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江苏事业统考(管理岗) 答案

第一题
对于“给定资料1”中出现的政务号“谐音梗”现象,有人叫好,有人担忧,请对此开展评析。(10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篇幅250字左右。
【答案】266字
政务号“谐音梗”现象引发争议,需要辩证看待,正确引导。1、叫好的原因:谐音体现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语义延伸带来丰富想象空间,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谐音命名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展现政务服务的暖心温度;谐音名字有趣好记,并着眼于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内容,让群众感受政府部门为民服务初心。2、担忧的原因:遍地谐音双关,有些地方、部门是为了赶时髦,开通政务微博等,竞相模仿,最终变为了盲目跟风,不少沦为了“僵尸网站”。
为此,要依托数据共享支撑能力,促进“谐音梗+政务服务”在实践中不断翻新,不仅好听,更好用,真正为民服务。
【提示】
多观点型分析题,类似2019年江苏A卷第二题:“给定材料3”中的“粉丝文化”引起热议,请对网友的不同观点进行评析。答题框架:表态 + 分析不同观点 + 小尾巴
提取要点时,注意摒除材料中的事例(红楼梦、张女士等),余下的就是答题纸上应该呈现的观点句。

第二题
“给定资料2—5”中列举了基层社会服务中的一些创新举措,请归纳概括其服务特色。(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炼。篇幅不超过200字。
【答案】179字
1、人性化:为困境儿童个人增设公交临时停靠点,保障安全出行,方便周边居民出行。2、智慧化: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系统可自动预警并微信提醒社区网格员,避免意外发生。3、精细化:开发预报系统,提供飘絮预报与实时查询;进行冲水吹风与系统清理,减少毛絮问题。4、民主化:开办阅读存折,居民自主填写阅读目标,不强制、不干涉,激发自发热情,培养读书习惯,促进社区和谐。
【提示】
概括题,共有4则材料,考虑每则材料都有它的侧重点,那么,很大可能会写4个要点。
在具体的写法上,有可能是概括为“XX举措+多种特色”,也可能是“X特色+X举措的具体做法”,如何选择,依据材料。
每则材料都提示了一个最核心的特色,选择概括为“X特色+X举措的具体做法”
材料2中段5提示到“人性化服务更暖人心”;
材料3中段4提示到“智慧用心,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度”;
材料4中段2提示到“精细化飘絮预报”,段3中提到的“夜间清理”以及“交通低峰时段的系统清理”,也是精细化治理的体现;
材料5中段2提示到“不强制、不干涉,最大程度激励大家的自发热情”,可以理解为“民主化”。

第三题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6”中“知所以来,方明所去”这句话的理解,围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在服务民生中奉献青春”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感情真挚,语言流畅;(2)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篇幅1000字左右。
【审题】
双重限定的作文题,一是语句,二是主题,写作中二者都要兼顾。不过此题中,二者基本讲的是一个意思,强调青年人应通过学习党史,做好民生工作。
题目可以拟写为“汲取党史营养,答好民生答卷”。
那么,具体如何做呢?不要胡编,结合材料来写。
【材料6】
段1—5:反复强调“初心使命、信仰、精神力量”。分论点1可以拟定为“坚定信仰,凝聚精神力量”。
段6中,提及抗日战争正,群众提供的安全感,这就是人民的力量。分论点2可以拟定为感知人民力量,汇聚民智。
紧接着,有提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下迈进新时代,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解决办法。在材料3中有一句话是我们作答小题时,没有用到且非常重要的指导意见——“基层服务工作中只有善用技术、用好技术,在细节上下功夫,技术进步的红利才会普及每一个成员,社会服务才不会有盲区。”材料1作答时,我们的“小尾巴”提到的也是“依托数据共享支撑能力,促进政务服务实践中不断翻新”。因此,建议分论点3,可以拟定为善用技术赋能,激发技术红利。主打一个“技术”。
【成文】864字
汲取党史营养 答好民生答卷
“知所以来,方明所去。”意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够明白未来该走向何方。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这百年的历史,是一部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的历史,是一部为民奋斗的历史,更是一部为民服务的历史。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青年人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从中探寻答好民生答卷的方法与路径。
青年人要在汲取党史营养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为民奋斗的精神力量。回顾党史,共产党建立之初的58名党员中,多数出身富庶家庭,从学历来看,不乏留学生、北大毕业生,从职业来看,多是教授、记者、律师等,他们抛弃安逸生活,投身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之路。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信仰的力量与光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当以历史为最好教科书,一方面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炽热的为民情怀,另一方面将精神转化为行动,不断探索服务民生的新路径。
青年人要在汲取党史营养中感知人民力量,汇聚服务民生的群众智慧。聂荣臻元帅曾感慨:“在抗日战争中,尽管我们处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之中……,在群众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我们党依靠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时代的民生工作同样需要依靠人民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是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多地开办的阅读存折亦是最大程度激励群众的自发热情。为此,青年人应树牢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汇聚民智,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青年人要在汲取党史营养中善用技术赋能,激发惠及民生的技术红利。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将前往北平执政称为“进京赶考”,在当下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我们依然要保持这种清醒与谨慎。面对新挑战新考验,青年人要善用技术、用好技术,将技术进步的红利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当下,许多社区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通过系统自动预警及时关注老人状况,其“智慧”用心,不仅让老人感受到了社区温度,更补全了民生服务的盲区。可见,善用技术赋能,是当下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路径。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的青年,让我们共同汲取百年党史营养,奉献青春之力,答好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