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鼓励,才是教育抽动症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孩子在学习或者做任何事情的路途,都不会是那么的平坦,都会遇到有崎岖不平,这个时候来自身边最亲爱的人的正向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向鼓励使孩子的前行之路不那么孤单,为他增添动力。而相反地,如果家长一味地滥用反向激励,孩子本来就敏感的心灵可能会备受打击,丧失前进的信心。
鼓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强大动力,是孩子们探索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支撑。反向激励,用批评打击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斗志,这么做的家长自有他们的考量,但在我看来,远不及正向鼓励有效。
有个当老师的朋友说:“孩子眼睛里有光,要去保护好这一点光。” 学会鼓励孩子,就是呵护孩子这一点微光,让它燃烧成一束璀璨的火焰。 泰国有一个公益广告,讲的是一对母女种豆芽的故事。女儿看到市场上的豆芽如此畅销,便向妈妈提议自己家里也可以种豆芽来卖吗,妈妈微笑着回答:“嗯,我们来试试。” 母女俩兴致勃勃地准备好种豆芽所需的网框,泥土,豆子,然而几天过后,豆芽并没有成功长出来。
女儿看着蔫了的豆芽失望地叹气,妈妈却笑着鼓励她:“没关系,我们再试。”
四年级就辍学的妈妈几乎不会认字,却跟女儿一起捧起书本,共同探索种豆芽的秘诀。当从书本中得知豆芽必须在阴处生长时,她们便用布将豆芽遮起来。 女儿满怀希望地问:“这次会成功吗?” 妈妈依旧面带微笑地回答:“我们试试。”然而母女俩的努力仍旧没有换得豆芽的茁壮成长。 母女俩并没有气馁,再次翻找资料,得知豆芽需要早晚按时浇水,妈妈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她们找来许多塑料罐,在上面扎一些小孔,模拟下雨的状态,女儿再次问妈妈:“它会成功吗?” 妈妈依旧是那句鼓励的话语:“我们试试。” 最后,白白胖胖的豆芽终于破土而出,妈妈看着满脸开心的女儿问道:“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这次换女儿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试试!” 这个广告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女主人公在妈妈的一路鼓励下,不断探索知识的新领域,取得了博士学位,获得了Sarnrak项目的奖学金,目前正在瑞典进行研究。 广告最后的字幕是,“家庭教育激发学习无限潜能。”我看到更多的是,“家长的正向鼓励激发学习无限潜能。” 正是妈妈一直以来的正向鼓励,给了女儿稳稳的安全感,让女儿坚信无论最后成功与否,都有家人作为自己坚强的后盾,从而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去逐梦。 正如广告中所说:“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滋养着我的好奇之心,让我的知识之树成长得无限繁茂。” 如果妈妈在女儿提出尝试种豆芽的时候,让女儿不要痴人说梦;如果妈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跟女儿说你看你就是不行,那么结果可能大大改写,女儿不会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更不可能在学术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正向鼓励,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