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绳子价值几千万,中国足足研发了几十年,连俄罗斯都不得不服

纵观近代发生的战争,多是在沿海地区发生的军事冲突,其中航母作为重要武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航母至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除了航母造价太高,一般国家承受不起外,航母的建造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的核心技术太多,很多国家在航母核心技术上无法取得突破,单单是航母上一条绳子就价值千万,中国就足足研发了几十年。

这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是专门用来拦截舰载机的阻拦索,这些阻拦索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舰载机和飞行员的存亡,以及航母能够持续发挥战斗力,因此是航母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俄罗斯曾使用航母对中东非法武装发动打击,因航母阻拦索发生断裂,导致舰载机降落减速失败,直接从飞行跑道一头扎进大海,因此中国攻克这一技术连俄罗斯都不得不服。

航母阻拦索的作用是将高速行驶的舰载机拦截到静止状态,是舰载机能否成功实施降落的关键,这里很多人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舰载机在实施着舰的过程中,会不断减速,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舰载机底部的钩子有时候因为航母的左右前后摇摆,勾不住阻拦索,需要重新复飞实施降落,所以为了确保舰载机的安全,着舰过程中舰载机发动机是在加速工作的。
这种方式对舰载机很友好,但是却加大了对航母阻拦索的研发难度,本身想要拦截一架质量达到十几吨,飞行中的舰载机就很困难了,还要拦截一架在加速飞行中的舰载机,阻拦索承受的力度可想而知,而且航母甲板长期暴露在海上高盐、高雾、潮湿环境,海洋环境的腐蚀力度强大,因此必须确保阻拦索具有抗腐蚀、抗疲劳的能力,和较高的强度以及韧性。

通常情况下,一条航母阻拦索还需要能够重复使用几十到上百次,因此阻拦索的钢丝绳对弹性极限或者屈服强度要求高,要达到1500兆帕以上,同时延伸率要小于20%,冲击韧性必须大于150焦每平方厘米,屈强至少要保证0.85的水平,此外阻拦索必须能够经受800到1000摄氏度的高温,以及具备防锈、无磁的品质,整条阻拦索的研发涉及到大量领域。
好在国产航母建造之初,中国就意识到了这根绳子的重要作用,所以很早就开始了精心布局,展开阻拦索的科研攻关,凭借强大又全面的工业化体系和优秀的专家团队,最终在2012年,中国拿下了这项难度极大的技术,研发生产出了高品质的阻拦索,如今能够生产航母阻拦索的国家寥寥无几,能够掌握美俄英法长期垄断的技术,也让世界又一次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