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月17日【常识下午茶】

2022-05-17 13:27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根据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是:

A.1年

B.4年

C.5年

D.10年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法律-宪法-国家机构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九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九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2.(单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是:

A.文化

B.物质

C.文明

D.精神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第二步,从广义上说,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而从狭义来理解,文明主要表现为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物质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指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以文字为主、以图像为辅)与声音(语言为主,音韵、音符为辅)的体系总和。语言和文字的总和。A项排除。

B项:物质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项排除。

D项: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D项排除。

 

 

 

3.(单选)对宪法作用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宪法能够为司法活动提供明确而直接的依据

【答案】D

【三级知识点】法律-宪法-宪法基本理论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基本理论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但我国宪法并未司法化,因此宪法规定本身不能直接作为法官案件裁判的依据。由此可知,D项表述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宪法》序言,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项排除。

B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精神的实质在于保障公民权利。B项排除。

C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C项排除。

 

 

 

4.(单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   )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A.20

B.10

C.6

D.2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政治-时事政治-时事热点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规定,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因此,选择C选项。

 

 

 

5.(单选)“中国要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国强未必称霸,愿与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

D.一定的政治反映一定的文化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

第二步, “中国要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国强未必称霸,愿与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这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下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思想文化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题干中强调中国的“和”文化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无关。A项排除。

B项: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题干中未体现文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内容。B项排除。

D项: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题干中强调的中国“和”文化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政治。D项排除。

 

 

 

6.(单选)推崇“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培育工匠精神必须:

A.让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最高的价值追求

B.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不能随意跳槽

C.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D.加强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

第二步,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工匠精神的内涵,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外国工匠精神的学习借鉴;既是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而产生,又是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要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是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项排除。

B项: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但并不意味着不能随意跳槽。B项排除。

D项:习近平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并没有强调要“加强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D项排除。

 


5月17日【常识下午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