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结束与开始之间
当我们读《氓》的时候,我们应该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读,是指责氓的不忠和欺骗,还是责备女子愚昧无能,这样的指责有无意义和价值?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一开始忠厚老实的恋人到后来“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的丈夫,除了指责,确实该指责,我们还能悟得什么?顾城说“为了避免结束,所以我避免了开始”,然而有时候开始不可避免,因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动物,这世间有混杂着太多偶然和必然,那我们既然开始,如何保全自身?我想这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和启发。当我们以如此的心态去阅读文本,我们惋惜又庆幸,惋惜于女子做错了第一个选择,庆幸于她在第二次选择中开启了新的人生。 当然,女子有识人不明之误,然世间谁能不误?作为后人我们只能以此为警醒,减少由不良开始导致的悲剧本身。看着“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女子,我理解她的情感,已经误食桑葚的人在沉醉中怎能猛然清醒,何况全身心投入一段情感本身也没有错误,只可惜所托非人,真心错付,毕竟,世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相看两不厌”的爱情真的寥寥无几。当然这样就必须接受可能面对的不堪结局,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次选择。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丈夫的变心和打骂,家人的不解和嘲笑,当读到“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我对女子的最后一丝责备也消失了,只留下沉默的悲哀和哽咽的感伤。一个人做错了选择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来偿还!历史证明了,前有刘兰芝,后有葛薇龙,广阔的现实证明了,将来还会再继续的。时间永是流驶,它残酷地让一部分人撕掉自己的面纱露出可怖的真目,又让另一部分人在岁月蹉跎中身不由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幸好,文中的女子有足够的自省能力和决绝的勇气。“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所谓的青梅竹马也难敌时光荏苒,现实境遇摆在眼前,前后对比触目惊心,既如此,便及时止损,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在现实的泥潭中反复翻滚纠缠,不如索性做一次洒脱的人。或是在一个辗转难眠的深夜,这位女子悟了,成长了。 我曾三次集中阅读《氓》这首诗,一次是高中,我痛恨氓的薄情寡义;一次是大学,我愤懑于女子的愚蠢无知;一次是现在,我不知道是谁的过错,毕竟文章以女子的视角来展开,我们无法窥见氓的内心,也不再纠结于是谁的过错。对和错没有意义,指责更是毫无价值,不论对于文中女子还是氓,唯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结束和开始间走向更平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