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算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



在动笔之前,我曾无数次的犹豫,是否应该将自己和师父相遇后的一些变化历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我想了许多事情,也算是稍微想通了那么一点,也罢,就多少写一些吧!
这个提案并不是我自己所想,而是师父的鼓励,原话是“如果你能把你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写成一篇篇的日志,既可以鼓励后来人,也能让自己更深刻体会到自己前后的变化。”
我记得第一次师父向我提出时,我并没有敢在第一时间去做任何事情,并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写的问题,而是自己心理上的障碍。
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自己是如何变化成今天这样的,去追根溯源恐怕已经难以寻觅,因为人的变化本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唯一自己能够最直观的感受到的是自己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的真心筑成围墙牢固守卫起来,习惯了戴上面具的生活。
这也是我最大的障碍,如此记录,意味着必须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这其中的困难就好比一个人在黑暗中走得久了,在突然看见光芒的那一刻,一定会被阳光刺激的眼睛都睁不开,而我现在或许就是挣扎着想睁开眼睛的这个过程。
我还记得曾经尚在大学校园里的自己,因为自己较同龄人更为优秀的手段和心术,一次次的让自己在逆境中稳而不倒,甚至可以暗中把控局势,让自己取得更多的优势,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我曾一度沉迷于这种将一大票人玩弄于鼓掌间的感觉,然而仔细去看这个世界才发现,自己有着一些“朋友”,但没有一个是自己真正的朋友,看似关系亲密,实则并不同道。只是自己用手段暂时性的将他们抓过来罢了。
看似取得了想要的,但实际上却是自己失去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了解到这一点的自己,无法接受这种刻骨的真实,心里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一次小小的回头,让我内心的世界已经开始渐渐崩塌了。
因为我一向对道家文化很感兴趣,也是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家乡的一些道家前辈,受他们指点,让我对道家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下定决心想要更多的知晓一些事物!
就在自己想法的驱使下,在毕业后的这几个月里,我一直在向一位和我们家素有交情的老前辈学习,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何人,只是知道他和我们家有着多年的交情,我也是后面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我家乡道协的名誉会长。
就这样,一直到今年年初,老先生逐渐让我辅助了他的一些工作,也正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现在的师父(暂且不说自己师父的名字)。
“孩子,你的心脏时不时的会搐疼吧,术用过多,体内五行已经紊乱了。”
我记得第一次和师父见面时,就直接被指出了多年的问题,这让我一时间感觉到奇,但当时的自己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了感觉到奇的这个状态而已。
在后面一段时间的接触中,老先生见我和师父比较投缘,就指令我去向师父学习,并帮助他处理一些道观里的杂事,也就是在这之后,我和师父的接触多了起来。
有时候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这样一个时时刻刻喜欢伪装自己的人,每次走到师父身边时,都莫名的会涌起一种敬畏,条件反射的做得端端正正。
虽然每次师父都和我说放松点、放松点,但自己总是会变成处于正式场合的状态,想到自己当初的反应,现在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练武先强体魄,使身体处于太和,身体处于太和后,心也会慢慢的走向太和,心走向太和后,人气场也会走向太和,气场太和从而使得心境提升。一个成功的人,是要能用自己的气场去感化周围的人的,太极就是依靠和的力量。”
“太和的力量就如同大海,可以包容一切,就像把一粒沙子放进大海里,容下它又算得了什么呢?能否包容别人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和发展......”
“肩膀胸口放松、手掌轻轻用力、胳膊肘用力向外顶、臀部向后微坐至腹部微收、膝盖自然微微弯曲......”(站桩要领)
“站桩不要硬站,要处于一种自然状态,风吹过来人仿佛向草一样飘摇,但又不至于倒下去。半梦半醒、似醉非醉,气定神闲、心无杂念,练功应该是件十分舒适的事情。”(站桩要领)
“有时候太认真并不是一件好事,认真代表着心有所欲,要尽量做到心静、自然而然,这也是为什么我练功的时候喜欢打开个电影,电影看完了,站桩也站的差不多了。”
在这后面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努力的去规范自己的动作,从最开始什么都让师父一点点的规范,到后面自己自然而然的进入状态。从最开始心里时时刻刻的动荡,到后面逐步的平静......诸如此类的等等,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
自己时不时会隐疼的胸口比之前要好了很多,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动怒的自己,学会了换个角度看问题。从眼睛里不揉沙子,到现在逐渐有了一份包容,这是自己客观上能感受到的变化。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师父经常在观里一起做饭,从最开始完全不会,到后面多少能做一点,然后突然有一天,师父抓来了一把特别奇怪的野菜说是叫“冲菜”(形容它的味道特别刺激),生吃的味道特别古怪,吃一小片就像吞了一口芥末一样,然而熟后的味道去也不错。
不过仅仅在这一件特别简单的问题上,却反应出了我性格里一个重大的缺点——“不相信别人、不愿意接受别人提出的新事物。”
“这是什么?”(我看着奇怪的叶子,仔细观察着)
“你尝尝。”(师父)
“我去!王道长,这菜味道也太奇怪了吧!”(我往垃圾桶吐了一口口水)
“呵呵,能!以前在山上,我和我师父就吃过,这叫做“冲菜”,生吃的话味道就像芥末一样。”
“这也能做成菜?”(我难以置信的看了师父一眼)
“你不做怎么知道呢?”(师父)
“呃......那我在炒饭里少加一点吧。”
“既然要加就全加了,何必凡事都想着去选择一个折中路线呢?即便是味道不好,大不了也不过是一顿饭的问题,既然最后的结果都可以预料到,何必害怕呢?”(师父笑着说)
“那晚辈试试吧......”(我硬着头皮把它做出了炒饭)
在这之后,我和师父一起坐在桌前吃饭,然而就结果而言,这不知名的野菜并没有最开始的那种难以接受,相反的还别有一番风味。
“你看看,我说的不错吧。”
“嗯”(我点头)
“孩子,学会信任别人、接受新的事物。你看看,你尝试过后,今天的餐桌上不是也是别有一番风景吗?”(师父)
也就是在这一刻,本以为可以一直用伪装来取得优势的自己,第一次因为最简单的真诚和最简单的新事物而动摇。
也就是在这件事情以后,我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对他的敬语变少了,从道长的称呼也逐渐变成了师父。
“我一直都希望处理好所有的关系,在洞察别人的内心后,就根据别人的喜好将自己伪装成别人需要的样子,但有时候似乎会忘记自己本身想要什么。”
“社会本就如此,想要融入近一个圈子,难免会附和别人,拿到自己所需要的名誉也好、地位也好,只要秉持公心那又何妨?”(师父)
“邱祖就是如此,名盛一时,但其名非为私利,而是为天下大义。如果他老人家在当时没有名望,他如何能做到一言止杀呢?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师父)
“我再多头衔,还不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练功就练功,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与一般的人又又何异呢?”(师父)
“人的话,做到名副其实就好。要上得了殿堂,下得了厨房!”(师父)
“嗯。”
“估计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是孤身一人了,虽有一起玩乐的朋友,但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觉到这份孤独后,就又会产生迷茫!”(师父)
“是的。”
“我以前在你这个年纪出家的时候,也和现在的你一样,喜欢用理想的眼睛看这个世界,觉得道门,好高大上。结果并没想象中那么美好,却也不糟糕。”(师父)
“那时的我也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很多事情都是师父护着自己。我也是后来跟着师父一起学习了很久,才有了今天处理一些事情游刃有余,这都是通过修行与磨砺换来的。”(师父)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把自己带进了坑里。”
“我觉得你应该把自己带到海里。你换个角度,如果在海里,你不是就已经可以扬帆远航去看看世界了吗?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又会有新的收获!”(师父)
“我长大到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用术来解决问题,但最后却发现看似得到的,实则是自己已经失去的。”(我轻轻按了按自己的脑袋)
“若行道,何必用术呢?这其中的关系一向如此,复杂的人总是希望简单的生活,所谓大智若愚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你要知道,有多少人为你欢呼,你就曾为多少人操过心。”(师父)
“你应该高兴才是,你还涉世未深就能有现在这样的感悟,以后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走得更远!要抓紧机会学习,孩子!”(师父)
“的确。”(向师父作揖敬礼)
这次对话,让我对于自己能力的不足产生了新的认识,就像师父一直说的一句话,这人可以戴近视镜,但是不能有近视眼。不仅要看得远,还要看得广。
或许和同龄人相比,我看问题比他们更深,但缺少的经验,限制了我看世界的广度,让我成线行的在观察过去和未来,却没能宏观的看到全面的发展。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烦恼渐渐的少了,一直为过去经历而痛苦不已的心,也是鲜有的放过了自己。
当初做什么都十分狂热的自己再一次的增添了一份理性,几乎是在某一天的一瞬间,突然感觉到以前受过的伤也好,不太好的人生经历也罢,只是很小的一环。
就像师父说的,这人生的过去就像吃饭一样,好吃也好,不好吃也好,吃过了就吃过了,既然吃过了又何必沉迷于其中呢?放不下过去,便迎接不了未来。
如果没有那些经历,说不定我都没法成为今天的自己,相反的,还应该感谢那些不太好的记忆,给了我一剂成长催化剂。
就这样,我逐渐学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会了放下,学会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让自己对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更多的明确了那么一点。

“师父,您在社会上有那么多头衔,您不担心有键盘侠或者什么居心叵测的人攻击您吗?”(某次练功的闲聊)
“为什么这么问呢?苍蝇不叮无缝蛋,做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时刻注意每个细节,别人想找你麻烦也找不了。”(师父)
“嗯!”
有时候做事情,想到了就去做,不要患得患失!想的越多,行动就越困难,就像刚开始你和我接触时那样。刚开始的时候你诚惶诚恐,现在还不是自然一些了?”(师父)
“是。”
“有些事情真的遇到了,没必要想得那么麻烦,解决还是好解决的,你有时候就是想多了,在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给了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师父)
“嗯......”(我在点头)
“就说我们吧,我的标签不是我打的,那是你自己在心里给我打的。你看看,有时候我一直在想办法和你们拉近距离,但很多人都是过不了自己心里这关,是自己把自己给吓跑了。”(师父)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乐乱之首。人与人的距离就是这样产生的!”(师父)
“嗯......”
“你要记住,原则是用来坚守的,格局是用来打破的!每次打破格局都是大破大立,定会让人感觉到很痛苦,但这就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师父)
“感觉师父正在逐步颠覆我的世界观。”(我作揖道)
“只是稍微点拨而已,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必须要懂得一些治国安邦之术。有机会你应该再读读鬼谷子、兵法、道德经、哲学史、大众心理学这类书,对你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帮助。”(师父)
“先学做人,再去求知。我不建议年轻人光去读唐诗宋词这类文学作品,有机会还是应该学习学习兵书这类治国安邦的知识,如此方能有天下之志、知忠孝节义。报效国家,上安社稷,下抚黎庶。”(师父)
“我谨记在心。”
“每次说这么多,你肯定不一定能记住,多花点时间,以后时候到了会理解的!”(师父)
“嗯。”(我的声音拖长了一点稍微)
每次师父的指点,总会让我多一分的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其中有着一份面对自己不足之处的失落,却也有着一份发现自己成长可能性的兴奋与快乐。就像太极图一样,这快乐与悲伤或许正和太极的变化一样。
我时刻在思考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说得现实一点是希望自己有能力让自己的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为社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得远一点,是希望能够遵循大道,无所偏移。
有时候,就像十月围城的一句话“外面的想进去,里头的想出去。”我看见父亲单位的一个老前辈,抱怨天天做着相同的工作,有些厌倦了,只想以后退休了能安稳的拿退休金就是。甚至巴不得早点放下这碗饭。但是和我一辈的同龄人,却想方设法的想要挤进公务员序列,想要在这其中大展拳脚。完全就是一副十月围城的风景。
可要我说,无论是谁似乎都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生活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践行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一个人的价值如何,并不会受他人的影响,就像师父所说的一百块钱,你拿着它是一百块钱,你把它扔到地上踩两脚再捡起来,它还是一百块钱,它的价值不会因为你做过什么就会受到影响。
我仔细的想过师父说的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无论我去做过什么,昨日如何、今日如何、明日又如何,我还是我这个事实不会改变,主要是在于自己能否清晰的认识到自己。
我无心于政治,并不希望自己能有多大的权力。也不想刻意的去争什么,属于自己的不会跑开,不属于自己的强留着也会失去。
手段使得再高明,可以控人一时却无法以此一世。权力带来的居高临下,也终会随着权力的失去,而使得一切土崩瓦解。道要走的远,要靠的还是自身的福运与自己的道德。
我只希望在以后的路上能做好自己,不负自己的誓言——以公义之心,行于社会有益之事。现在努力的每一步,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日后得以实现。
如今站在道门之前,承蒙诸位前辈指教,时间虽不长,还不及我求学路上的十之一二,但人生感悟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
我曾经让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却不知已然将自己禁锢在了一个格局里。如今依据自己的选择一次次的尝试去打破曾经的旧格局,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只能算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愿与诸位在前进路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