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直播笔记:如何描述论文中的图表?(陈硕老师)

2022-06-28 00:15 作者:小志小视界  | 我要投稿

以下为2022/06/27陈硕老师的B站直播笔记,夹杂自己的理解,挂一漏万,记录仅供参考;如果真的有帮助,功劳都是老师的;其间存在的错误,都是我的理解不当。

直播主题:如何描述论文中的图表?

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面对论文图表发现写完两三行就无话可说了,本次直播主要就如何符合逻辑描述图表和从图表中深度挖掘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去描述图表。


一.符合逻辑描述图表

以论文中的Baseline为例,一般基准回归结果会有3列以上,列与列之间因控制变量、估计方法、固定效应、时间趋势效应等存在差异。描述图表时,作者应当具备读者意识,从读者的角度思考。读者对于表格结果熟悉程度较低,而一张图表较为复杂(中英文、数字、横线、表注等),因此需要有逻辑的展开,循序渐进的加以介绍。

先整体再细节例:表2呈现基准回归结果,由4列构成,第1列XX,第2列在第1列基础上增加XX,第3列在第2列基础上增加XX,第4列在第3列基础上增加XX。既要点出全貌,又要体现列与列之间的逻辑和差异。

接下来要汇报系数了,一般最后一列是最严格控制和最稳健的结果,文章最关心的是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通常直接介绍最后一列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当我们从整体到细节的结构性转变需要连接二者的过渡或桥梁。例:整体来说,核心解释变量显著正/负向影响被解释变量。我们以第4列为例,X每变动1%,Y变动n%。

然后是控制变量的解释。从细节到细节的转换,同样需要铺垫和过渡,不能老是砖头对砖头,需要加入些许混凝土,结构会更加稳固。例:就其他控制变量来说,我们发现人均GDP对Y有XX的影响,该发现与学者(201X)一致。控制变量篇幅不能喧宾夺主,最好不超过对核心解释变量的解释。

总体来说,符合逻辑的描述图表需要笔者带入读者意识,写作上先整体后细节,而整体与细节,细节与细节转变需要注意用桥梁连接。


二.探索挖掘更多信息

通过符合逻辑的描述图表,基本上已经写了快十行了,但我们看顶刊的文章,作者会继续从表格中挖掘新的信息,接下来分享2个挖掘信息的方法。

和已有文献对话。例:在控制变量解释中,将文章的结果和前人文献联系起来。在图表描述中联系已有文献,通过与已有文献对话实现高质量的学术交流。

掌握实证工具。2个保留技术:贡献率估计和空间稳健标准误。贡献率估计是计算X对于Y在样本时间内的贡献大小,具体可以参考王芳(2018)和Chen & Kung(2016)计算方法以及表述。空间稳健标准误是考虑到研究中可能存在个体间相互学习时,导致之前的估计可能存在偏误,使用空间稳健标准误可以更好估计,使用和估计方法可以参考Chen & Kung(2016)。

当考虑使用一种新的方法或处理时,文章中需要汇报为什么要做这个(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给文章带来了什么影响,因此我们采用XX。


参考文献:

王芳,陈硕,王瑾.农业税减免、农业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县级证据[J].金融研究,2018(04):104-120.

Chen S, Kung J K. Of maize and men: the effect of a new world crop on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16, 21(1): 71-99.


彩蛋:陈硕老师直播透露正在撰写一本面向研究入门者的书籍《非此即彼》,有助于初学者理解和学习研究规范,更进一步的灵活的研究方式会写入《非此或彼》,让我们一起期待,也感谢陈硕老师的无私分享。


以上内容整理自陈硕老师B站直播,个人理解可能存在错漏和偏差,因此仅供参考。

直播笔记:如何描述论文中的图表?(陈硕老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