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日 | 手握东京造型大学和京都艺术大学双offer,秘诀是...
今天,我们致远的备考秘籍系列又更新了~搓手手、让我康康这次抓到的小可爱是谁呢~


今日主角:
手握东京造型大学和京都艺术大学双offer的Z同学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宝藏同学吧!
Q
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作品集,以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
Z同学:
我是从大四就开始准备作品集的。
• 因为装置艺术一个作品制作的周期比较长 所以大四时间完成了两个。而且由于装置艺术的特性,来日本做会很费资金和时间,所以就想着在国内多做一些,早做准备会比较好。
• 我的研究方向是:用装置艺术将自己记忆的可视化,我想把自己的经历作为创作的主题,首先这个题目比较主观个人化、自己发挥的空间相对自由,并且没有客观的对与错,因为一切都是由创作者个人而定的。其次是自己的身上发生的经历,自己的情感投入会比较容易。
总结:早准备作品集,用自己的经历或者足够了解的内容作为主题。
Q
作品集的准备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自己专业方面)以及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和建议?
Z同学:
我认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很重要。
• 也就是说作品集在刚开始构思的时候就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让教授知道你如果进入了大学院,你的学习方向是什么。要和自己的研究计划书有关联。
• 建议的话,最重要的部分我认为是作品集和日语。首先作品集做得好 教授才会有和你聊下去的前提。其次是日语,有很多想法也是需要通过日语去表达给教授的,如果日语水平不够,作品的表达不全面会影响作品给教授的判断。
总结: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作品集和日语。
Q
小论文是怎么准备的?
Z同学:
小论文就是多练习练习往年的真题。
总结:果然真题才是王道。然后就是多练习、熟能生巧。
Q
考学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哪方面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如果要重新考一次,自己会避免犯哪些错?
Z同学:
我认为做的有缺陷的部分还是日语和作品集。
我的作品集虽然每一个系列的内容都很有趣,在面试的时候老师们都很感兴趣(特别是京都艺术的老师)。作品集中作品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作品和作品之前没有直接、贯穿整个作品统一性的大联系,可能是因为记忆本来就是零散的。没什么共同性,所以就导致有些学校的教授不知道我在大学院要干什么。当然这是我考上之后跟教授某次闲聊的时候告诉我的....
Z同学的部分作品


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成功上岸的小伙伴们的作品集都是一定有可以打动教授的,可以是内容、作品创意、主题的新颖、个人想法的独特,不管是哪一方面,总要有打动教授的地方。但是有的时候自己对于自己的作品可能已经有点麻木了!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可以有一个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简直就是锦上添花了。比如说我们致远艺研的老师,在作品集中指出那部分需要再继续加强,哪部分需要改,这样一来,我们的作品集就可以更加提升一个档,就更容易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了。我们的老师都在哪里呢?扫码联系我们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