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天空之镜:以旅为兴、共富带动的生态发展之路
走进湖区,仿佛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犹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这里就是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被誉为“中国天空之镜”的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盐湖。它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2015年之前,主要以湖盐产业为主,和零星自发的散客观光旅游。2015年政府启动整体谋划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及开发。开启了从传统盐生产工业转型升级为国内“工业+旅游”转型升级的典范。

跳出景区做景区,产城景共融发展
作为茶卡镇的独特性资源,一开始便提出“大茶卡”的概念,以“茶卡盐湖”作为景区名称,在国内首次提出“一个景区代表着一个地域IP”的理念。打造出景区及区域的对外识别度,塑造出一个具有地缘文化特征的综合IP。立位于整个茶卡镇发展大茶卡区域农文旅,形成产业融合互促发展的模式。整合区域牧业、矿业、小镇初始性服务业等,为茶卡盐湖的旅游业做融合促发和整体配套。景区规划实施三年后游客量突破三百万,旅游竞争力与青海湖齐名,2019年被评为“青海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备选名单。实践出中国西部景区发展、村庄共富和镇域产业全面带动的产城景联动发展模式。

以旅为兴共富带动,以景促村实现乡村振兴
茶卡盐湖周边村落主要以牧业为主,因茶卡景区带动形成产业转型发展。在茶卡景区规划之初就结合集体经济共富带动为周边8个村落设置有景区经营点,融入了蒙古族民族民俗体验项目,并留有土地使用指标和建设政策、资金的保障通道,触发偏远民族地区村落快速的进入旅游发展快车道,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共富带动。从2015年实践出中国西部最早“以景促村实现乡村振兴”、“以旅为兴形成共富带动”的发展模式。


产业升级带动就业,人才回流迸发创业活力
以茶卡镇为代表的城镇集聚区乃至乌兰县,利用茶卡盐湖对外吸引形成的大量流量导入在城镇形成旅游服务配套,以及二消三消的综合服务业新聚集。乌兰县茶卡镇迅速抓住了旅游为主导的发展契机,形成城镇文旅新风貌,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就业,茶卡镇全镇人口约5000人,现在全镇服务业从业者已超过了20000人。外来务工就业人口在景区发展的前五年翻了4-5倍不止。过去茶卡盐湖景区周边农牧民年收入不到2000元。随着“茶卡盐湖·天空之镜”品牌的打响,现在的茶卡镇居民依托盐湖旅游,家家户户开起了民宿、餐饮,积极融入到旅游服务行业,年收入超过10万元,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不但解决了本地就业,还拉动了外来人口到茶卡的投资和就业。当地政府招引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注重形成产业集群,招才引智。所形成的区域振兴发展策略具有全国示范意义,是“以旅兴业”、以旅带动区域振兴发展的典型案例。
生态环境保护为先,前瞻性可持续发展
当地政府及开发商在发展景区中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以循环经济理念筑牢生态屏障最终实现了景区高质量的发展。利用与浙江设计企业智脑合作的契机把保护性利用先试先行,并从规划设计之初贯穿始终,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开发,在西部区域率先践行“保护利用循环互促”、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的自然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在州政府及县政府的高位认知和前瞻性视野下,对绿色文明发展和乡村“千万工程”的先觉认识和勇于实践,通过生态旅游引领全产业、全区域振兴发展,绘就景村共融新画卷,成为值得西部区域学习的示范先例。

东西部协作的丰硕成果,浙江对口支援的亮点工程
浙江省从2010起,对口帮扶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借此契机,海西州及乌兰县充分运用对口帮扶的良性条件,有效使用帮扶资金,更有效利用浙江企业的人才优势,与普世团队合作,充分吸收文旅规划设计专家胡彦鹏所带领的团队专业化规划设计理念,以国际化视野,用前瞻性的规划主导茶卡盐湖的发展。
01盐主题产品体系研发
规划创新研定了“天空之境”的主题形象IP,针对盐湖产品并未停留在观光的单一视角,从盐的物理属性进行分解,以盐的三种形态:"盐结晶、卤水、盐泥”分别形成专项研究,研发出茶卡盐湖专属三大核心产品体系,从而铸就了茶卡盐湖与周边旅游产品的极致不同,形成了极具美学效果和旅游深度体验性的独特产品。


02茶卡色彩谱系专项研发
在国内首创品牌色彩谱系设计,利用现代设计学、色彩学,充分研究了茶卡盐湖所形成的天空之境效果,利用色彩关系与自然形成和谐唯美的摄影效果,在设计辅助大自然主题美的前提下,设计团队进行了茶卡盐湖专属的色彩谱系研究,测定出“在什么时间段、什么位置、什么角度、用什么样的道具、穿什么色彩的衣服、用什么样的拍摄方法”来完成茶卡盐湖最美“天空之境”的拍摄效果。形成现代媒体宣传的最佳途径,利用流量时代迅速推广,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推出国内最佳打卡圣地。造就了茶卡盐湖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启偏远地区导流致胜的成功经验。


国企与民企的完美合作代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案例
茶卡盐湖在市场运营上,首次采用国有投资和私有投资同步竞标的良性竞争模式。在规划之初就确定了由政府投资茶卡盐湖西部景区,由浙商投资东部景区,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整体套票、差异单产品销售的矩阵组合发展模式。
国企西部矿业集团承担国有资本的重要撬动作用,连同海西州、乌兰县两级政府联合打造茶卡盐湖,以主导作用引领景区发展,不惜代价进行生态保护投建,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曾经还因一件事引起了很多游客的不满。因茶卡盐湖旅游在夏季旺季时环境承载压力巨大,日流量可达到四万以上,生态压力严峻。国企在效益和保护的选择上,进行了科学研究,以保护为先的理念,采用了远离湖区核心布局停车场进行集中落客,通过内部旅游交通换乘进入。虽然给远到的游客带来了到茶卡景区大门却远离湖区核心的不便,但对生态起到了隔离过渡的缓冲作用。能缓解生态的瞬间压力,避免旅游行为及车辆的进入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管理压力。正是对绿色循环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探索和保护为先的坚持,才形成了具有茶卡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由设计团队引进温商张建平等投资商作为民企,作为浙江帮扶示范民企,与当地国企合作开发茶卡盐湖,发扬温商精神的共富带动,投资茶卡创新发展。把浙江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带进茶卡,守正创新,采用设计团队的创新方案尝试以盐、卤水、盐泥等形成的特种旅游产品。并帮扶牧民共同开发民族非遗产品,打造了以蒙古族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实景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蒙古民族的精湛马术表演为主,以马术特技和历史情景展示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少数民族历史实景剧。建成以盐文化为核心,融合德都蒙古、景颇寻根以及农垦文化元素的卤水漂浮馆、盐文化馆、实景剧场等项目,形成茶卡壹号·盐湖景区旅游新业态,形成了茶卡盐湖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效果。

结 语
从茶卡人到外来投资者、国企与民企在这里形成的振兴集聚地是新时代农文旅产业融合的示范代表。突破景区发展的固有化思维,按照“产城融合、文旅聚合、景镇一体”的发展思路,树立“大茶卡”的概念,借力盐湖景区,将人文、生态、牧业等产业资融合发展。塑造了中国西部农文旅融合、以旅兴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示范样板。
站在新时代发展的风口,茶卡在坚持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持续改善环境,充分发挥景区的共富带动作用,未来将持续提升茶卡盐湖“龙头带动”的景城一体旅游带发展核心,最终实现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浙江普世文旅农创发展机构 胡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