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玺中医】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养肺防外感
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

寒露开始,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身体阴阳平衡。寒露时节,养生当顺应天地规律。
精神调养,预防抑郁
深秋时节,黄叶飘落,颇有凄凉之感,有些人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忧郁伤感的情况。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闲暇时间可以出去旅行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收敛心神,保持内心的宁静,转移低落情绪。
生命在于运动。户外运动有生发阳气的功效,能让清阳上升,脑窍得养,抵抗抑郁。寒露时节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高,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如快走、骑行、爬高等。

中老年人此时适宜多做伸展类运动,不仅能收敛心神、更易控制情绪起伏,而且还有利身体气血和畅。
寒露前后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这一天可约上数位亲朋好友,登高望远、户外赏菊、公园散步等。这些活动既可以舒畅心情,还能锻炼体质。
多运动、多锻炼是寒露养生最好的方法!
【氏玺中医】:寒露时节,昼热夜凉,阳气渐退,阴气渐盛,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所以寒露时节须注意“养收”——保养体内之阴精、收敛体内的阳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寒露节气,中医养生最主要的内容是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为主。

寒露节气气温逐渐下降,且“燥”邪当令,最易伤肺、伤胃,因此感冒、慢支、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高发。

寒露时节,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秋燥病”,根据中医“燥则润之”的原则,饮食上以温润的食物为主,可选择有滋补脾胃、润肺养阴的新鲜蔬果:如梨、葡萄、香蕉等,胡萝卜、山药、冬瓜、藕等蔬菜,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脾胃虚弱的人群,需要少食生冷,可以多喝热药粥健脾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