阵亡、被俘和失踪21319人,负伤和患病39807人,共计61126人。其中第3集团军步兵第287师在9天的战斗中损失了82%的兵力。

  在西北方向,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于1942年1—4月实施了一系列艰苦的进攻战斗(包括柳班进攻战役和杰米扬斯克进攻战役),力图击溃北方集团军群和解除列宁格勒之围。但这两个方面军未能完成主要任务,列宁格勒仍然处于被封锁之中。

  2月20日,西北方面军主力将敌军7个师合围于杰米扬斯克地域。但是,在4月下半月敌人打通了一条狭窄走廊,与其主力会合并使战线稳定了下来。

  在西南方向,截至1942年1月1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共有86.84万人,3430门火炮和迫击炮,187辆坦克(其中53辆是重型和中型坦克)。当面的敌南方集团军群,自1月中旬起由冯·博克指挥,共有116.9万人、9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240辆坦克。

  最高统帅部计划在西南方向展开一次旨在粉碎敌南方集团和使苏联军队前出到第聂伯河下游一线的进攻,企图是:由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两支相邻翼侧的军队实施突击,突破敌人在巴拉克列亚和阿尔乔莫夫斯克之间敌第6、17集团军的接合部的防御,并向扎波罗热总方向发展进攻,前出到敌顿巴斯—塔甘罗格集团的后方,切断该集团西退之路,以便尔后将其基本兵力压迫到亚速海的沿岸地带,再与南方面军左翼部队协同动作将其歼灭。

  由科斯坚科指挥的西南方面军的任务是:以左翼的两个集团军(第38、第6集团军)和骑兵第6军进攻博戈杜霍夫和克拉斯诺格勒,以便占领哈尔科夫,并从西北面保障南方面军实施战役。

  由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南方面军应以右翼的第57和第37集团军、骑兵第1军和第5军,向巴甫洛格勒实施主要突击。该方面军突击集团的行动由第12集团军向捷尔任斯克实施进攻来保障。第18和第56集团军担负的任务是:切实地掩护卡缅斯克和罗斯托夫方向。为了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扩大战果,拟将作为西南方向总指挥部预备队的第9集团军和骑兵第2军投入交战。

  两方面军参战部队共有361690人的兵力,其步兵和坦克的数量大致与敌相当,只有航空兵比敌人多0.4倍。但是,红军航空兵有50%的飞机是旧式的。敌军的火炮和迫击炮比红军多0.2倍,反坦克炮兵比红军多3.5倍。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第62页

  1月18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在巴拉克列亚—斯拉维扬斯克地段并肩转入进攻。第6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进攻较为顺利,至22日前在各自的主要突击方向上推进了约25公里。骑兵第1、5、6军也冲入了两集团军撕开的突破口。骑兵第5军先头部队以巧妙的机动迂回敌人的支撑点,并与步兵兵团协同动作,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月24日攻占重要的交通枢纽——巴尔文科沃。在巴尔文科沃,敌人丢下了400多具尸体,红军则缴获了汽车261辆,火炮19门,坦克2辆,背囊式喷火器8件,高射炮4门,炮弹3万发,给养、弹药、航空炸弹仓库若干座,装满军用物资的火车车厢160节。

  其他地段的红军则进展缓慢:第37、第38集团军在丘古耶夫、克拉马托尔斯克两方向仅楔入了敌人防御,但未能继续前进:第37集团军仅楔入斯拉维扬斯克以东的敌军防线,第38集团军仅占领了丘古耶夫东北的几个居民点,向前推进了5—10公里。第12集团军向红军城方向的进攻亦未奏效。

  敌人死守巴拉克列亚和斯拉维扬斯克地域,竭力不让突破口继续向两侧扩大。而西南方面军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在红军进攻的头几天,敌人还只是尽力用被击溃的部队组成战斗集群来封闭缺口。但随后,敌人便开始把正面南段的一些师和深远后方的预备队调往被突破的地域和两翼,敌人在巴拉克列亚和斯拉维扬斯克的防御兵力加强了。

  鉴于这一情况,西南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于1月24日决定以第57、37集团军、骑兵第1和第5军向克腊斯诺阿尔美伊斯科耶总方向发展突击。预定1月26日在第57、37集团军的接合部把第9集团军投入交战。第38和第6集团军的任务是:从南面和西南面迂回哈尔科夫,然后攻克该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26日批准了这一计划,并下达了新任务:切断敌军主要集团在斯拉维扬斯克、奇斯佳科沃地域的主要交通线,随后以一个突击集群在第聂伯河西岸夺占一个登陆场,而以另一突击集群向南挺进,占领马里乌波尔以西或梅利托波尔以西地域。为此,大本营将315辆坦克、4个步兵旅和2个装备Пe-2型飞机的航空兵团调归(于2月1日前)铁木辛哥指挥。

1942年1月,红军一支T-34/76B型坦克纵队驶过哈尔科夫附近的伊祖姆镇

  在该战场北翼,第6集团军各兵团和骑兵第6军各兵团,于1月27日前切断了哈尔科夫—扎波罗热铁路线,解放了洛佐瓦亚。可是第6集团军随后向纵深发展进攻和歼灭巴拉克列亚突出部之敌的行动却未获成功,而负责向敌巴拉克列亚集团后方实施突击的骑兵第6军在1月25日至28日的一系列战斗中,几乎消耗了全部弹药,并且遭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第6集团军的军队试图向北朝哈尔科夫推进,以便尔后协同第38集团军截断敌巴拉克列亚突出部,但陷入了争夺个别居民点的持久战斗,难以前进。

  在该战场南翼,第57集团军左翼各兵团于1月下旬推进到巴尔文科沃以南30公里一线,并指向红军城。但是,敌人把第3装甲军的基本兵力从南面调到克拉马托尔斯克地域,建立了一个马肯森战役集群,并进入了红军城地区。第57集团军在该地进攻受阻。南方面军首长还试图以第9集团军和一些骑兵军的兵力与第37集团军协同动作,粉碎敌人在斯拉维扬斯克、阿尔乔莫夫斯克地域的集团,但并没有多大进展:第9集团军在迂回斯拉维扬斯克时,被迫与敌人在加固过的房屋和村落组成的防御阵地恶战多日;第37集团军也无法克服敌人在南肩角的抵抗。此外,第12集团军也没有什么进展。而在这3个集团军当面,敌人将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合并为克莱斯特集群。第57集团军右翼和第6集团军左翼虽然一度冲到洛佐瓦亚西南地域很远,但是敌人的反冲击迫使他们不得不后撤。

  至1月底,红军的进攻基本停止。随后,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曾在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方向上以及在顿巴斯发动了数次进攻战,但未能取得进展。敌人也不断地向南方集团军群增兵,其中顿巴斯集团在1月得到5个师,2月得到3个师,3月得到4个师的增援。到冬季战局结束前,这里的战线基本稳定下来,第6、57、9集团军与骑兵军一起在巴拉克列亚—洛佐瓦亚—斯拉维扬斯克之间的突出部固守下来,其纵深约90公里,正面宽度达110公里,西南方向上诸军可以从这里对敌哈尔科夫和顿巴斯集团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

  此次战役,红军以阵亡和失踪11095人、负伤和患病29786人为代价,在100公里正面上突破了敌军防御,向西和西南前进90—100公里,使敌军顿巴斯集团的交通线受到威胁,并在该方向牵制敌人大量兵力,使其不能调往其他方向。敌各步兵师残存兵力仅达原建制30—50%。但是,两个方面军却未能完成全部任务,这是因为他们突破缓慢未能及时向两翼扩大突破口,致使敌人得以加强突破口兵力,并在此组织抵抗,威胁红军各突击集团的侧翼;各骑兵军缺少加强兵器(特别是坦克和火炮),且没有统一的指挥,各在一方独立行动,以致兵力分散,削弱了突击力量;此次进攻是在冬季严寒的条件下进行的:坦克和其他车辆的发动机必须不停地转动,所以燃料的消耗特别大,因此给汽车运输粮食、弹药和燃料造成了困难,而各集团军司令员以及各部队指挥员没有很好地组织保障技术装备前送以及保障后方部队运输的勤务,结果炮兵总是落在后面,军队的粮食、弹药和燃料的保障也不及时。

  在克里木半岛,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结束之后,最高统帅部计划发动一次攻势,旨在打破敌人对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的围困并完全解放克里木,并于1942年1月2日批准了高加索方面军首长提出的关于方面军下一步行动的计划,并指示这一任务应由占科伊—彼列科普—琼加尔方向上的主力来完成;用一个集团军向辛菲罗波尔进攻,使登陆兵在阿卢什塔、雅尔塔、彼列科普和叶夫帕托里亚地域进行两栖登陆。与此同时,最高统帅部要求将部队加速在刻赤半岛集中,为此可以充分使用黑海舰队的舰艇和民用船只。

  但是,敌人却捷足先登:1月15日,曼施泰因指挥的敌第11集团军在刻赤半岛登陆,重新侵占了费奥多西亚,在这里防守的红军第44集团军的司令部也被敌人炸弹击中。第44和51集团军被迫后撤30—35公里,退向阿克—莫纳伊斯克阵地。斯大林也被迫调整计划。

  1月28日,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将高加索方面军分成克里木方面军和南高加索军区。驻扎在刻赤半岛、塔曼半岛和克拉斯诺达尔地域的军队属于新建的克里木方面军的编成,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的兵力,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都归克里木方面军领导。这一天,克里木方面军接到向卡拉苏集市实施主要突击以支援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的任务。进攻预定在2月13日开始。该方面军接收了3个步兵师的加强,包括多个T-34坦克分队。但是,克里木方面军发现自己无法在2月13日出击,于是进攻时间被迫推迟到2月27日。尽管如此,战役的准备仍然不够充分,未获得预期的战果。部队向前推进不远就被迫转入防御。3月份和4月上半月,该方面军再一次试图突破敌军阵地,也未成功。至4月12日,登陆计划被迫终止。红军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阵亡和失踪43248人,负伤和患病67091人,合计110339人。

  红军在1942年1—4月的冬季总攻,使敌人受到了重大损失:从1941年12月到翌年4月,东线德军共损失了832350人,约相当于50个师的人数。而补充只有50.83万人:

  其中,敌中央集团军群损失最重。其第4集团军在1—3月损失了9.7万人,相当于总兵力21.4万人的45%。

  1942年3月30日,德国陆军的一份报告指出了东线德军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东线全部162个作战师中,只有8个师还有进攻的能力,3个师需要短暂休整、需要获得补给,另外47个师进攻能力有限,而大部分部队只能进行防御。16个装甲师中,只剩下140辆坦克可供使用,比1个师的正常数字还要少。下面两个例子可以证明报告中的严重情况:1942年2月底,第2装甲集团军只有45辆可以作战的坦克,另外44辆还在修理中;3月底,第16装甲师只有140辆作战坦克。对于自身装甲部队的严重损失,德军的一份报告讽刺地记录道:“只有9到15辆有战斗力坦克的装甲师还能叫装甲师吗?”4月21日,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报告,列出了东线德军冬季作战的损失及补充情况:

【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第697页

  哈尔德还指出:从11月30日至4月1日,每日平均战斗伤亡人数大体一致,约在2800—3500人之间,而在1941年12月31日—1942年1月10日期间,损失略大一些(为3700人)。这些数字表明,德军在冬季撤退期间,战斗伤亡率并不甚高。然而在冬季期间,除37.6万名战斗伤亡外,还有50余万人患病或病死,其中22.8万人是冻伤,这样总计伤亡人数约为90万人。此外,根据冷战时期联邦德国米勒—希勒布兰德所著的《1939—1945年的德国陆军》一书第3卷记载,从12—2月的3个月期间,东线陆军和党卫军损失人员总数为12.7万人死亡、2.4万人失踪。

  那么,这能否说明,德军是被所谓的“冬将军”打败的呢?我想不能这么简单化地下结论。德军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冻伤人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们骄傲轻敌,进而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苏联在冬天到来以前就会垮台,因此没有准备足够的冬季物资。然而,事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苏联不但没有任何垮台的迹象,相反,却愈挫愈勇,给了他们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德军却不得不把本来就有限的人力物力大量地用来与红军苦战,结果后备力量越打越少。直到冬天到来之后,纳粹领袖们才充分意识到,苏联的抵抗力量是几乎是不可摧毁的,这才手忙脚乱地从国内大量搜刮过冬物资送往前线。由于德军的后勤工作过于差劲,再加上天气恶劣,过了几个月后才把冬季物资送到前线。据哈尔德记载,截至1941年2月28日,东线德军的冻伤人数为112627人,而不到两个月后却增加到了22.8万人,整整翻了一倍!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德军的后勤运输效率是多么的低。我们知道,后勤工作本来就是战争的一部分,没有充足的物资,任何军事天才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正像朱可夫所指出的:“短皮大衣、毡靴、棉背心、防寒衬衣,所有这一切也都是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军在1941—1942年冬季的失败绝不能被形容成“非战之罪”。此外,我们还会发现,东线德军,特别是中央集团军群,在整个冬季被迫连续不断地与同红军苦战,几乎没有任何休整。再加上刺骨的严寒和奇缺的冬季物资,德军的病号就必然会大量增加,直至超过战斗损失。

  希特勒们犯这样的错误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本来就是极端唯心主义的,他们研究事物不是从具体的事实出发,而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比如,他们信奉极端的种族主义,认为他们日耳曼人是“优等种族”,而斯拉夫人则是“劣等种族”。在苏德开战前,一位德军军官著文指出,按照他的“有条理的日耳曼人思想”来看,共产主义是所谓“腐朽透顶”的,而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的苏联人甚至连日常文书工作都做不好。布卢门特里特在1940年就红军的战斗力进行了一项评估,认为俄国军人的力量在于他们“亚细亚式的冷酷的顽强精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德国步兵师必须对付2—3个俄国步兵师。希特勒完全赞同他的看法,并说:“俄国人就是低劣。”德军情报机构也受到这种乐观情绪的影响,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去搜集苏联的情报。1941年2月3日,凯特尔在最高统帅部作战会议上指出:苏军在西部有100个步兵师,25个骑兵师和相当于30个机械化师的装甲兵力。德军的数量没有这么大,但素质比苏军优越。苏德开战后,他们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并惊叹于红军指战员顽强的战斗意志。但他们仍然没有(也不可能)摒弃原来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以至于在取得新的胜利后,他们又开始盲目乐观,忘记了先前的挫折;而遇到新的挫折后,他们又开始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但仍然不肯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地研究对手。实际上,战后那些被包庇下来的德国将军们仍然死抱着极端种族主义的教条不放,例如布卢门特里特就说:“西欧人的文明程度高,在很多方面敌不过生活在大自然当中更为强悍的东方人。”有这样顽固的思维定式在他们头脑里存在着,那他们也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对手。而他们之所以在战争初期取得那么大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而不是因为德军士兵真的就是什么“日耳曼超人”。

  由于兵员损失严重,希特勒不得不在1941年12月到翌年4月把39个师、6个旅和80万左右的补充兵员,从德国本土和欧洲占领国增调到苏德战场上来。

  弹药的消耗也十分严重。在整个1941年,德国只生产了54万吨弹药,而东线德军在整个1941年却消耗了58.3万吨以上的弹药,而在1942年1—4月,又消耗了34.5万余吨:

  对于这样的结果,曾参加侵苏作战的德国将军冯·梅林津后来哀叹道:“1941年末,德国打赢这场战争已经是不可能了。不过,利用外交手腕和灵活的战略还可以把这场战争打成平局。到了1942年,‘闪击战’已经是时过境迁,机不再来……”

  但是,苏联红军在冬季攻势中也受到了惨重的损失。在整个1942年第一季度,共阵亡413681人,因伤死于医院45651人,非战斗死亡34328人,失踪和被俘181655人,合计675315人;负伤1011040人,患病117007人,冻伤51410人,合计1179457人。以上共计1854772人。

  红军未能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西方向的主要突击未能围歼敌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西北方向的进攻虽然给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造成颇大损失,但未能做到粉碎敌北方集团军群和解除敌人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西南方向击溃敌南方集团军群,解放顿巴斯、克里木的企图也没有实现。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

  (一)经过长期连续不断的作战,红军的人力物力遭受重大损失,急需休整和补充。苏德战场的力量对比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敌人的实力仍然雄厚。而斯大林却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地彻底击溃德军,完全取得战场主动权,这无疑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必然导致兵力的分散(当时,红军9个方面军在近2000公里的正面上发起总攻)。而且,斯大林起初只是想要歼灭中央集团军群,而到了1月中下旬,却又升级到了想要歼灭北方和中央两个集团军群,这样一来,兵力就更加分散了。而到了3月,部队已然筋疲力竭且大大削弱了,最高统帅部却仍然要求部队竭力去完成先前交给的任务。直到4月20日,最高统帅部才决定转入防御。

  (二)部队严重缺乏武器弹药。以西方面军为例,1月上旬,同计划的弹药供应量相比较,实际得到的供应量却只有:82毫米迫击炮弹为1%,炮弹为20—30%。而在整个1月份,50毫米迫击炮弹为2.7%,120毫米迫击炮弹为36%,82毫米迫击炮弹为55%,炮弹为44%。2月份的供应计划一点也没有完成。2月上旬原计划提供316节车皮作战物资,结果一节车皮的物资也没有得到。由于火箭炮兵缺乏弹药,因此不得不把部分火箭炮兵撤往后方。结果,方面军不得不规定弹药的消耗标准是:每门炮一昼夜为1—2发。西方面军2月14日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说:“正如战斗的经验表明,缺乏炮弹就不可能实施炮兵进攻。结果敌人的火力配系没有被消灭,而我军在向未被很好压制的敌人防御阵地冲击时就受到很大损失,不能取得应有的战果。”

  (三)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兵团无法胜任如此庞大的任务,正如朱可夫所指出的:“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反攻是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兵力上不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外,各方面军都没有掌握真正有力的坦克和机械化兵团,而战争的实践证明,没有它们,要想实施坚决和规模巨大的进攻战役是不可能的。要超过敌人的机动能力,迅速迂回到敌人翼侧,切断其后勤补给线,包围和割裂敌军集团,这些都只能借助于强大的坦克和机械化兵团。”

  (四)红军的指挥人员和司令部仍然缺乏组织和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和战斗的足够经验:在取得初期胜利需要及时增强突击时,没能及时投入兵力,在发展进攻时,速度缓慢,并且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在两翼扩大突破口,从而使敌人能够封闭突破口,并使进攻的红军陷于孤立。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普拉托诺夫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战史概要》

  2、【苏】安德罗尼科夫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4卷

  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

  4、【西德】汉斯—阿道夫·雅各布森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德国观点)》

  5、【苏】格列奇科等主编:《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

  6、【苏】洛托茨基等:《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

  7、【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

  8、【美】戴维·格兰此等:《巨人的碰撞》

  9、【美】戴维·格兰茨:《巨人重生》

  10、【英】约翰·埃里克森:《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

  11、朱世巍:《东线:1941年的冬天》

  12、徐焰:《铁血苏德》

  13、【美】史蒂芬·G.弗里茨:《东线战事》

  14、【苏】西蒙诺夫:《我这代人的见证——关于斯大林的思考》

  15、【德】维尔纳·克赖佩、京特·布卢门特里特等:《纳粹将领的自述——命运攸关的决定》

  16、【德】古德里安:《闪击英雄》

  17、《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18、《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

  19、《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

  20、《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下册

  21、《科涅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22、《叶廖缅科元帅战争回忆录》

  23、《什捷缅科大将战争回忆录》

  24、《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

  25、【苏】帕诺夫主编:《战争艺术史》

  26、【德】冯·梅林津:《坦克战(1939—1945)》

二战史|苏联是当之无愧的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三)——不成熟的反攻(1941—1942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