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气虚了,但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温和补气?《难经·八难》
很多孩子气虚了,但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温和补气?《难经·八难》里说:“气者,人之根本也”,身体的这股气,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气,在身体里负责四个非常重要项目,如果气出现不足,身体细节就会表现出来,我们通过细节,就知道气的能量值高低。 我们可以根据气负责的四大工作内容,来判断孩子身体气的能量值。 一、看生长发育和精力 气有推动作用,推动孩子生长发育,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还促进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推动作用,能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这个特别直观,当我们气不足时,人就会懒洋洋的,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劲。 简单来说,孩子如果生长发育明显推迟,孩子经常懒洋洋、不爱动,非常容易疲惫,走一段路就要抱抱,做事情没有劲头,基本就有气不足的问题。 中小学生还可能表现为,读书写作业,特别容易疲倦,明显精力不足。(备注:过度内卷,作业量过多除外。) 二、看怕不怕冷 气,这里指阳气,可以温煦人体,让我们人体保持恒温状态,如果气不足,就会容易怕冷、体温比较低,就是中医讲:气不足便是寒。 有些小朋友感冒之后,甚至退烧之后,身体体温比较低,精神比较差。 这是在生病过程中,正气被大量消耗的结果,虽然没有病症了,但是其实身体气血都是不足状态,记得一定要按照生病的状态去静养,千万不要在饮食上折腾,也不宜旅途奔波。 三、看抵抗力如何 气具有防御的作用,其中卫气,像士兵一样,守护在孩子们的体表,抵抗外邪侵入,如果稍微吹风就容易感冒生病,那么就是气不足,抵御不能外邪。 这个就是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简单来说,就是气虚了,邪气可以轻而易举攻入人体。 四、看出汗情况 气具有固摄作用,就是让体内的液体物质,要按照正常方式运行,不要随便乱跑。 如果孩子白天坐在那边玩,基本没有什么运动,气温也适宜,孩子却大汗淋漓,这个有可能是气虚导致自汗。 有些孩子经常后背和头部满头大汗,不是气虚,是因为内热太重,这个热迫使身体不断出汗,来散热。 这个内热汗多,你看孩子的舌苔是有明显热证,比如舌质红、舌苔黄,或者舌苔上的红点颜色,比较鲜红,孩子是比较燥热,不是气虚的懒洋洋。 气虚的其它表现 除此之外,气虚的孩子还可能伴随这些表现,比如声音低弱(包括哭声)、脸色比较黄、肌肉不结实松软、经常叹息,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比较弱,特别容易气候变化时生病。 舌苔上表现 在孩子的舌苔上,有些孩子会有一些表现,有些孩子舌苔中部的脾胃区,塌陷下去了,就是脾胃中气不足,特别容易反复积食,身体气血不足。 有些孩子是在舌苔的上半部塌陷下去,是肺气不足,特别容易咳嗽。可以参考下图的舌苔照。 温和补气 补气的药膳食材,很多人会想到黄芪、党参,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力度比较大,特别容易上火,孩子补气比较推荐太子参和五指毛桃。 太子参补气生津不燥热,特别温和,特别是适合气阴两虚的孩子。一般我们日常可以拿3~6克左右的太子参炖排骨汤,也可以熬小米粥。 五指毛桃补脾祛湿,同时补气,国医大师邓铁涛称它为“南黄芪”,因为这个食材,兼顾脾虚有湿的问题,也很适合多数孩子,特别是经常大便粘腻,或者前干后稀的孩子。 五指毛桃可以单味炖汤、熬粥、熬水都可以,也可以根据身体需求灵活搭配。 前段时间有推荐了一道五指毛桃茶,可以补脾补气,养阴安神,可以点击下面视频。 补气特别注意 用补气的食材,要特别注意,就是肚子胀气时、胸闷时,千万不要补气,这个时候要做分推腹阴阳,来消除腹胀。 另外感冒生病时,一般不进补,进补需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