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思念,信与文字——简评《紫罗兰永恒花园》(动画推荐第二十一期)

作者:清余
引言
2016年的5月,京都动画放出了一段CM。清丽而明净的画面,配以《violet snow》婉转的旋律,无可挑剔的镜头切换,还有一切的焦点——那位美得纯粹的金发少女,无不使人们对CM末尾的“动画企划进行中”抱有无限期待。那位少女的名字——亦即这部作品的名字——便是Violet Evergarden(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音译薇尔莉特・伊芙加登,意译则为,紫罗兰永恒花园。

而终于,在2018年的一月新番列表中,京都动画与《紫罗兰永恒花园》(以下简称《紫罗兰》)的字样赫然其上。但在真正步入正题前,请允许我先聊一聊京都动画,与它的原著小说。

“京阿尼”
京都动画(Kyoto Animation Co.,Ltd./株式会社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简称京アニ/Kyoani,即京阿尼。它的前身,京都动画工作室,是以完稿外包为主要业务。后于1985年成为有限公司,开始逐渐转型为“全关西制“的多部门动画制作公司。在2005年,京都制作出了Key社著名Galgame、国歌《鸟之诗》出处《AIR》的改编动画,以其精良的制作水准引起广泛关注,也逐渐在独立动画制作行业站稳了脚。随后的几年也是佳作频出,无论是同为”Key社三部曲“、感人至深的《Kanon》与《Clannad》,轻松有趣的《幸运星》,还是堪称一代人入宅之作的《凉宫春日的忧郁》,都是难得一见的优秀作品,京都动画也凭此名利双收,风光正好。

然而,虽然京都的漫改、轻改动画广受好评,其制作的原创作品却屡屡失败。而改编别人的作品,利益分配便是绕不开的话题。即便是三部作品都被京都搬上荧屏的Key社,据说也因利益分配的分歧与京都分道扬镳。京都显然并不满足于为他人打工,而是希望凭借自家版权获得更大收益,自给自足。于是,2009年,在《轻音少女》于全日本掀起热潮的同时,京都动画大赏应运而生。
京都动画大赏,是京都为自家寻找优秀原作的一个平台,向全社会征求优秀作品。而与之相应的,京都也成立了自己的文库——KA Esuma文库,主要出版在大赏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而京都也如愿以偿地收获了一系列原创素材,并将之一一动画化。从2012年的《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开始,京都的制作重心逐渐转向了自家版权作品的改编,相继推出的《Free!》、《境界的彼方》原作皆出自京都动画大赏。而《紫罗兰》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它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摘得当届“大赏“桂冠的作品,历数诸届大赏只它获此殊荣。京都也自然不会错过机会,于是便有了那段惊艳的CM与动画化企划。
那么,《紫罗兰》究竟讲了什么?

一个,和一个个爱与温柔的故事
在一场席卷大陆的战争中,军中少佐基尔伯特,照顾被当作杀戮机器的少女并以花之名称她作薇尔莉特(紫罗兰)。二人于战场上遭遇意外,男主生死未卜,女主身负重伤,心中记念着男主最后的告白却不解其意。战后,在好心的熟人安排下,成为一名替人代笔、书写信件的“自动手记人偶“,与形形色色的委托人相遇,为他们写下各式文字的同时,也逐渐明白了何谓爱,一如少佐所寄望的那样”不再是道具,而是成为人如其名的人“。

故事的脉络大致有三,一是薇尔莉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自动手记人偶”;二是薇尔莉特找寻到自己的心与情感,而不再是只会听从指令的工具;三则是薇尔莉特与少佐,她逐渐明白少佐的告白,明确自己的心意,却又因少佐的离去而挣扎痛苦,最后终于与自己和解。
全剧唯一的悬疑也就是少佐是否还活着了。动画的结尾给出的是一个较为暗示性的开放结局,而恐怕只有在剧场版中,这个悬疑才会真正落地吧。
动画在叙事上沿用了小说的单元剧形式,几乎每一话都是一份新的委托、一个独立的故事。几条主线便穿插其中。动画在事件的顺序上,也是依照时间先后做出了一些调整,使主线叙事更加流畅而不显突兀。
总体看下来,本作无论是主线还是单元回都可圈可点,主线在某些地方确实存在瑕疵与不足。然而若是单看单元回,其中有几话真的非常出色,而第十话更是令我几度落泪的的神回(个人观点)。

《紫罗兰》的故事,没有剑拔弩张的激烈矛盾,没有草蛇灰线的悬疑伏笔,只有感人至深的思念与爱。一个个有所思有所爱的委托者,或是痛失妻女的颓废作家,或是挂念青梅的将死士兵,他们心中的情感在薇尔莉特手下流淌成信纸上的文字,也透过画面触动着观者的心。而薇尔莉特在为他们了结心愿、寄出信件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新的成长与体悟。
撇去京都一脉相承的高质量作画不谈,《紫罗兰》的音乐同样令我顿觉惊艳。动画所有插曲——包括CM曲——皆出自美国作曲家Evan Call之手(虽然在此之前我对他毫无了解……),充分结合了如宝思兰鼓、爱尔兰哨笛等欧洲传统乐器,不仅在艺术风格上与画面美术极为一致,还有着很强的情感渲染力。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生命将熄的青年士兵,苦痛中挣扎着向薇尔莉特说出写给父母与思慕之人的话语。《The Long Night》开头如同昏暗夜幕铺展散开的低音提琴点缀着竖琴悄然响起,孤独的钢琴伴随他断续的话语诉说悲戚。“本来不该这么结束的”,他说,凄哀的竖笛应声加入,却又那样的微弱,如长夜中的小小烛火,如他残余的生命,如歌,如泣。最后,在他的思念与回忆中,钢琴声渐起,渐息。
《紫罗兰》是作者晓佳奈在参加电击小说大奖被淘汰后,坚持追寻自己成为小说家的梦想而向京都动画大赏投稿的作品。独自创作的过程中,也是依仗许多人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她便是抱着“即便被伤害也要温柔以待”的想法,怀着对自己、他人与世界的爱,写下了这部小说。
是的,《紫罗兰》是关于“爱”,关于在伤害与被伤害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温柔”的故事。基尔伯特对薇尔莉特倾尽了全部的温柔,在绝望的最后命令她一定要自由地活下去;罹患重症的母亲,强撑病体为女儿写下整整五十封信,永远守望着她……即便是极为针对薇尔莉特、不是反派胜似反派的大佐迪特弗利特,也对自己的弟弟寄予了唯一一片温情。
晓佳奈在小说下卷的后记中,以这样一句话:“但愿,在合上书本后看见的世界中,有些许温柔能被发现。”我想,这便是这部作品立意的出发点吧。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提一点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2019年7月18日,京都动画京都伏见区的第一工作室遭遇纵火袭击,共造成36人遇难,35人受伤。遇难者多是京都在职员工,包括池田晶子、武本康弘等中坚骨干,他们的离去不仅给家属带去了伤痛,也是京都乃至日本动画届的莫大损失。而令人欣慰的是,京阿尼顽强挺过了这次灾难。而《紫罗兰》剧场版于去年九月在日本上映,正好是京都受纵火事件影响而延期的第一部作品,也为其平添一份特殊的意义。
作为一名京蜜,我在得知纵火事件后感到出离的愤怒,在看到京都重振之后又无比欣慰。感谢京阿尼带给我那么多的感动,真心希望京阿尼能越来越好,也愿逝者安息,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