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 这是最好懂的逻辑学入门 ∨ 你将受用终身(上)

2023-08-18 16:04 作者:sksjdnd  | 我要投稿

内容整编,形式创意

逻辑与口语表达?


什么是逻辑?

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是概念,我们用概念来为事物分类,建立对象,比概念大一些的思维单位是模型,模型可以是命题,公式,图示,是概念集合,我们用其来建立和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建立对象,把握关系,是为了干什么?

为了形成有效的判断,「命题就是带有判断功能的语句」

逻辑的位置?

推理:从已知命题(前提)中推断出未知命题(结论)的行为

命题:有判断功能的语句

论证:从多个前提中,用各种各样的推理形式得到或证明某一个结论,的系统化的推理行为,有推出关系的语群

逻辑就是确保这些推理与论证有效的规则

逻辑学就是研究这些有效推理,论证,规则和标准的一个学科



我应该怎样习得和掌握这种规则呢?

先问(更底层):逻辑凭什么确保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它自己的合法性从何而来?→逻辑起作用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逻辑的本质内涵

无论从老概念理解新概念,还是通过已知命题来推断未知命题,本质:我们都是在处理我们心智中的各种各样的范畴,从老范畴中得到新范畴,从已知范畴中得到未知范畴→都是为了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

这种扩大的有效路径:

演绎推理:从大范畴中,找到小范畴的推理

归纳推理:从众多小范畴中,找到大范畴的推理

类比推理:在相似的范畴之间进行的推理

第一种推理是有效的,因为从大的范畴推小的范畴存在是充分条件,所以其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

后两者为合情推理,或然推理

经典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观点:逻辑的本质就是必然的得出

只有演绎逻辑符合要求,所以其中就只有其和基于其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被统称为形式逻辑

逻辑的合法性来自于形式逻辑的合理性,形式的合理性来自于我们事件的有效性,尤其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实践的有效性

演绎逻辑

命题的最小单位是概念,论证的最小单位则是命题


AEIO是四个基本命题的缩写,它们是我们推理和论证的基本起点

我之前举过一个关于苹果的例子,想象你是地球上第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看到一个苹果,你会构建什么样的命题来澄清你与苹果之间的关系呢?迅速的得出判断,我不是苹果。当你得出这个判断的时候,你也就拒绝了,我是苹果这样的判断,也拒绝了一部分我是苹果这样的判断,但是默认的接受了一部分我不是苹果这样的判断

逻辑学家把这样的规则整理出来,变成了一个叫逻辑方阵的东西,借助逻辑方式,我们可以必然的推断出当你说我不是苹果这件事情为真的时候。我是苹果一定是假,因为他们是反对关系,但是一部分我不是苹果,这件事情却是真的,因为他们是从属关系,全称为真,那特征必然为真,这是最基本的演绎逻辑,它不创造新的知识,只是把预埋在前提中的结论,摆了出来而已

三段论

这个三段论,究竟是要解决我们的什么问题呢?


其实我们是用三段论,圈定一个概念所指的范畴,范畴的覆盖范围也叫外延

我们需要一个命题告诉我们所有的苹果都是食物,然后又需要一个命题来告诉我们所有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然后我们会必然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所有的苹果都是可以吃的

然后我会说这还用逻辑吗?这不是三岁小孩子都能得出的判断吗?哲学家比我们谦虚的多,也闲的多,他们真的会像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一样去问有什么规律吗?如果有规律,那我岂不是能总结出来一套规则来让我所有的判断都是有效的

苹果是小圈,食物是中圈,可以吃是大圈,中圈是不出现在结论中的,但是它必须同时出现在两个前提中,因为它要成为小圈和大圈的中介来明确小圈和大圈的关系,这就是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之一

规则:中圈必须在前提中被完整覆盖一次


推理有效,仅指形式上有效,不论内容



256种三段论的形式中,只有15中有效,而规则有六条

三段论→词项逻辑

→命题逻辑,命题演算,谓词逻辑


获知基本命题的真假→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逻辑学家发明命题逻辑的这个终极野心是要穷尽所有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规则

一旦基本命题的真假状况被给出来后,所有的命题连接词真假的可能性都会被算出来

真值函数

而且,并非。这些命题连接已经脱离了日常语言的含义,变成了一个盒子,朝它输入一些东西,它按照规则在输出一些东西,它变成了一个函数,因为这个输入和输出要么就是真,要么就是假,所以它也叫真值函数

这些命题连接词下的各种各样的排列,我们叫他真值表

然后对这种命题逻辑的数学化的处理,我们叫命题演算

你会说这种演算有什么意义呢?虽然在逻辑的可能性上还有16种排列组合,但是只有少数的组合是能够跟我们的日常语言对应的上的,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如果那么,而且,或者,这样的密集连接词,其他的我们是找不到日常语言中的对应的

比如说这里有一个真真这样的组合,就相当于有这样的一个命题连接词,你无论基本命题给他是真是假,怎么样组合这个复合命题它永远是真的,你日常语言中是找不到这个连接词的

乔治·布尔《思维规律的研究》构成逻辑和概率的数学原理,创立了逻辑代数



开创了谓词逻辑,量化逻辑


自乔治·布尔,逻辑进一步脱离日常以及语言的模糊性,变得更加精确,抽象,符号化有,进行了对数学,计算机的扩展有,有将认知在内的整个思考过程都可以外包出去,运用这些累积可以做出更复杂的事有(计算机科学有)

演绎逻辑的核心内涵:必然的导出

从最基本的演绎系统到最复杂的人工智能

关键词:形式

我们回顾形式逻辑的这个发展的历程,就会发现一开始是只有内容没有形式的,我们提炼出来形式是为了规范我们的内容的形态,而让我们增加更多的这个确定性,那个时候是形式服务于内容


但是这一下玩爽了,没搂住,整个一个三段论就整出256种形式,就形式慢慢的开始大于内容,到了数理逻辑里就更过分了,内容被抽象成了完全没有意义的占位符,判断也就变成了计算形式,开始脱离内容逻辑,就这样自顾自在他的抽象世界中暗自发育,制造出来一种看似如何过剩的精确性


就在我们这普通人还在质疑这种智力游戏有什么意义的时候,20世纪的技术进步,接上这些过剩的理论储备,天地焕然一新

今天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摆在你面前,你应该非常的惊叹,哈利波特的世界里面给偷出来的吗?这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里面居然没有魔法,这里面没有任何物质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所有的属性都被上帝给定的死死的,我们居然能够循着有效的形式,在上帝给定的范畴中必然的得出一部手机

于是我们要回过头来认真的审视一下什么是形式

我们说形式大于内容,我们往往把形式等同于包装啊,觉得它是装饰是外观是不重要的

在今天的语境下,形式更接近于容器的作用,我们通过它来盛放组织,传递内容,我们总是脑子里想着内容,眼睛里盯着那种,嘴巴里说着内容,但内容总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当然思维的内容是复杂的,所以容器的规格也千变万化。形式逻辑相当于人类为容器制定的一个强制执行标准

由于这个不尽人心的标准,过滤了绝大部分的容器,所以逻辑有的时候罩不住,但凡他能照住的地方,思想的内容就能够沿着他拼贴的严丝合缝的细长的管道抵达及精微的层次和极遥远的地方,这就是严谨,空洞又无聊的行事逻辑演绎逻辑的威力


尴尬的是这种威力和我们个人的关系不大,是用精密而枯燥的逻辑,并非我们的内在能力,他需要很深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够获得,我们往往是以一种外挂的形式在使用它的力量,一旦脱离了外挂,我们是很蠢萌的物种。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不自觉的归纳归在内地高手和演绎残废


¬ 这是最好懂的逻辑学入门 ∨ 你将受用终身(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