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参果
86版《西游记》剧组在试集《除妖乌鸡国》之后,第二个拍的就是《偷吃人参果》这一集。拍摄时间是在1982年的10月6日至20日,地点集中在四川,包括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成都文化公园等。
原著中,这一单元开始于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日常斗嘴,而剧本和电视剧改变了叙事顺序,从镇元子讲起。
剧本中镇元子出场时排场非常大,对道具和场景也有详细描述,也大致交代了五庄观的规模和格局,但电视剧并没有拍。另外,剧本中关于唐僧师徒在万寿山下的交代也没有拍出来。
五庄观与镇元子、与世同君、地仙之祖等,不见于正统的道教经典,可能都与道教内丹术有关,是作者特意设定的名字。内丹术称,修炼到“金液还丹”的中级阶段,会出现“五气朝元”的现象,即五脏五行之气转化成阳神,上聚头部。五脏又写作五藏,且第十九回“行过了乌斯藏界”,世德堂本原作“行过了乌斯庄界”,第五十四回唐僧向女儿国王介绍八戒籍贯亦称是“西牛贺洲乌斯庄人氏”。庄、藏书中本有混用现象,道经中“五脏”常写作“五藏”,故“五庄”或即代表五行之“五脏”。镇元子应是内丹术的隐喻。《钟吕传道集·论真仙》称“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下田即下丹田,又称关元、丹元,“镇元”或即“镇压关元”之意,影射地仙。“镇”可拆为“真、金”,元丘处机《大丹直指·五气朝元太阳炼形诀义》称“金液还丹变为金,其中纯阳气生,是为气中有气,已是陆地神仙,可与天地同其寿算”。“与世同君”、“万寿山”与后文提到的门上对联“与天同寿道人家”,语意也与“与天地同其寿算”相似。明朝周清原《西湖二集》中,屡次引用《西游记》,其文字与今传世德堂本几乎无异,唯独卷四《愚郡守玉殿生春》:“就把远志、石菖蒲等样买了数百斤,煎成一大锅,就像西游记中五圣观混元大仙要用滚油煎孙行者的一般。”似另有所本。五圣、混元,是较常见的道教宫观、人物名称。则“五庄”、“镇元”之名,似出于道教人士对《西游记》原文的改窜。 至于人参果,根据《述异记》记载:大食王国(古波斯)有一方石,石上多树干,赤枝青叶。上生有长六七寸的小儿,见人则笑,手足能动。头附着树枝,若摘一枝,小儿即死。人参果故事当从这类传说衍生而来。
镇元子交代两个一千多岁的徒弟清风、明月打人参果招待唐僧得相关台词,有一段剧本里删去,电视剧加回来的: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还有一段镇元大仙的交代,剧本里有,电视剧删去了:
那大仙临行,又叮咛嘱付道:“我那果子有数,只许与他两个,不得多费。”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
这就为后面人参果争端埋下了伏笔,因为人参果是稀世珍宝,打几个必须经镇元子本人点头,后面孙悟空的一波操作让果子比原计划超支了四个,清风明月跟镇元子肯定不好交代,所以才会对孙悟空等人破口大骂。另外,镇元子是真没打算让唐僧的徒弟知道人参果的事,也担心节外生枝,孙悟空的偷盗前科,镇元子也是了解的。
原著中唐僧师徒路上斗嘴的内容,剧本写了,只是做了简化,电视剧里则全删了。张纪中版《西游记》有体现,但多加入了一些原创台词,这次加得还可以,甚至比86版剧本深刻一些。
原著中,万寿山五庄观是不亚于花果山的福地洞天,唐僧看到美景甚至以为自己离灵山不远了,可能是由于现实条件限制,电视剧无法还原,所以即使剧本里写了,也同样没拍出来。
接下来的情节,剧本、电视剧、原著契合度就较高了,基本上就是孙悟空不相信镇元子的地位,跟清风、明月斗嘴,唐僧怕惹事,就把三个徒弟支开了。这一段孙悟空表现最差,反而唐僧体现出了礼节和风度。这一点从清风、明月的反应上也能得到体现,他们的对话被剧本删了,但正片有所保留:
那明月、清风,暗自夸称不尽道:“好和尚!真个是西方爱圣临凡,真元不昧。师父命我们接待唐僧,将人参果与他吃,以表故旧之情;又教防着他手下人罗唣。果然那三个嘴脸凶顽,性情粗糙。幸得就把他们调开了;若在边前,却不与他人参果见面。”清风道:“兄弟,还不知那和尚可是师父的故人。问他一问看,莫要错了。”
有关清风、明月打听唐僧身份的情节,剧本写了,电视剧没拍,但并不影响剧情,确实是可以删掉的。
关于唐僧不敢吃人参果的情节,剧本里写的是人参果在唐僧的眼中变成了活生生的婴儿,又让唐僧联想到自己“江流儿”的身世,因此不敢吃。但电视剧没这么拍,直接就是唐僧看见果子不敢吃。
而原著里的果子:
真个象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蒂,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风过处似乎有声。
这就跟活生生的人一样,别说唐僧,哪个正常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都是不敢吃的。可惜几乎没有任何一版电视剧能把人参果的真实情况重现出来,TVB陈浩民版人参果确实会动,可惜太丑了。
清风、明月自己吃人参果本来也没什么不可以,但被厨房的猪八戒听见。原著里猪八戒是在做饭,剧本和电视剧里是先偷吃了锅巴才做饭。然后猪八戒就怂恿孙悟空偷人参果,台词对白也都差不多。相对而言,电视剧更符合原著,剧本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是猪八戒对孙悟空讲述清风、明月独享人参果的经过,剧本中是以悄悄话的形式展现,可能是为了致敬经典动画电影《人参果》。
二是增加了一个猪八戒把“金击子”听成“金鸡”的谐音梗,这个梗加得很无聊,所以电视剧删了。
三是剧本中孙悟空偷金击子没有使隐身法,这就太硬伤了。
孙悟空偷人参果前先经过花园,后经过菜园,这一情节剧本写了,但没有原著写得生动,毕竟人家是仙家景观,现实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实景,正片中展示的是布景,看不出是花园还是菜园,反而更像公园。
原著中,五庄观种的菜有:
菠菜、芹菜、莙荙(jūn dá即“莙荙菜”,又称菾菜、甜菜)、生姜、蒜苔、竹笋、薯瓜瓠茭白、薯(明代以前提到吃的“薯”,多数指薯蓣,也就是山药。和今天所说的“番薯”、“地瓜”是两种东西)、瓜(古代人单独说“瓜”时,一般指甜瓜)、瓠(hù,瓠瓜,瓜的一种,也叫葫子、瓠子,也指葫芦)、葱、蒜、芫荽(yán suī,即香菜)、韭菜、薤(xiè,类似蒜的一种蔬菜,又叫蕌(jiào)头、野蒜、野韭等)窝蕖(即莴苣,又叫莴笋)、童蒿(又叫茼蒿、菊花菜,俗称蒿子杆)、苦藚(xù,一种菊类植物,类似蒲公英。可以吃,也可以入药)、葫芦、茄子、 蔓菁(又叫芜菁,肉质块根可做蔬菜,俗称大头菜)、萝卜、红苋(苋菜的一种,叶子紫红色)青菘(即白菜)、紫芥。
后面孙悟空偷人参果的情节,原著、剧本、电视剧三者就高度重合了,而且也能看出孙悟空的金箍棒虽然是厉害的兵器,但也不是无坚不摧:
行者道:“果然!果然!我这棍,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怎么这一下打不伤些儿?这等说,我却错怪了你了,你回去罢。”
当然,这里说的打石头如粉碎指的应该是一般石头,之前虎先锋金蝉脱壳用的卧虎石也没有被金箍棒打碎,效果跟打在五庄观土地上差不多。这样一来,凭孙悟空自己的能力,是真的找不回那个钻入土里的人参果了。
另外,原著中三个徒弟分吃人参果的地点是五庄观的厨房,剧本也是这么写的,但电视剧里更像一间道房。原著中孙悟空扔回清风、明月房中的金击子并没有砸在明月头上。电视剧中,清风比较老成,明月比较暴躁,原著和剧本并非如此,这两个人的角色几乎是没有区别的,这应该又是杨洁导演的功劳,让两个角色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质。清风、明月怒骂唐僧师徒的戏,原著写得简单,剧本写得更详细些,电视剧又加了不少台词,越表现越生动,真的把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的动机给足了。
孙悟空打落人参果、推倒果树的情节,剧本里一笔带过,但电视剧拍得很赞。
清风、明月为了关住唐僧师徒,搭进去几个小菜:
酱瓜、酱茄、糟萝卜、醋豆角、腌窝蕖、绰芥菜。
因为五庄观是种菜大户,这点真的不算什么,剧本里提到过这些菜,电视剧删了台词,但吃饭这场戏还真让人看着有食欲。
唐僧抱怨孙悟空闯祸,孙悟空承诺夜里脱身的台词,电视剧很还原,不过关于紧箍咒的台词全删了。原著中,八戒、沙僧到这里才知道唐僧是通过紧箍咒约束孙悟空的,也为后面三打白骨精时猪八戒的煽风点火埋下伏笔。
原著和剧本中,孙悟空的解锁法都是手持金箍棒施展,电视剧改成了徒手吹气。原著和电视剧中,孙悟空都是从清风、明月的房门外吹瞌睡虫,剧本是从厨房壁洞中吹进去。原著中孙悟空此时用的瞌睡虫是当年跟增长天王赌博赢来的,剧本和电视剧都改成了毫毛变的。但这么改也有道理,毕竟孙悟空在瑶池偷酒的时候用的就是毫毛变成的瞌睡虫。
镇元子回到五庄观的情节,剧本写了,但电视剧没拍,也不影响情节进展。原著中,镇元子变成行脚道士时唱的《月儿高》原是琵琶古曲,后改作民间歌曲,剧本中也有体现。镇元子的战斗力是高于孙悟空的,剧本按照原著,让镇元子在空中与孙悟空打了两三回合才使出“袖褪乾坤”,而电视剧改成了镇元子一个照面甩飞了孙悟空金箍棒,然后直接用“袖褪乾坤”秒杀。猪八戒在镇元子袖子里挣扎脱身的情节,86版也尽量体现,只不过受限于技术原因,没能很好地展示出剧本想要的效果。
孙悟空替唐僧挨鞭子的情节,电视剧和原著基本一致,剧本有改变,鞭打孙悟空的执行者由有力气的小道士变成了清风,且删掉了孙悟空第二次要求替唐僧挨打的情节,但电视剧都很好地展现了。只不过,孙悟空把腿变成熟铁的细节,确实不好展现。
原著里,唐僧对孙悟空代己挨打的做法一点都不感激,反而骂骂咧咧的。这时候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已经暴露无遗了:
那长老泪眼双垂,怨他三个徒弟道:“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唐僧道:“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
这些都背剧本和电视剧删去了,直接就是孙悟空带着师父、师弟连夜跑路,且简化了把柳树变成会说话的师徒四人、柳树化身跟自身感觉相通的相关情节,省略了跟镇元子的第二次交战。原著中,孙悟空因为看见唐僧劳累而停止行进,所以被镇元子轻易追上。剧本中保留了孙悟空嘲笑唐僧的话,也进一步激化了二人之间的矛盾。镇元子赶上后,独自一人跟悟空兄弟三个打了一个小时,依然完胜,可见孙悟空真的不是对手。
原著和剧本中,镇元子把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使布裹了,把他三个布裹的漆了。古代的漆是有黏性的,所以有“如胶似漆”这个成语。浑身俱裹漆就是防止他们再度逃离。剧本也是这么写的,但电视剧改成了用白带子吊在房梁上。
那大仙又教把大锅抬出来……教:“把清油熬上一锅,烧得滚了,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扎,与我人参树报仇!”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
这一段剧本和电视剧还原度都比较高,也很搞笑,结果听说要炸唐僧,孙悟空于心不忍,就回到镇元子面前自愿下油锅。剧本和电视剧中关于孙悟空建议镇元子炸猪八戒的台词是从平顶山单元借鉴过来的,可以看出编剧对《西游记》原著很是熟悉,可以信手拈来。后面的一段原著对话,剧本删了,电视剧又加了回来:
行者笑道:“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甚事?我才自也要领你些油汤油水之爱,但只是大小便急了,若在锅里开风,恐怕污了你的熟油,不好调菜吃,如今大小便通干净了,才好下锅。不要扎我师父,还来扎我。”
其实镇元子也没准备真的要他们几个性命,他和孙悟空把话说开了:“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大仙谅他走不脱,即命解放了三藏、八戒、沙僧。
原著中,给孙悟空限期三天的是唐僧,剧本没直接写,但在蓬莱岛桥段借孙悟空之口也交代出是唐僧提的要求。电视剧直接改成镇元子给孙悟空限期,就有点毁人设了,人家跟孙悟空其实也算不打不相识,否则也不会主动提出拜把子。
悟空求仙问药的情节,电视剧做了很多改动和删减。孙悟空先找到了福禄寿三星,三星闻言,心中也闷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若是大圣打杀了走兽飞禽,蜾虫鳞长,只用我黍米之丹,可以救活。那人参果乃仙木之根,如何医治?没方,没方。”……行者道:“无方别访,果然容易,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只是我那唐长老法严量窄,止与了我三日期限。三日以外不到,他就要念那《紧箍儿咒》哩。”……寿星道:“大圣放心,不须烦恼。那大仙虽称上辈,却也与我等有识。一则久别,不曾拜望;二来是大圣的人情。如今我三人同去望他一望,就与你道达此情,教那唐和尚莫念《紧箍儿咒》,休说三日五日,只等你求得方来,我们才别。”原著里三星和猪八戒还有一段喜剧情节,和主线故事关系不大,剧本里写了,但电视剧没拍。
电视剧里增加了一段孙悟空去灵台方寸山找须菩提祖师的情节。由于须菩提祖师神龙见首不见尾,只出场一次就杀青了,所以一些《西游记》影视都会增加关于他的原创情节,不仅86版,浙版也安排了须菩提二次出场,而且通过他点明了《西游记》“修心”的主旨。TVB陈浩民版《西游记》也安排了须菩提的回归,不过就比较无厘头了,居然成了替补泾河龙王。
电视剧中,孙悟空回到当年学艺的地方,只见人去楼空,一片凄凉的景象。最后用了一个大的俯镜头,一下拉出来,显得猴子特别渺小,充分展示了他的无可奈何,不是什么都能解决的。后来把菩提祖师的话处理成了画外音,指点他去找观音菩萨。从效果上看,这场戏还是不错的。
原著里,孙悟空辞别三星,又去找了东华帝君,并且在东华帝君那里还见到了东方朔。原文的描写是:行者见了,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之所以他们两个互相调侃对方是贼,是因为传说里东方朔也曾经偷过王母娘娘的蟠桃。其实加入这个细节是作者有意为之。
帝君道:“我有一粒九转太乙还丹,但能治世间生灵,却不能医树。树乃水土之灵,天滋地润。若是凡间的果木,医治还可;这万寿山乃先天福地,五庄观乃贺洲洞天,人参果又是天开地辟之灵根,如何可治?无方,无方!”……帝君仍欲留奉玉液一杯,行者道:“急救事紧,不敢久滞。”遂驾云至瀛洲海岛……九老也大惊道:“你也忒惹祸,惹祸!我等实是无方。”……行者定不肯坐,止立饮了他一杯浆,吃了一块藕,急急离了瀛洲,径转东洋大海。
到这里,原著、剧本、电视剧三者情节接上了,观音菩萨救活了果树,镇元子大仙心里高兴,摘下了十个果子办了人参果会。唐僧也知道这的确是仙家宝贝,吃了一个。故事也就结束了。
在百回本《西游记》的前作,即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里,唐僧和猴行者曾经路过王母池。原著这里很多描写,都是致敬这个前作。比如人参果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而《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里,王母池的蟠桃也是这样:此桃种一根,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见一花,万年结一子,子万年始熟。同时,《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里,猴行者八百岁时,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万七千岁,不曾来也。而人参果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并且,作者还特地提到了东方朔,就有暗指蟠桃的意思了。《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里,唐僧撺掇猴行者去偷蟠桃,说由未了,攧下三颗蟠桃入池中去……猴行者即将金镮杖(大梵天王给的,《西游记》里的金击子明显致敬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乃见一个孩儿,面带青色,爪似鹰鹞,开口露牙,从池中出……又敲五下,见一孩儿,面如满月,身挂绣缨……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和尚闻语,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人参果”这个名字,也是一个致敬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