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全面抗战前期中国最豪华作战单位—陆军装甲兵团编制
1926年,东北王张作霖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奉军战车大队,主要装备是雷诺FT17坦克。在其之后,各地军阀也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数量不等的装甲车辆,但此时军阀手中的坦克装甲车更多是一种炫耀的资本。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始了相对意义上的黄金十年,之后随着中德合作的进行,中国的国防工业与新式陆军的现代化建设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新式装甲兵理念也随德国顾问来到了中国。193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原陆军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与陆军交通兵第二团所属的装甲车队合并,并于同年7月在南京郊外的方山成立了国民革命军装甲兵团,中国第一支现代装甲机械化部队宣告成了。

虽然在编制上装甲兵团只是一个团,但这个团可以说是当时全中国配置全豪华的部队。
其具体编制如下:
一个战车营
(营长胡献群上校,黄埔六期)
下辖3个战车连,1个补给连
营部另辖警卫排、侦察排及通信班各一个,编制有军官26人,士官兵115人。
战车1连(代号虎连)
配备维克斯6T M1930 E型轻型坦克15辆
连部配备同型指挥坦克1辆


战车2连(代号龙连)
配备维克斯-卡登·洛伊德M1931 A1E12型水陆两栖坦克15辆
连部配备同型指挥坦克1辆


战车3连
配备克虏伯PzKpfw I号A型坦克12辆
连部配备同型指挥坦克2辆



一个搜索营
(营长萧平波中校,解放战争中起义)
下辖3个搜索连
1个营属通信排
1个营属补给排
搜索1连
辖三个搜索排
每排12辆三轮挎斗摩托车
搜索2连
辖三个搜索排
每排12辆双轮摩托车
搜索3连
辖三个搜索排
每排配备4辆Sd.kfz221型装甲车、2辆Sd.kfz222型装车、1辆Sd.kfz223型装甲通信车
连部配备1辆Sd.kfz223型装甲通信车、两辆双轮摩托、一辆奔驰军用轿车





一个战防炮营
(营长田耕园中校,黄埔六期)
下辖3个37毫米战防炮连
1个47毫米战防炮连
1个营属通信排
1个营属特务排
战防炮1-3连
每连装备6门莱茵金属Pak35/36型37毫米/42倍径战防炮

8辆奔驰TYP 320WK型军用轿车


战防炮4连
装备6门奥地利百禄1935年式47毫米/32倍径战防炮

高低射界:-12至60度,方向射界:46至60度,穿甲弹初速630m/s,榴弹初速250m/s,最大射程7000m,有效射程2000m,500m距离穿深43mm


一个战防炮教导大队
(团级编制,队长冯而骏上校)
下设3个战防炮教导营
每营辖3个37毫米战防炮连(6门制)
共54门Pak35/36型37毫米/42倍径战防炮



一个准备营
(营长韩增栋中校)
下辖3个步兵连
连辖3个步兵排
排辖3个步兵班
每班12人,装备1挺捷克式轻机枪,2支毛瑟冲锋手枪,10支中正式步枪


一个补充营
(营长高吉人中校)
下辖3个装甲兵学员连

一个团属通信连
一个团属特务排
一个野战医院
一个维修工厂
团本部另有一个无线电排

这支耗费巨姿打造而来的现代化部队最后由黄埔一期毕业生杜聿明(时任少将)担任团长。“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战车营一、二战车连与战防炮营一同开赴上海前线,战车三连则留在南京拱卫首都。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共毁伤至少27辆日军各式坦克及装甲车辆。不过由于步坦协同战术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还过于高级,有时缺乏步兵掩护的中国装甲部队也损失惨重,战车营1连的维克斯6吨坦克共有3辆被击毁、8辆受损、2辆被俘。



虽然八一三淞沪会战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鏖战后,以上海的失守而黯然落下帷幕,但却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
之后的南京保卫战中,装甲兵团大部奉命分两路转移至湖南湘潭,战车3连的13辆I号A型坦克、战防炮营1排以及搜索营一部被留了下来保卫首都,直至南京陷落后全部损失。

至于撤退到湖南修整的装甲兵团主力,则在大量苏联援助到货后被升级为了中国第一支全机械化陆军野战师——陆军第200师,而它将在未来的战斗中获得更辉煌的战绩。


参考文献:
《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
《抗日战争中国军队坦克装甲车辆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