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55000字剧情解析:给我一个机会,我来回答《黑神话悟空》...

这里是想对up说的话 但是太长了评论区无法显示,写在笔记里,大家也都来看看,一起探讨探讨。以下是我的想法。
up我在二心部分很不赞同你的观点,前半部分引经据典 说明是佛家二心说我是很认可的,真心与妄心。可是后半部分解读,所谓的六耳猕猴是真心猴,跳起来就走的是妄心猴的时候,逻辑非常不严密。你甚至在括号里注解说,

为什么花果山里的真心猴不认识沙僧,是因为六识在妄心猴身,真心猴不认得,你的这个说法只能解释为什么不认识沙僧,但是你无法解释,为什么真心猴有通关文牒。你认为的在花果山的“真心”猴,为什么居然想自己变化出一支取经队伍,真心猴难道就是真想自己拉一个队伍去替代真唐僧么?何况你逻辑推导下的“真心”悟空可是回头就把被沙僧打死都尸体同类吃掉了呢。(原著写到“好沙僧,双手举降妖杖,把一个假沙僧劈头一下打死,原来这是一个猴精。那行者恼了,轮金箍棒,帅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东冲西撞,打出路口,纵云雾逃生道:“这泼猴如此惫懒,我告菩萨去来!”那行者见沙僧打死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来追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都吃了。另选一个会变化的妖猴,还变一个沙和尚,从新教道,要上西方不题。”)
翻看原著,结合连贯的上下文描述,我认为,抢行李打晕唐僧和回到花果山诵读通关文牒并且开始不认识沙僧的猴是同一个,其行为是连贯的,逻辑上没有问题的。因为根据原著抢行李打唐僧的行为是发生在猴哥动身去找观音菩萨之后的。并且,猴子去了菩萨处后有这样一段对话:(菩萨道:“你辞我往那里去?”行者道:“我上西天,拜告如来,求念《松箍儿咒》去也。”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行者道:“不消看,只这样不祥也彀了。”菩萨道:“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好菩萨,端坐莲台,运心三界,慧眼遥观,遍周宇宙,霎时间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孙大圣只得皈依,不敢造次,侍立于宝莲台下不题。)可以看到猴哥最后是留在菩萨身边的。故而打唐僧的猴不可能说是后来去菩萨处的那只又跑回去打的。
我们根据原文可以归纳猴哥的行程路线,猴哥被唐僧第一次赶出去时是仍然想回去到唐僧身边的。第二次被唐僧赶去后是直接去往了菩萨处的(原著写道:三藏发怒道:“你这猢狲杀生害命,连累了我多少,如今实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快走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勒出来哩!”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好大圣,拨回筋斗,那消一个时辰,早至南洋大海,住下祥光,直至落伽山上,撞入紫竹林中,忽见木叉行者迎面作礼道:“大圣何往?”行者道:“要见菩萨。”木叉即引行者至潮音洞口,又见善财童子作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有事要告菩萨。”)
根据上下文的连贯来讲,猴子是实打实的去了菩萨处并且留了下来。
我个人认为如果一定按照二心说来解读,猴哥很大可能产生二心的时机是在原著那句: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这里的忽然醒悟,有可能就是真心与妄心分裂的开始了。此时一个去往了菩萨处,一个去到唐僧处打砸抢。一个在菩萨处一直待着 一个那自然是回到花果山 并且拉起了队伍。
故而,既然up主认定是真心猴在花果山,则推导妄心必在菩萨处。那就必然推导到真心猴打的唐僧,真心猴抢的行李。说到这里其实矛盾非常明显。这里其实可以感觉到,up主有些前置观点,找对应细节来作证的意思了,其余细节难道不看嘛。
还有就是关于真心猴本相被改变的说法,非常缺少论证。为什么直接告诉我们说妄心的悟空是不会漏出本相的呢?那为什么真心的悟空害怕漏出本相就拔腿就跑呢?那真心的悟空本相又是如何呢?是无相么?还是说就是天地初生最开始的石猴状?那为什么妄心的悟空本相不是石猴状就一定是六尘六根六识构造下的行者样呢?那为什么真心悟空和妄心悟空不可以是同相?为什么真心的悟空本相可以轻易的被变换了呢?我估计视频里up的意思是,妄心本就是住相,所以无法现出原形,因为本来就是悟空的外表等一系列属性。真心猴无相,故而可以佛祖给他安上一个六耳猕猴的相,那么请问,原著里真心悟空的相(外表等一系列属性)不还是原原本本的他自己的样子么。哦,妄心猴的相就是本相了,真心猴的相就不是自己的本相了?这不是很奇怪么?难道真心猴无相所以需要变出个以前的相出来才行么。
我觉得up主这里的论证非常缺乏,更像是自己直观认定。
对于此,回看视频解释妄心真心之初,是说,六识虚妄,真心不妄。所以真心与妄心的区别在于——真心是有体性的,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识心没有体性,它因为色、香、味、触等六尘造作才有。假如没有六尘现前,它便没有自性可得。真心不会因为色香味触等六尘而消失,也不会因为它们存在而改变。
假设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为真,则逆否命题也为真就是,皆非虚妄者(即真心),凡所无相。(真心者无相)。所以我个人观点偏向于真心猴自己造了个以前他自己的相。(或者在妄心猴离他而去后,真心猴的相只是相对保持着之前的样子,他的战斗技巧,他对于西游其他角色都有记忆,这些都是与寻常无异的。)所以当在佛祖要被现原相时,他会担忧反抗甚至逃跑的说法了,因为无相后就没有战斗的能力了。(个人观点,并不准确)
但是真的无法同意所谓花果山处是真心猴,因为这个观点很多余啊,即使花果山处论不论证的到是真猴 也不影响你后面的观点,因为随着两只猴多方去寻求辨别真伪,孰真孰假已经很难分清了。我也可以认为是花果山处的是妄心猴,菩萨处是真心猴 但是后续原著行文无法判断 也仍然可以接上你的观点的。
希望up主可以补充逻辑推理,让视频的观点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