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小逻辑】笔记 第25节 什么是绝对,知性,《精神现象学》与《小逻辑》的关系
这里黑格尔提到了绝对与知性,有必要现在这里对这两个概念作一番解释以免在后面的阅读中含混不清。
绝对:(absult)又叫做绝对者,首先摒弃一种观点,即认为绝对就是大全,它包罗万象,什么都在绝对之中,绝对就是整个宇宙。绝对并不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它的意思可以由谢林对绝对者的定义给出,即绝对者是存在仅仅依赖于自己,自己规定自己的东西,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第一点是,它是自因,在这个意义上,它相当于亚里士多德传统以来的“实体”,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也都是这个意思,即事物背后的那个基础,地基,它恰恰是不能通过感官把握到的;第二点是,它是自己规定自己的,这第二点就是针对康德了,在康德先验哲学中,主体的范畴仅仅是主体自己的,我们用这些范畴来把握事物,但是事物本身,那个物自体是不是就如范畴所把握住的那个样子我们是不知道的,谢林在这个意义上把绝对者规定为主客体的同一,这样的话,那些范畴就不仅仅是主体本身的了,它是绝对者自己对自己做出的规定,在这个意义上,绝对者又必须把自己展现出来,通过有限的规定展示出自己,这里涉及《逻辑学》本质论的反映关系,就不详细讲了。
知性:知性这个词黑格尔用得最多了,这也是黑格尔批判的一种认识类型,我在第20节的笔记中说过了,但是说得并不是很详细。知性是这样一种认识类别,即它认为各个规定都是可以独立自存的,可以不依赖于其他概念,但是每当知性这样认为时,它就会陷入矛盾之中,以至于知性被迫由当前的范畴运动到下一个范畴,这就是辩证运动,当思维看到了每一个独立的范畴都是不能自存的时候,它就看到了概念的真相,即我们必须把这些概念同一起来,这个对概念同一性的认识就是理性了。不理解可以先看看小逻辑中对于无限性这一部分的描写,恶的无限就是知性所认为的无限,而真无限才是理性的无限。
《精神现象学》与《小逻辑》的关系:《精神现象学》本来是黑格尔的哲学导论书,结果越写越多变成了一部专门的书了,虽然黑格尔说这两本书是有关系的,《精神现象学》的每一个意识型态的背后都由其纯粹概念做基础,但是我们仍然无法找到这两本书的完美对应,即使有些是可以对照起来的就比如《精神现象学》中的意识与《逻辑学》中的本质论。还有就是为什么黑格尔没有把《精神现象学》编在《哲学全书》里,那就是黑格尔本人也认为《精神现象学》这本书过于多了作为一个导论实在不合适,所以就在《小逻辑》中用“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做一个导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