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汉宣帝:从故剑情深到扳倒霍家

2023-07-25 21:23 作者:Hououin_Kyouma  | 我要投稿

.前言

之前听 @稚嫩的魔法师 讲西汉的三公九卿时提到过宣帝通过钻官制的空子夺霍家权的一些操作,这段故事也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段历史,正好最近想把这段历史安利出去,特写此文。此文仅是一名历史爱好者的个人兴趣,主要观点均会引用史料,个人想法会与史料记载加以区别,千万不要上升到专业层面,受不起。



.宣帝少时

孝宣皇帝,武帝曾孫,戾太子孫也。太子納史良娣,生史皇孫。皇孫納王夫人,生宣帝,號曰皇曾孫。生 數月,遭巫蠱事,太子、良娣、皇孫、王夫人皆遇害。語在太子傳。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繫郡邸獄。而邴吉為廷尉監,治巫蠱於郡邸,憐曾孫之亡辜,使女徒復作 淮陽趙徵卿、渭城胡組更乳養,私給衣食,視遇甚有恩。

巫蠱事連歲不決。至後元二年,武帝疾,往來長楊、五柞宮,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繫者,輕重皆殺之。內謁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獄,吉拒閉,使者不得入,曾孫賴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載曾孫送祖母史良娣家。——《漢書 卷八 宣帝紀》

內謁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獄,吉閉門拒使者不納,曰:「皇曾孫在。他人無辜死者猶不可,況親曾孫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還,以聞,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獄繫者,獨賴吉得生。——《資治通鑑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

宣帝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出生,对历史熟悉的同学应该已经意识到这是什么时候了——作为戾太子的孙子,刚出生几个月就因为巫蛊之乱被灭门,多亏当时的廷尉丙吉心善,让两个女囚当奶妈养活当时还是婴儿的刘病己。而在宣帝四岁时,武帝甚至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就要杀光所有长安的囚犯(下一个这么操作的是快一百年后的希律王,四舍五入耶稣行宣帝故事),幸亏丙吉拒收,坚决不给使者开门,刘病己才被救下来。使者回去后弹劾丙吉,武帝觉得就这样吧,大赦(其他被杀的囚犯:???)。

武帝末,巫蠱事起,衛太子及良娣、史皇孫皆遭害。史皇孫有一男,號皇曾孫,時生數月,猶坐太子繫獄,積五歲乃遭赦。治獄使者邴吉憐皇曾孫無所歸,載以附史恭。恭母貞君年老,見孫孤,甚哀之,自養視焉。——《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

後有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時掖庭令張賀嘗事戾太子,思顧舊恩,哀曾孫,奉養甚謹,以私錢供給教書。——《漢書 卷八 宣帝紀》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69]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太醫、太官、湯官、導官、樂府、若盧、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東織、西織、東園匠十二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又上林中十池監,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七官令丞。諸僕射、署長、中黃門皆屬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爲考工,左弋爲佽飛,居室爲保宮,甘泉居室爲昆臺,永巷爲掖廷。——《漢書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

宗正,秦官,掌親屬,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內官長丞。又諸公主家令、門尉皆屬焉。——《漢書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

刘病己在被送到祖母家(祖母当然和戾太子一起寄了,是外曾祖母养大的),上面恢复了他的宗室地位(掖庭和宗正的职能历史爱好者应该都知道,不知道的上边贴了原文可以看一下),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是戾太子的旧部,他也很心疼刘病己的遭遇,个人出钱供他读书。

賀弟安世為右將軍,與霍將軍同心輔政,聞賀稱譽皇曾孫,欲妻以女,安世怒曰:「曾孫乃衛太子後也,幸得以庶人衣食縣官,足矣,勿復言予女事。」於是賀止。時許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當為內者令歐侯氏子婦。臨當入,歐侯氏子死。其母將行卜相,言當大貴,母獨喜。賀聞許嗇夫有女,乃置酒請之,酒酣,為言「曾孫體近,下人,乃關內侯,可妻也。」廣漢許諾。明日嫗聞之,怒。廣漢重令為介,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

好,重点来了,张贺本来想把自己孙女嫁给刘病己,但其弟张安世坚决反对,戾太子后人能活下来不错了,别再给自己找麻烦,就改为给刘病己介绍了许平君,很快就把后来的元帝生出来了。

.宣帝登基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將軍霍光請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璽綬,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巳,光奏王賀淫亂,請廢。語在賀及光傳。

秋七月,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 病已,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後,奉承祖宗,子萬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孫尚冠里舍,洗 沐,賜御府衣。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就齊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宮,見皇太后,封為陽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璽綬,即皇帝位,謁高廟。——《漢書 卷八 宣帝紀》

接下来接大家熟悉的剧情,霍光废立(从此风评被害两千年),宫里没有有继承权的宗室了,只能从民间找,各方面表现还不错的刘病己就被选中了,去中央办手续即位去吧!当时是公元前74年,宣帝正好虚岁18

數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婕妤。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婕妤為皇后。 ——《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

好,问题来了,霍光想让小女儿当皇后,群臣默许,但宣帝“詔求微時故劍”,为我们创造了成语“故剑情深”,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最后还是让许平君当了皇后,皇帝都这么屈尊请求了,也不能一上来就和新皇帝撕破脸,但接下来发生什么就不是他们能想到的了。

.毒杀皇后

霍光夫人顯欲貴其小女,道無從。明年,許皇后當娠,病。女醫淳于衍者,霍氏所愛,嘗入宮侍皇后疾。衍夫賞為掖庭戶衛,謂衍「可過辭霍夫人行,為我求安池監。」衍如言報顯。顯因生心,辟左右,字謂衍:「少夫幸報我以事,我亦欲報少夫,可乎?」衍曰:「夫人所言,何等不可者!」顯曰:「將軍素愛小女成君,欲奇貴之,願以累少夫。」衍曰:「何謂邪?」顯曰:「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今皇后當免身,可因投毒藥去也,成君即得為皇后矣。如蒙力事成,富貴與少夫共之。」衍曰:「藥雜治,當先嘗,安可?」顯曰:「在少夫為之耳。將軍領天下,誰敢言者?緩急相護,但恐少夫無意耳!」衍良久曰:「願盡力。」即擣附子,齎入長定宮。皇后免身後,衍取附子并合大醫大丸以飲皇后。有頃曰:「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毒?」對曰:「無有。」遂加煩懣,崩。衍出,過見顯,相勞問,亦未敢重謝衍。後人有上書告諸醫侍疾無狀者,皆收繫詔獄,劾不道。顯恐事急,即以狀具語光,因曰:「既失計為之,無令吏急衍!」光驚鄂,默然不應。其後奏上,署衍勿論。——《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

許后暴崩,吏捕諸醫,劾衍侍疾亡狀不道,下獄。吏簿問急。顯恐事敗,即具以實語光。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猶與。——《漢書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本始三年,出大事了。霍光老婆还是想让她女儿当皇后,正好赶上许皇后生孩子,就和平时就走得很近的女医生交易,只要女医生毒杀皇后,她就帮医生丈夫升官,“富貴與少夫共之”。医生:药得大家一起开,医生开完药还得先自己尝,怎么办?霍光夫人:“將軍領天下,誰敢言者?”(这段话暴典也太多了)医生在皇后分娩后在药里掺了附子(乌头的子根,内含乌头碱,钠离子通道激活剂,结合于钠离子通道后使其处于常开状态,是非常剧烈的神经毒,还想继续看乌头名场面的请去人狼村吃乌头拌饭),皇后:药里是不是有毒?医生:没有。皇后崩。出这么大事,那把医生们全抓起来吧!霍光老婆慌了,把事都告诉了霍光,事已经这样,没办法了,先别让医生被审再说。霍光:????????但最后还是要求宣帝不予追究。

春,三月,乙卯,立霍光女為皇后,赦天下。初,許后起微賤,登至尊日淺,從官車服甚節儉。及霍后立,輿駕、侍從益盛,賞賜官屬以千萬計,與許后時縣絕矣。——《資治通鑑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

本始四年三月,最终还是立了霍光女儿当皇后,大赦。许平君生活节俭,而霍光女儿上位以后就开始奢侈享受,这还是在宣帝老婆刚死一年的情况下。不过接下来就进入宣帝复仇剧情了。

.开始夺权

春,霍光病篤。車駕自臨問,上為之涕泣。光上書謝恩,願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去病祀。即日,拜光子禹為右將軍。三月,庚午,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中二千石治塚,賜梓宮、葬具皆如乘輿制度,謚曰宣成侯。發三河卒穿覆土,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下詔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資治通鑑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厚葬。接下来可以开始行动了。

上思報大將軍德,乃封光兄孫山為樂平侯,使以奉車都尉領尚書事。魏相因昌成君許廣漢奏封事,言:「《春秋》譏世卿,惡宋三世為大夫及魯季孫之專權,皆危亂國家。自後元以來,祿去王室,政由冢宰。今光死,子復為右將軍,兄子秉樞機,昆弟、諸婿據權勢,在兵官,光夫人顯及諸女皆通籍長信宮,或夜詔門出入,驕奢放縱,恐寢不制,宜有以損奪其權,破散陰謀,以固萬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諸上書者皆為二封,署其一曰「副」,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復因許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帝善之,詔相給事中,皆從其議。——《資治通鑑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

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將、都尉、尚書、太醫、太官令至郎中,亡員,多至數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諸曹受尚書事,諸吏得舉法,散騎騎並乘輿車。給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漢書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

又一个重要人物魏相登场了,他通过宣帝岳父上书建议开始夺霍家权,同时建议废除副封制度。副封制度就是官员上书要提交两份,尚书可以打开副封检查,有驳回上书的权力,把这个制度取消是在针对谁已经很明显了(霍山以奉車都尉領尚書事)(这招虽然明摆着在限制霍家但非霍家势力没人希望自己的上书被拦截,大家都同意的情况下霍家也没法做什么)。宣帝觉得这是好主意,直接给魏相加给事中(给事中的职能上边贴出来了,简单来说就是直接进入了决策层)。

後一歲,上立許后男為太子,昌成君者為平恩侯。顯怒恚不食,歐血,曰:「此乃民間時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為王邪!」復教皇后令毒太子。皇后數召太子賜食,保阿輒先嘗之,后挾毒不得行。——《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

地节三年(前67年),宣帝立未来的元帝为太子,霍光老婆气到吐血:“此乃民間時子,安得立?”(这人爆典也太多了),又让女儿想办法毒死太子,但没有成功(还敢来是吧!?你为什么会觉得人家老婆都被毒死了还不会加强戒备)

六月,壬辰,以魏相為丞相。辛丑,丙吉為御史大夫,疏廣為太子太傅,廣兄子受為少傅。——《資治通鑑 卷二十五 漢紀十七》

地节三年六月,宣帝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底,以之前提建议的魏相为丞相,救过小时候的自己的丙吉为御史大夫,大儒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受为太子少傅(这几个官职够出名,就不贴百官公卿表了)。

上頗聞霍氏毒殺許后而未察,乃徙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尉、平陵侯范明友為光祿勳,出次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為安定太守。數月,復出光姊婿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為蜀郡太守,群孫婿中郎將王漢為武威太守。頃之,復徙光長女婿長樂衛尉鄧廣漢為少府。戊戌,更以張安世為衛將軍,兩宮衛尉、城門、北軍兵屬焉。以霍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罷其屯兵官屬,特使禹官名與光俱大司馬者。又收范明友度遼將軍印綬,但為光祿勳;及光中女婿趙平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將屯兵,又收平騎都尉印綬。諸領胡、越騎、羽林及兩宮衛將屯兵,悉易以所親信許、史子弟代之。——《資治通鑑 卷二十五 漢紀十七》

好,接下来就是宣帝秀操作的时间了,后世有皇帝想夺权基本都得参考这套流程,就和权臣动不动如伊霍故事一样,得对着百官公卿表详细解释。

郎中令,秦官,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皆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大夫掌論議,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諫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爲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車、戶、騎三將,秩皆比千石。謁者掌賔讚受事,員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僕射,秩比千石。期門掌執兵送從,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無員,多至千人,有僕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置中郎將,秩比二千石。羽林掌送從,次期門,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敎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羽林有令丞。宣帝令中郎將、騎都尉監羽林,秩比二千石。僕射,秦官,自侍中、尚書、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課之,軍屯吏、騶、宰、永巷宮人皆有,取其領事之號。

衞尉,秦官,掌宮門衞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爲衞尉。屬官有公車司馬、衞士、旅賁三令丞。衞士三丞。又諸屯衞候、司馬二十二官皆屬焉。長樂、建章、甘泉衞尉皆掌其宮,職略同,不常置。

自太常至執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漢書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

首先,把霍光的女婿,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尉、平陵侯范明友的度遼將軍印綬和卫尉扒了,调为光禄勋,卫尉和光禄勋都是秩中二千石,但卫尉掌管宫门卫兵,兵权无论如何都得薅掉。那问题又来了,光禄勋底下也一堆官员,职能也很多,这不只是把一个问题换成了另一个吗?别急,后边还有。霍光的另一个女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胜,被扒了全部头衔,外调到凉州安定郡当太守,光看品秩的话还从比二千石升到了二千石,但官场从来都不是这么算的,诸吏的职能在前边贴过,作为加官能够举法案劾,被加诸吏等于进入中央决策层,中郎将和羽林监作为光禄勋的下属是掌管禁军的,把这些头衔扒了踢出中央,虽说是升职当太守但显然是明升暗降。

又过了几个月,霍光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调出中央去当蜀郡太守,也是从比二千石升到了二千石,这是给你升官啊,快去吧(笑)。还有中郎将王汉也请出去当武威太守。

再过一段时间,将霍光女婿,长乐宫卫尉邓广汉调到少府(少府职能在本文第二节贴过),这两个平级,不过卫尉管兵少府管钱,如果是平时对那些想享受生活的官员来说是个好调动,但现在霍家的兵权越来越少了。

大將軍光薨後數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聖王褒有德以懷萬方,顯有功以勸百寮,是以朝廷尊榮,天下鄉風。國家承祖宗之業,制諸侯之重,新失大將軍,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顯明功臣以填籓國。毋空大位,以塞爭權,所以安社稷絕未萌也。車騎將軍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餘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夙夜不怠,與大將軍定策,天下受其福,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為大將軍,毋令領光祿勳事,使專精神,憂念天下,思惟得失。安世子延壽重厚,可以為光祿勳,領宿衛臣。」上亦欲用之。安世聞指,懼不敢當。請聞求見,免冠頓首曰:「老臣耳妄聞,言之為先事,不言情不達,誠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繼大將軍後,唯天子財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謙。君而不可,尚誰可者!」安世深辭弗能得。後數日,竟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數月,罷車騎將軍屯兵,更為衛將軍,兩宮衛尉,城門、北軍兵屬焉。——《漢書 卷五十九 張湯傳》

现在各宫卫尉空出来了,该把自己人放进去了。魏相建议让张安世来,忘了这人是谁的请回顾本文第二节,就那个照顾过小时候的宣帝的张贺的弟弟,还反对张贺把自己孙女嫁给宣帝的那个(这么一想张安世还救了张贺孙女一命)。张安世慌得要死,我猜是因为他是霍光的副手,当时废立皇帝也有他一份,怎么想他都应该算霍家的人。张安世表示您还是另请高明吧。宣帝笑着说中央已经决定了你就别谦虚了,你都不行那就没有行的了,张安世怎么拒绝都没用,过几天直接给他一个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又过了几个月从车骑将军调为两宫卫尉。

初,安世兄賀幸於衛太子,太子敗,賓客皆誅,安世為賀上書,得下蠶室。後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孫收養掖庭。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絕井復為通。有郎功高不調,自言,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絕不許。已而郎果遷。莫府長史遷,辭去之官,安世問以過失。長史曰:「將軍為明主股肱,而士無所進,論者以為譏。」安世曰「明主在上,賢不肖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薦之?」其欲匿名跡遠權勢如此。——《漢書 卷五十九 張湯傳》

为什么选一眼看上去是霍家势力的张安世呢?史书没有记载详细原因,那我来抛砖引玉一下,第一可能是因为他和张贺两兄弟从小看着宣帝长大的,互相非常熟悉,而且当年张贺坐戾太子罪的时候是张安世拼命求情才换得张贺死刑改宫刑,这样后来才得到了抚养宣帝的机会,同样作为巫蛊之乱的受害者,三人感情很好,对宣帝来说这两兄弟是值得信赖的长辈。第二可能是因为张安世是真的没什么权力欲,推荐的人来向他道谢,他直接和那人绝交;有郎官抱怨自己建功了却没提拔,张安世当面教训了他,但后来郎官还是被提拔了,诸如此类。总之,在当时的宣帝眼中,张安世是绝对值得信任的,而且张安世最后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師古曰:「冠者,加於其上共爲一官也。」——颜师古《汉书注》

更以禹爲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罷其右將軍屯兵官屬,特使禹官名與光俱大司馬者。——《漢書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接下来的操作属于卡武帝搞的加官制度的bug。加官制度是什么法师在西汉的三公九卿视频里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简而言之就是加官理论上不是独立的官职,必须加在其他官职之上并且没有印绶。宣帝的操作是,封霍禹为大司马,你看你继承你爹的大司马了,高兴吗?估计霍禹当时人是懵逼的,这个操作的确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我是大司马吗?是。那我兵呢?没了。大司马不是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吗?是没错,但大司马是加官,莫得印绶官属。通过这个打信息差卡bug,成功把霍禹的兵权扒了。这么一套操作下来,霍家的兵权基本被扒干净了,还记得那个调到光禄勋的范明友吗?如果你再回顾一下就会发现,他现在手底下全是宣帝的人,如果说类似操作的话,相当于CK里给你封臣一块伯爵领,但手底下全是你的人,一块直辖都没有。

.霍家谋反

禹爲大司馬,稱病。禹故長史任宣候問,禹曰:「我何病?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是,〈如淳曰:「縣官謂天子。」〉今將軍墳墓未乾,盡外我家,〈師古曰:「外謂疏斥之。」〉反任許、史,奪我印綬,令人不省死。」〈師古曰:「不自省有過也。」〉宣見禹恨望深,〈師古曰:「望,怨也。」〉迺謂曰:「大將軍時何可復行!〈師古曰:「言今何得復如此也。」〉持國權柄,殺生在手中。廷尉李种、王平、〈師古曰:「种音沖。」〉左馮翊賈勝胡及車丞相女壻少府徐仁皆坐逆將軍意下獄死。使樂成小家子得幸將軍,至九卿封侯。〈師古曰:「即上所云少府樂成者也。使者,其姓也,字或作史。」〉百官以下但事馮子都、王子方等,〈服虔曰:「皆光奴。」〉視丞相亡如也。〈師古曰:「亡如猶言無所象似也。」〉各自有時,今許、史自天子骨肉,貴正宜耳。大司馬欲用是怨恨,愚以爲不可。」禹默然。數日,起視事。——《漢書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那么霍禹什么反应呢?装病,发牢骚我就不翻译了,注释解释得很清楚,李种、王平涉及燕剌王刘旦谋反案,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简单来说就是霍光秉着对反贼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把这里提到名字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害死了。后边举的例子是霍光当权的时候,连手底下的家奴馮子都、王子方都被百官追捧,现在宣帝掌权,提拔一下丈人家和奶奶家的人怎么了?于是霍禹终于不再闹别扭装病了(然而仍然束手无策,不再逃避现实也不代表有能力解决问题)。

顯及禹、山、雲自見日侵削,數相對啼泣,自怨。山曰:「今丞相用事,縣官信之,盡變易大將軍時法令,以公田賦與貧民,發揚大將軍過失。又諸儒生多窶人子,〈師古曰:「窶,貧而無禮,音其羽反。」〉遠客飢寒,喜妄說狂言,〈師古曰:「喜音許吏反。」〉不避忌諱,大將軍常讎之,〈師古曰:「言嫉之如仇讎也。」〉今陛下好與諸儒生語,人人自使書對事,多言我家者。甞有上書言大將軍時主弱臣強,專制擅權,今其子孫用事,昆弟益驕恣,恐危宗廟,灾異數見,盡爲是也。其言絕痛,山屏不奏其書。後上書者益黠,盡奏封事,輒下中書令出取之,不關尚書,益不信人。」顯曰:「丞相數言我家,獨無罪乎?」山曰:「丞相廉正,安得罪?我家昆弟諸壻多不謹。又聞民間讙言霍氏毒殺許皇后,〈師古曰:「讙,衆聲也,音許爰反。」〉寧有是邪?」顯恐急,即具以實告山、雲、禹。山、雲、禹驚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縣官離散斥逐諸壻,用是故也。此大事,誅罰不小,柰何?」於是始有邪謀矣。——《漢書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那么其他人什么反应呢?“相對啼泣”。被扒了驳回上书权的霍山刚抱怨完,霍光老婆就说,哪怕我们有99%的责任,丞相(之前说过,当时是魏相)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丞相數言我家,獨無罪乎?这人是真的能暴典,这么一会好几个了)霍山说,丞相哪来的问题,倒是有传言说你把许皇后毒死了?霍光老婆:是。霍家其他人:???????然后开始准备谋反。

初,趙平客石夏善爲天官,〈師古曰:「曉星文者。」〉語平曰:「熒惑守御星,御星,太僕奉車都尉也,不黜則死。」平內憂山等。雲舅李竟所善張赦見雲家卒卒,〈師古曰:「卒讀曰猝,怱遽之貌也。」〉謂竟曰:「今丞相與平恩侯用事,可令太夫人言太后,先誅此兩人。移徙陛下,在太后耳。」長安男子張章告之,事下廷尉。執金吾捕張赦、石夏等,後有詔止勿捕。山等愈恐,相謂曰:「此縣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師古曰:「重,難也。竟,窮竟其事也。」〉然惡端已見,又有弒許后事,陛下雖寬仁,恐左右不聽,乆之猶發,發即族矣,不如先也。」〈師古曰:「言先反。」〉遂令諸女各歸報其夫,皆曰:「安所相避?」〈師古曰:「言無處相避,當受禍也。」——《漢書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之前提到的霍光女婿赵平,他的一个门客石夏擅长观星,告诉赵平有不祥之兆(霍家要完不会观星也看得出来吧),于是赵平担心霍山他们。霍云的舅舅李竟的心腹张赦看到霍家紧锣密鼓的样子,向李竟建议让霍光老婆劝太后(霍光的外孙女,没错是外孙女,也是史上最年轻的太后和太皇太后)把魏相和许广汉杀了——然后就被告密了,你们怎么回事,大声密谋是吧。但后来又有诏停止追捕,霍山他们更害怕了,觉得宣帝应该是不想牵连太后才不彻查到底,但事情已经败露,要不早点反了吧!

會李竟坐與諸侯王交通,辭語及霍氏,有詔雲、山不宜宿衞,免就第。光諸女遇太后無禮,〈服虔曰:「光諸女自以於上官太后爲姨母,遇之無禮。」〉馮子都數犯法,上并以爲讓,〈師古曰:「揔以此事責之也。」〉山、禹等甚恐。顯夢第中井水溢流庭下,竈居樹上,又夢大將軍謂顯曰:「知捕兒不?〈師古曰:「知兒見捕否?」〉亟下捕之。」〈蘇林曰:「且疾下捕之。」師古曰:「亟音居力反。」〉第中鼠暴多,與人相觸,以尾畫地。鴞數鳴殿前樹上。〈師古曰:「鴞,惡聲之鳥也。古者室屋高大,則通呼爲殿耳,非止天子宮中。其語亦見〈黃霸傳〉。鴞音羽驕反。」〉第門自壞。雲尚冠里宅中門亦壞。巷端人共見有人居雲屋上,徹瓦投地,就視,亡有,大怪之。禹夢車騎聲正讙來捕禹,舉家憂愁。山曰:「丞相擅減宗廟羔、菟、鼃,〈如淳曰:「高后時定令,敢有擅議宗廟者,棄市。」師古曰:「羔、菟、鼃所以供祭也。」〉可以此罪也。」謀令太后爲博平君置酒,〈文穎曰:「宣帝外祖母也。」〉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范明友、鄧廣漢承太后制引斬之,因廢天子而立禹。約定未發,雲拜爲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爲代郡太守。山又坐寫祕書,顯爲上書獻城西第,入馬千匹以贖山罪。書報聞。〈師古曰:「不許之。」〉會事發覺,雲、山、明友自殺,顯、禹、廣漢等捕得。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弃市。唯獨霍后廢處昭臺宮。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家。

上迺下詔曰:「迺者東織室令史張赦使魏郡豪李竟報冠陽侯雲謀爲大逆,〈師古曰:「解在〈宣紀〉也。」〉朕以大將軍故,抑而不揚,兾其自新。今大司馬博陸侯禹與母宣成侯夫人顯及從昆弟子冠陽侯雲、樂平侯山諸姊妺壻謀爲大逆,欲詿誤百姓。賴宗廟神靈,先發得,咸伏其辜,〈師古曰:「事發而捕得。」〉朕甚悼之。諸爲霍氏所詿誤,事在丙申前,未發覺在吏者,皆赦除之。男子張章先發覺,以語期門董忠,忠告左曹楊惲,惲告侍中金安上。惲召見對狀,後章上書以聞。侍中史高與金安上建發其事,〈師古曰:「言共立意發之也。」〉言無入霍氏禁闥,卒不得遂其謀,〈師古曰:「遂,成也。」〉皆讎有功。〈晉灼曰:「讎,等也。」師古曰:「言其功相等類也。」〉封章爲博成侯,忠高昌侯,惲平通侯,安上都成侯,高樂陵侯。」——《漢書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熒惑失道,懷不德,挾毒與母博陸宣成侯夫人顯謀欲危太子,無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廟衣服,不可以承天命。烏呼傷哉!其退避宮,上璽綬有司。」霍后立五年,廢處昭臺宮。後十二歲,徙雲林館,乃自殺,葬昆吾亭東。——《漢書 卷九十七上 外戚傳》

然后这个李竟又出问题了,被抓住和诸侯相勾结,把霍家的事也供出来了。宣帝直接下诏把霍云霍山免职回家。又正赶上霍光的女儿们对太后无礼(之前说过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比她们还小一辈),霍光家仆馮子都干的那些坏事也要清算了(霍家的人是真的一点数都没有啊),霍家一幅败亡之像。霍山说要不给丞相安个妄议宗庙的罪名杀了吧,就打算让太后为宣帝外婆设宴,把魏相和宣帝丈人都请来,范明友、鄧廣漢到时候出来把他们杀了,废掉宣帝立霍禹就可以了(别急着吐槽,鸿门宴这招在以后的两千年里还会无数次复刻,习惯就好)。计划很美好,第一步就出问题了,霍云和任宣在这个节骨眼上被调为太守赶出中央,霍山抄写秘书的事也暴露,霍光老婆请求献上府第和马来赎罪(此时此地?你怕不是在开玩笑吧)。后来当然就自杀的自杀,死刑的死刑,霍禹还额外赠送了腰斩服务,霍皇后倒是留了个面子,只是废掉,十二年后才自杀(倒是说都这样了还独活十二年心理还真是强大)。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衆必害之。〈師古曰:「右,上也。」〉霍氏秉權日乆,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迺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後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爲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爲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師古曰:「灼謂被燒炙者也。行音胡郎反。」〉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師古曰:「鄉讀曰嚮。次下亦同也。」〉今論功而請賔,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爲上客耶?』主人迺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旣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爛之右。」〈師古曰:「右,上也。」〉上迺賜福帛十疋,後以爲郎。——《漢書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傳》

此处额外附送一则成语故事“焦头烂额”:徐福在最开始就觉得霍家要完,上书建议宣帝限制霍家,免得霍家把自己作死(说得好,但当时的尚书应该还是霍山)。等到霍家真灭门了,那些告发霍家的都有赏,于是有人替徐福打抱不平:凭什么曲突徙薪的人没回报,焦头烂额的人成了贵宾?于是宣帝赏赐了徐福,后来让他当了郎官。

说起来这么长的故事只出了故剑情深和焦头烂额两个成语,相比之下八王之乱那阵简直成语大批发。

.个人总结

宣帝能夺权的首要前提当然是霍光去世,不过宣帝并不恨霍光,霍光甚至是麒麟阁功臣之首——他很清楚霍光和霍家的区别,希望读历史的人也能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宣帝这套夺权操作的优势是温水煮青蛙和信息差,请不要再关公战秦琼问如果宣帝和XXX互换能夺XX的权吗?没有意义。我个人非常喜欢宣帝的故事,写这么多也是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个失去挚爱后成功复仇的青年,而不是看完武帝的故事后直接快进到王莽再快进到黄巾起义。


浅谈汉宣帝:从故剑情深到扳倒霍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