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补石||政事无巨细 咸决于亮
1.兼论治国安邦与人格魅力,古代史是否有能与丞相比肩者?若放宽到现当代,先总理与比之又如何? 从隆中对到五丈原是28年,南湖游船到开国大典也同样是28年...
论能力和人格等多方面维度 我认为只有本朝先总理周公能和丞相相提并论
2.太难了,外行看战斗,内行看后勤。三国奶王硬生生没掉过链子,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能力过硬,十年八年不掉链子堪称神话了。另外陈寿挑刺诸葛的奇谋与将略,可能只是胜利方不得不强行批评一下失败方,当不得真的
是的 陈寿写丞相确实很不容易
3.主要不是讲历史故事的,像追剧一样读就太浅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七个自”:自备历史常识,自带五千年视角,自觉融入情境,自发产生共鸣,自由发散联想,自在讨论交流,自愿点赞打赏。
哪位领导的笔杆子
4.先生,有人说我朝周相不亚于葛公,但是一直被人低估只有外交才能和简朴的性格。您觉得呢?
我朝周公的全面性和重要性终归未来会有一本全面的书籍来传世的
5.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萧何也不如诸葛亮。
咱不能说不如 二相都是大神 都是名相 诸葛丞相展现的方面更全
6.说一个人很能打的时候,有时会说: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那诸葛亮这里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国家。丞相在五丈原归天后,蜀汉就只剩喘气等死的最终结局了,就算想抻久一点剩下的人也没有这能力。
丞相留下的那套操作系统还是保驾护航了几十年的 当丞相留的人们都没了时 这蜀汉也就完蛋了
7.咨询一下,康熙立雍正,有乾隆的因素吗,占的分量很大吗
有 但分量很难讲 雍正本就是最合适的
8.窃以为司马懿不如司马师,司马师3年时间做了曹操20余年的事,做了司马懿一辈子都没做好的事,而且面临的环境直逼曹操那个环境。不过做人太缺德,太刚烈。假使曹髦早几年坐在那个位置,未必司马昭能在二叛时期那么安稳接班。
不否认司马师的极度优秀 但让他像司马懿一样从基层混到太傅给家族打底 他的性格和能力大概率难做到
9.看过几个文章,说是拿下成都后,没钱没物,有类似多印钞票的方式抢劫川蜀百姓,是真的吗?
确有此事 刘巴的主意 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10.这种文化的传承是如何延续的 比如蜀人怀念丞相一千多年 甚于其他地方。但四川虽然是个宝地 历史上也短不了兵灾 明末张献忠把四川人几乎杀光 人都快没了 为何仍能延续纪念丞相
丞相在蜀中已经有孔子在山东的那分量了 太多的赞叹和遗迹以及官方的扶持了 到了这个级别是会永远存续下去的
11.说司马懿和丞相一个水平丞相不是要气活过来,太侮辱人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哪个司马懿都没达到丞相的水平。哪怕是他最后夺权成功死后荣升皇帝,他的政治水平也达不到丞相的高度,政治家的成功标准从来都不是夺权篡位。
哈哈哈 略逊不代表不是一个级别啊
12.丞相给了我们错觉啊
以为巴蜀之地可以自立并和北方能掰掰手腕。后面写到东晋时,桓温和刘裕分分钟教西川的土皇帝做人。
13.最近在知乎上看了一篇作者“风大 可稍息否”对题目“魏延的死,对蜀汉来说损失大不大?”的评论文章,后面通过对史书部分内容的解读,得出丞相有些像阴谋家的结论。先不谈谁对谁错,历史本来就只有考证,没有完全的对错,但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观点,很是新奇。能否找时间看一下,针对文中列举的史书记载给一点儿不同的意见?
知乎上的所有文章咱们通通不进行评价
14.陈寿:三国最强辅助,开挂型奶妈,带线指导西部大开发,晋朝创业板投资人,乐高玩家诸葛孔明。
罗贯中:辅助Carry出神级效果,小说可怎么落笔啊,还是改成最强法师吧。
15.虽然是老话了,不过“吴得其虎”,嗯…
子瑜这人黑点不多,但大将军当得
人家还有儿子啦
16.十年前如果都江堰当时听说这个水库还在发挥使用功能上千年后,我当时惊呆了,以为李冰父子这么牛逼,原来后面的大佬还是诸葛亮。
客观而言 还是李冰父子的首建之功更伟大 都江堰的那种奇思妙想我真的觉得就算是丞相都不容易构思出来 简直太伟大太神奇了
17.那些年,周总理曾经下过一道死命令:“谁破坏武侯祠,就杀谁的头”
虽无从考证真伪 但我相信是真的
据说是1984年李先念参观武侯祠时口述的。
18.兴建大利?水利吧?
“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 统称“兴建大利”
19.黄sir:俗话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但人不应该是这样的,世事不应该是这样的,阿琛
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坠此地狱之有情,受苦无间断
20.越来越觉得想学好历史得先懂地理
史地政是不分家的
21.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惜历史给丞相的舞台太小了,唉~ 立德、立功、立言,丞相三者都做到了,故而千古不朽,人民的心里自有一杆秤。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英雄不少,才子不少,但是毫无争议、可称圣人的,实在寥寥可数。
《后主传》总户口是28万户,那男女口九十四万是民户的,大约相当于18万户,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和吏四万人基本相当于另外的10万户,总体而言蜀汉投降时粗略算应该是150万人左右的。
22.到武侯祠和岳王庙,眼泪没忍住。可惜于谦祠被一个什么酒店给包进去了,不让进了
于少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