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狂风过大漠》

写作感想#
文字|乡村网络基础建设
封面|Boris Ulzibat
在B站发专栏已有一年多了。有过长篇,大多弃坑了。现在多是练笔、素材,还有少量杂七杂八的短篇。这段创作时期,可以说是狂风过大漠。
追溯起来,勉强算创作生涯开端的,是初中时期。因为女同学,写了一章小说。呵呵呵,放心,不是什么爱情。当时班上火耽美文,那种彩封有穿耳钉的短发男人的小薄本,她们喜欢看。那时,我不知怎的也爱看。所以那一章小说,主角是个男同好。
后来到高中,基本上就断了。学业都搞不好,也就没什么心思去写作了。要写也全是作文,议论文。
真正开始写,还是大学,有空闲时间,有那个激情。我一上来就开了三本长篇小说的脑洞,但最多的也就写了7篇。我突然发现自己没那个能力,故事有一节没一节的,角色性格呆板,还缺乏编写设定的知识。后来就转战单元剧和短篇了。
有人说读得多,才能写得好,我不太认同。应该说,写得好,一定读得多。或者说写作在逼迫你读。书也好、纪录片也好、路人也好、垃圾堆也好,写作,它在逼迫作者去观察,去体悟。那金属的流光、那横流的潲水、那无意的一两句机锋、那猫须、那些或胖或瘸的人都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成为最出色的一行文字。
越是写,我越是深刻地明白作者的状态——狂风过大漠。作者内心是热烈的,也是孤独的,就像狂风,凶烈而透明。
风过大漠,不在乎溢美的绿草浅河,也不在乎谩骂的腐尸大粪,只是将万里积攒的一粒粒细沙,又从风中洒下。等待着过路行人,能说一句:“这风沙要往西去啊……”

如题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