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汉人物传】终军丨弃繻请缨,正当少年英雄

2023-08-18 19:40 作者:他的残云  | 我要投稿

0  引子

汉武帝时,一位行色匆匆的少年步行入关,准备前往长安,关吏交给他一个名为“繻”的帛制品。繻,是汉代出入关隘的通行证,上写字,分为两半,出入时验合。但是少年决毅地丢下了它,关外斜阳只记下了他的一句话:“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这位少年名叫终军,入关那年,他刚刚十八岁。

 

1  入仕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博学洽闻,善写文章,年少之时便在郡内闻名。

十八岁这年,他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亲自召见他并折节与他结交。终军恭敬地向太守作揖,从此离开了他的故土,去往长安追寻他的人生意义。

来到长安,不出意外,武帝看了他的上书,十分认可这位少年,拜终军为谒者给事中,从此终军常伴武帝左右。

 

2  登阶

第一事:天狩

元光年间,终军跟随汉武帝到雍地祭祀五畤,捕获了一只白麟,一角五蹄;发现了一棵奇树,树枝旁出而又在上方附合在树上。这样的异象,显然是每朝每代都会出现的国家祥瑞。武帝向群臣询问看法,终军又一次展现了他的文学天赋,为武帝献上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有司临境,而东瓯内附,闽王伏辜,南越赖救。”“夫天命初定,万事草创,及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武帝被哄开心之后,于是改元为元狩。恰巧几个月后,越地、匈奴都有人率众而降,时人都以为正如终军所预言。

第二事:诎人

元鼎中,博士徐偃视察各地风俗教化,但是徐偃擅自使胶东国、鲁国鼓铸盐铁,而这事被张汤抓住把柄,按法论徐偃当死。

徐偃反驳张汤: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张汤无法辩倒春秋之义,武帝又让终军问状,终军犀利地找出徐偃的辩驳漏洞:现在天下一统,并非东周诸侯分离;明明巡视的是大汉河山,怎么能叫出疆;胶东、鲁国盐铁都有剩余,即使不生产也并无利害,而你又为什么要托以安定社稷之名?数罢徐偃地漏洞,终军又进一步诘问徐偃,最终徐偃无话可说,认下死罪。武帝十分欣赏终军在徐偃案的言辞,把过程展示给张汤学习。

 

3  宿志

   第一事:弃繻

当年西游不复还的少年在担任谒者时,被派往巡行各郡国,建节东出关。终军又一次来到了十八岁那年的函谷关,又一次见到了十八岁那年的关吏。关吏一眼便认出了这位使者,他是当年的弃繻之人。想必终军此时心中一定也不少感慨吧。

第二事:使国

终军有两次自请出使,一次是北方匈奴,另一次则是南方南越。第一次对于出使匈奴,终军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篇陈词,也是让武帝惊奇。第二次对于南越,终军在汉廷留下了他的誓言:“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元鼎四年,终军出使南越。这次出使南越的目的是让南越王入朝,让他与诸侯王同等地位,同行的还有魏臣等勇士。刚开始万事顺利,南越王兴举国托付。但之后事态的超出了汉朝使团的掌握。南越丞相吕嘉三朝为相,比年少的南越王更得人心,而早就有反叛之心。这次出使,吕嘉直接称病不见。南越太后摎太后是汉人,渴望南越内附汉朝,欲借助大汉的威严压制吕嘉。于是她给吕嘉摆下了鸿门宴,并邀请了汉使一起。

在这场宴会上,酒过三巡,摎太后不留余地地质问吕嘉:南越归附大汉,对于南越大有好处,而你为何要阻止。太后想以此来激起汉朝使团对吕嘉的愤怒。然而,这次并不像大汉其他名留青史的使团一般,所有使者都犹犹豫豫,不敢动手。最终吕嘉见势不对,急忙离开。而远在长安的武帝听闻此事后,认为吕嘉不足以掀起大浪,只派了摎太后的弟弟摎乐和韩千秋率领两千人前去。然而,这支部队刚刚踏入南越境内,吕嘉终于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发令国内,不愿归顺,将南越王、摎太后、汉朝使团全部诛杀。

在被乱兵杀死的时刻,终军回想起了过往,弃繻、元狩、请缨,多年前的自己写下的南越宾服的字句再次显现,但这次,终军永远地躺在了异乡的土地上,这次南使,再也不会有少年复还。二十余岁的少年英才死了,空留他的遗憾,世人于是称他为“终童”。

 

4  身后

终军这一生,完成了他的心理预期了吗?在我看来,他的志向不应停留在早逝报国,志气与才华都不乏,但是少了那一份勇毅的胆略。少年成名之时,白麟奇木之对,会遇天时,武帝赏识,这既是他的实力,也是他的运气。但是满腔报国热情的终军在出使南越,面对吕嘉之乱时,并没有展现他的决心与能力,身死他国,为吕嘉做了垫脚石,该说他是没有硬实力的恰逢天时,还是一句空留遗憾呢?

步西而东,入关登阙,自北向南,叙同万邦。文才兼备,落笔诎人。弃繻请缨,长恨终军。

 

 

谒者,是郎中令地属官,掌宾赞受事。

给事中,是一种加官(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给事中能够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顾问应对政事,每日上朝谒见。

五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地固定处所。


【西汉人物传】终军丨弃繻请缨,正当少年英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