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笔记--克服晕车与克服散乱
此刻坐在回家的大巴上,可以轻松的看着手机,而晕车的感觉已经很轻微了。不由感叹,人在生理上的改变依靠训练,不断训练,让身体不断去做到这个事情,一点一点就会产生质变。 既然生理上的改变,是如此。生理上的改变都可以发生。那心理上的改变呢?会比生理上的改变更难吗?更痛苦吗? 卢先生,对心理状况的问题总结为两个字,慢和疑。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精神出离,一个是精神散乱。我想我目前的状态最大的问题,是精神散乱,无法理出重点。 如何,解决慢和疑。心学的方法论,是无间入有隙。面对一个事物。主体是我,客体为事物。应让我处于无间的状态。让客体处于有隙。如何无间,如何有隙?收缩时间,收缩空间,就是无间。拓展空间和时间,即是有隙。 无间,是精正纯一的功夫,精一是个功夫。就需要练习。练习的起点,是止,止意味着缩小空间。缩小到只留下一个点。佛家说,止观慈。儒家说,止定静安虑得。智慧的起点都在于止。止于散乱,智慧自现。 我想呢,止,精一与坐车一样。都是一种状态。坐车是难受的,止也是痛苦的。坐车克服晕车。和精一克服散乱的道理是一样的。怪不得,卢先生一直说,心学不是学问,心学,是一门功夫。功夫是要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