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二十六)黑海之滨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念缺一
在击败白羊王朝的埃米尔乌尊·哈桑后不久,穆罕默德二世把自己的君主头衔换为了“帕迪沙”,并且得到了乌尊·哈桑承认.后者在外交文件中把穆罕默德二世与他视为平等的君主。
帝国的大维齐尔马哈茂德帕夏再次被革职,不久被苏丹处死。

关于他被处死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传播广泛的说法认为祸根是穆罕默德二世的儿子穆斯塔法王子。穆斯塔法王子很喜欢成熟的女性,这可能因为他童年缺乏母爱。穆罕默德二世没有设立皇后,他所有的孩子都是女奴所生。他当王子时的正妻,政治联姻的杜勒卡迪尔公主西特只能在阿德里安堡独守空房,再也见不到苏丹一面。
喜欢人妻的穆斯塔法王子在1473年马哈茂德帕夏出征在外时,与帕夏的第二任妻子在同一个屋子里共度了一夜。之后马哈茂德帕夏便与她离了婚,并从此与穆斯塔法王子的关系十分紧张。根据后来的记述,喜欢人妻的穆斯塔法王子后来在1474年突然死亡。有人就此认为,就是他的姐夫马哈茂德帕夏毒死的。
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是马哈茂德帕夏与威尼斯人的秘密谈判被苏丹的情报网络发现了。“就连威尼斯总督剔个牙都能被传到君士坦丁堡去”,马哈茂德帕夏在塞尔维亚的亲戚也遭到了奥斯曼帝国的残酷清算。这些身体内流着拜占庭皇族之血而身居奥斯曼高位之人,在失去穆罕默德二世的信任之后,就只有死亡了。
接下来,穆罕默德二世把目光投向了斯特凡三世大公统治的摩尔多瓦。

在之前,斯特凡三世率领军队入侵奥斯曼的附庸国瓦拉几亚,并在1473年11月18日在一个叫水泉的地方打败了瓦拉几亚的统治者美男公拉杜。他扶持了巴萨拉布·拉约特为瓦拉几亚大公,并且把巴萨拉布·拉约特的妻女带回摩尔多瓦,交由他的夫人玛丽亚·沃依基察照顾。
但是,巴萨拉布·拉约特等到斯特凡三世回到摩尔多瓦后不久,便因为害怕奥斯曼帝国的报复,抛弃了斯特凡三世,倒向奥斯曼人。瓦拉几亚重新落入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1474年夏季,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要求斯特凡三世向奥斯曼帝国交纳贡金并交出白堡和基利亚这两座重要的港口城市。斯特凡三世理所当然的拒绝了,同时向波兰的卡西米尔四世国王和匈牙利的马加什一世国王求援,但两位国王又是口头上给予支持,痛骂了奥斯曼侵略者,然后表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派兵支持你,希望你能发挥基督徒的优良品德,帮助基督教世界抵御奥斯曼异教徒的入侵。
1474年12月,穆罕默德二世命令他来自波斯尼亚的阉奴苏莱曼帕夏带领八万多奥斯曼军队以及刚刚投降的14000瓦拉几亚军队,号称十二万大军向摩尔多瓦进军。
斯特凡三世深知无法在正面击败奥斯曼人。他制定了焦土政策,在水中投毒,派出轻骑兵部队日夜不停的骚扰前进的奥斯曼军队,争取时间把大量人口和牲畜疏散到北部山区。
临近冬天,被游击战搞的疲惫不堪的苏莱曼帕夏原本不愿继续向摩尔多瓦内陆进军。但他不敢向苏丹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命令部队继续追击。斯特凡三世借此机会诱骗苏莱曼帕夏的军队长驱直入,将其引到了拉科瓦河与伯尔拉德河汇流处的沼泽地,瓦斯卢伊的城南地区。
这里除了有一座狭窄的高桥可以渡河以外,其余的地方全是泥泞的沼泽,根本就不利于奥斯曼帝国的大兵团作战。
1475年1月10日的这一天,大雾弥漫,下着小雨,苏莱曼帕夏的前锋部队穿过高桥,进入山谷之后,遭到火炮和弓箭的袭击。受到袭击的奥斯曼前锋部队虽然迅速调整战位,甚至一度击溃了守军。但由于大雾弥漫,苏莱曼帕夏不知山谷中发生了什么事,命令所有部队加速前进,进入山谷。

斯特凡三世亲率四万军队,连同自发赶来的农民们从四面八方进攻,向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奥斯曼军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奥斯曼军队受限于地形无法展开,各部队陷入混乱。苏莱曼帕夏下令后撤,奥斯曼骑兵则试图发起反冲锋,以掩护主力部队撤离。
这时,斯特凡三世从奥斯曼军队的侧翼和后方发起了突击。这个打击十分突然,奥斯曼军队顿时陷入恐慌,苏莱曼帕夏则在大雾中彻底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虽然他拼命的试图重新集结部队,但是附庸的瓦拉几亚人率先崩溃,直接逃亡,甚至冲乱了苏丹亲兵的阵地。之后在乱兵中被胁迫的苏莱曼帕夏被迫发出撤退的信号,导致奥斯曼军队全线崩溃,在沼泽和树丛中逃命,结果自相践踏,损失惨重。
斯特凡三世追杀奥斯曼败军长达三天,100多位奥斯曼将军被俘或者阵亡。战死的奥斯曼士兵多达四万五千人。这可能是基督教世界对奥斯曼帝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
1475年1月25日,斯特凡三世向基督教国王们写了一份拉丁文的公函,里面说道:“我们凭着我们的基督教信仰和我们的王朝起誓。我们将昂然挺立,为基督教的教义战斗到死。我们托庇万能的上帝的帮助,已经斩断了异教徒的右手。如今你们诸位也应该这样做,无论是在海上还是陆上,立即严阵以待。”
穆罕默德二世又一次愤怒了。这次他决定两面包抄摩尔多瓦。1475年5月,奥斯曼舰队从君士坦丁堡出发,直指克里米亚。大维齐尔艾哈迈德帕夏顺利攻下克里米亚南部的热那亚殖民地卡法,并且灭亡了狄奥多罗公国,很快兵临克里米亚汗国。
由于热那亚人的一再挽留,所以被困在卡法的克里米亚汗明里·格来,被奥斯曼军队俘虏。之后他同意了艾哈迈德帕夏的条件:“我们将是帕迪沙的盟友的盟友,同样是帕迪沙的敌人的敌人。”

奥斯曼帝国直辖了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的重要城市。作为回报,奥斯曼帝国支持克里米亚可汗统治北方大草原。克里米亚汗国被允许保留铸币权,胡图白,以及事实上的独立外交权。甚至无需向奥斯曼帝国进贡。直到1584年,克里米亚汗国才在星期五聚礼上,以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名称颂胡图白,正式承认奥斯曼家族的宗主权。
(并且通过长期和奥斯曼家族联姻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继承权,在奥斯曼苏丹绝嗣后,由克里米亚汗继承帝国)
1476年5月,穆罕默德二世的使者来到摩尔多瓦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斯特凡三世纳贡称臣,被斯特凡三世严词拒绝。
5月13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十五万大军大举进攻摩尔多瓦南部,另外克里米亚汗国也于6月出兵进攻摩尔多瓦北部,斯特凡三世陷入两面作战的危机。
斯特凡三世半数的兵力布置在城堡中坚守,其余的轻骑兵部队进行机动的袭扰作战,不断地零打碎敲,消耗奥斯曼的军队。由于斯特凡三世厉行坚壁清野,所以苏丹的大军不得不依靠民夫从后方运输给养。这样就给了斯特凡三世的军队袭击补给线的机会。另一方面摩尔多瓦的城堡和工事十分坚固,守备也很顽强,苏丹的大军在攻打城堡的作战中进展的并不顺利。
直到7月26日爆发的白谷之战,虽然斯特凡三世重创了奥斯曼军队,但是摩军也伤亡惨重,被迫撤退,白谷之战实际上是斯特凡三世战败。
不过由于天气炎热,干旱加上补给困难,同时军中疫病流行,奥斯曼军队陷入疲惫不堪的境地,加上匈牙利国王马加什一世的部队及时来援,终于让穆罕默德二世的决心动摇了。大军撤出了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军民终于成功的抵御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次入侵。
参考资料:
[1] 卡罗琳·芬克尔. 奥斯曼帝国 1299—1923
[2] 斯坦福·肖. 奥斯曼帝国
[3] 帕特里克. 贝尔福.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4]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urkey . Kate Fl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