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境界的追求
作者:剑华
抗美援朝时期,著名作家巴金深入战场前线,采访了当时担任志愿军65军194说 团圆》这部小说又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影响非 常广泛深远。电影中有位团长叫张振华,自然与张振川 有关,可每当记者和有关人士问及张振川同志时,他的 回答总是:我叫张振川,不是张振华,张振华应是众多 英雄的综合艺术形象,并不是哪一个人。”1987年,原总 参谋长杨得志同志署名的 《为了和平》一书出版了,张振川同志对书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有些不同意见,他就给杨 总长直接写信;杨总长在1993年出版的 《杨得志回忆 录》一书中,认真吸纳了张振川的意见,对有关史实作了 重大修改……
如果说一个人(不管你是平民还是高官)一生中有 许多考验的话,那么归结起来,如何对待名与利、是与 非,则是十分要紧的两种考验。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患得 患失,斤斤计较,是非不明,原则模糊,经受不住这两种考验。
张振川否认自己是'张 振华,这是一位功勋卓著 的老同志对待名誉的高风 亮节!作为下级的张振川, 犯颜直谏,磊落光明,向总参谋长上书言事,那些在个 人在利益的得失问题上摆不正关系的人能做到吗?而杨 总长采纳下级的正确意见, 严肃地对待历史,这种虚怀 若谷的高尚情操,又多么值得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仿效、学习!
人生在世,都有一个 精神境界”或曰’生命境 界”的东西存在——或高 尚,或卑下;或伟大,或渺小;或光明,或阴暗;或为公,或为 私。这些东西是无形的,它们似乎看 不见,摸不着;又是有形的,它们总会 在我们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活生生地体现出来。谁能 说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不是这个人的 思想境界的反映呢?
《鏖战疆场》(张振川回忆录)一 书的最后,是张振川同志自称顺口溜 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写道:“无争无欲自无愁”如果说这是一位老同志的自我提示、自我追求的体现的话,毋宁说它反映了一种非常可贵的人生哲 理,一种生命境界。一个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算是真正地实现’自我解放”了,我如是想。
我们看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看近些年来揭露出来 的党内那些腐败分子的生命过程,也都像是在读书。而 把这些书中的道理抽象出来,那就是究竟我们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或曰’生命境界”
这是老生常谈吗?不。这个问题不新鲜不重要吗? 不。相反,面对着新的历史考验,我以为它实在太重要 了。不信你试试,大家(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来追 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或曰’生命境界”,我们所遇到的许多麻烦就会变得不再麻烦,许多困难就会变得不再困难,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坏事、腐败现象就会失去存在的 土壤和基础条件,好人、好事、好党员、好干部就会越来 越多,好思想、好品德、好风气就会大大地发扬光大起来。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2000年第10期 作者:剑华
来自: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GJA200010011.htm
张振川简介:(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男,汉族。1923年出生。河北玉田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冀热辽军区班长、排长、连长,华北野战军581团参谋长,参加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582团代团长,1952年任582团团长兼政委。回国后任194师副师长。1960年后历任194师师长,65军副军长。1975年任65军代理军长,1983-1985年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河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7月离休。荣获人民功臣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



发文者:欢迎如实转存